永生!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27日晚逝世,享年99岁!

网友投稿 358 2022-07-20


于蓝留给观众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都是经典。《烈火中永生》的江姐、《革命家庭》里的周莲、《龙须沟》中的程娘子、《林家铺子》中的张寡妇、《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因为在一次事故中,于蓝面部摔伤,康复后脸部的神经仍然受到损害,会有不自觉的抽搐。1974年拍完《侦察兵》后,她便宣告息影。于蓝早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话剧团时,她的老师熊塞声曾对她说过:“表演可不是玩,这是一个战场,你就是要死在舞台上。”从此以后,于蓝就将根扎在了舞台上,将银幕作为战场,即便息影也担任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为中国电影继续发光发热。晚年的于蓝,享受着天伦之乐,每天练练书法,画国画,做运动,每个周末的家庭聚会,三代同堂,那是她晚年感到最快乐幸福的时刻。

从影经历堪称红色题材代言人

于蓝在出演第一部电影《白衣战士》(1949)之前,她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已经有了8年的话剧表演经历,经常下乡为老百姓表演话剧,演出过契诃夫的《求婚》、曹禺的《日出》等话剧,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1954年,已经33岁的于蓝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的表演干部训练班,师从苏联专家库里涅夫,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两年的学习,教会了于蓝要艺术地影响观众,“使观众在离开剧场后仍然记住这些人物,好像是他们生活中的人物。”

于蓝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饰演江姐。

于蓝很快又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张骏祥导演的《翠岗红旗》(1951)找到了她,让她饰演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宁都的红军家属向五儿。为了塑造好角色,于蓝扎根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她曾在书中记录下当时那段经历:“担罢水去园中采麻,由不熟练到能应付,我心里很是高兴。吃早饭时已经9时多,饭好像特别香甜。一整天和她们同劳动,夜晚也不肯放弃和水风去推米粉的活动……”影片上映之后,于蓝的表演受到了肯定。

在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龙须沟》中,于蓝饰演一位北京小杂院的劳动妇女“程娘子”,拍摄前于蓝还拿不准能不能演好这个角色,因为角色身上的“泼辣劲儿”是于蓝演不出来的。当时正怀着二儿子田壮壮的于蓝,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拖着已经肿胀的双腿,走访了北京很多大杂院、小胡同,还去了天桥一带观摩老百姓的生活,观察卖大饼的小媳妇们说话、数票子时的姿态,但始终没有找到那个形象。后来电影都快开拍了,有一天于蓝碰见了院子里门房的妻子苏嫂,她说话的架势,北京人的那种味道立马让于蓝与角色联系起来,“她对丈夫儿子的关心,泼辣、豪爽、要强、爱面子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提议将《红岩》改编成《烈火中永生》

1961年,于蓝在医院检查身体,从报纸上读到了小说《红岩》的连载,一下子就被其中的英雄人物所打动了,于是便萌生了把故事搬上银幕的艺术冲动。片名《烈火中永生》就是于蓝想到的,灵感来自叶挺诗歌《囚歌》中的一句诗:“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个片名最后由周恩来总理拍板决定,郭沫若亲笔题的字。通过对角色的细心揣摩,于蓝塑造的江姐形象真实可信。

于蓝在影片《革命家庭》中饰演女主人公周莲。

《革命家庭》能够搬上大银幕,最初也是因为于蓝的提议。1960年,于蓝读了陶承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一家》后极为感动,就联系北影厂将其搬上银幕,最终由曾合作过《林家铺子》的水华执导,于蓝饰演女主人公周莲。片中于蓝从16岁的少女一直演到老年,将一位普通家庭妇女从亲人离世,深陷困境,最后逐渐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表演得非常有层次,她凭借该角色拿下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

至今,于蓝家客厅墙上还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与她握手的照片。那是1961年在香山举行的一次电影会议,周恩来总理也来到现场,一眼就看到《革命家庭》里的妈妈,上前亲切握着于蓝的手,当着众人说道:“你演了个好妈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上海申花前主帅病逝,俱乐部发文悼念!
下一篇:看视频月入过万?想多了!揭开秘乐短视频爆红“套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