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第三年:时代更迭下的技术管理与团队协作,开发者团队协作方案

4747 345 2022-08-26


本文介绍了疫情后的第三年:时代更迭下的技术管理与团队协作,开发者团队协作方案。

疫情后的第三年,也是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的第三年。这三年里,唯一没有停下脚步的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引发了国内外对工作模式的重新审视。Work from home的远程办公模式,已经开始在国外流行,在国内也受困于疫情影响开始有了多轮实践。

远程办公模式到底是使团队管理变得更简单还是更复杂?以腾讯会议为代表的远程办公软件又将为企业的高效沟通带来了哪些助力?

腾讯云 TVP 集结 20 位资深行业专家,发起「再定义领导力」TVP技术管理闭门会,以大咖分享看技术管理中的普适场景,用主题辩论寻技术管理中的经典思辨。3月27日,TVP大咖们以《时代下的更迭与初心》为主题,带着与会者们一起遍历数字化时代下,技术管理的更迭之路与千山万水后的初心未改。

后疫情时代技术管理者的变与不变

有赞技术副总裁、腾讯云TVP沈淦是一位在技术领域深耕了20多年的行业老兵,一路伴随技术的发展更迭与团队规模的持续壮大,同时也在多个技术组织中有担任分享角色。他从自身经历出发,从四个方面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后疫情时代技术管理者的变与不变》主题分享。

后疫情对行业的冲击

沈淦老师在分享伊始,首先给大家看了两张老照片:

上面左图为诺曼底登陆,右图为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两张图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也正隐含了近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普遍现状,从过去红利期普遍“活得好”,到现在首要追求如何“活下来”。这背后不仅仅是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还有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教育、平台电商等行业在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后,开始受到的监管与规范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都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沈淦老师分享了大环境发生变化后,自己的一些思考,他表示中国经济当前的底层范式已经发生了重置。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我国都是围绕着经济优先在做规划,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并且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也在开始调整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开始追求可持续性发展,调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同时在数据安全、自主可控方面加大了投入。当前这个关键发展阶段下,旧的经济模式被压制,新的经济模式被支持,按照理想状态设想,到2030年,中国将有10亿人的生活水平超过今天的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从这个角度看,驱动发展的引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必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何谓技术领导力

回到本次分享的主题,沈淦老师向大家阐释了技术领导力的名词解释:

领导力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它是一种个体引导整个群体的影响力,而技术领导力就是指Team Leader对整个技术团队的影响力。

沈淦老师分享了一些非常经典的技术管理模型,包括领导力、技术实力、体系搭建能力、人员管理能力、文化构造能力的六边形模型;也包括对他影响很深的温伯格技术领导MOI模型等。但很多技术管理人员在实践的时候,往往都会遇到各种的问题,究其原因,其实是没有真正地抓到问题的关键,只是机械的套用模型理论。在沈淦老师看来,在业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技术领导力的关键,就是如何带领团队跨越非连续性。

重构技术管理

虽然“内卷”这个词开始流行不过两年的时间,但在过去的十年左右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已经是非常典型的内卷时代了,大家都把事情做得非常极致,然后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向前推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技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造技术团队超(无限)高的交付效率成为了技术管理的最大价值。

大环境的底层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引发了公司业务的调整,最终带来了技术团队管理模式变更的内在要求。沈淦老师分析道,大部分研发团队都是伴生业务而演变的,业务变得复杂带来了管理成本的上升,也带来了协作上的挑战性,对于技术侧而言是比较被动的状态。

沈淦老师参考了陈春花《协同》中的理论,详细拆解了研发团队在专业化、流程化、赋能和激活个体等方面做过的一些事情,以及其所代表的的一些技术理念或文化方法,归根结底仍旧是在提升效率。

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交付效率优先是研发范式的核心,追求快成了业务发展的核心,很容易导致交付效率成为业务发展的卡点。因此,新场景下,技术管理的核心应从一味地追求交付效率,变更为降本增效、低成本试错,从追求极致的快,到追求够快和够准上。

如何做到够快?沈淦老师提出了在协作、服务和赋能三个方面入手的关键,同时也以有赞的实际业务举例,取得了工作复杂度降低50%,交付效率提升50%,发布效率能提升50%,并发能提升接近70%的显著成果。

如何做到够准?这个方向有赞本身也在探索的道路上,沈淦老师也举出了业务可视化、API标准化、能力领域化等多个关键方向。

回归本质,重新审视技术的价值

分享最后,沈淦老师也提出了一个技术团队发展阶段的模型,推荐大家按照其划分为自己的技术团队诊脉。

腾讯会议助力企业高效沟通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技术负责人陈健生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腾讯会议助力企业高效沟通》的主题演讲,从腾讯会议背后的技术、连接人与人、人与空间、软硬件融合等方面揭示了目前国内超2亿用户的视频会议应用是怎样炼成的。

腾讯会议,助力高效沟通

从2019年底上线至今,腾讯会议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人,遍布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线上连接开会超过40亿次。除了B/C两端获得的海量流量青睐,腾讯会议还在广交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众多国家级会议中提供了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腾讯会议实现了团队协作、商务洽谈、远程招聘、在线培训、沙龙峰会等全场景的覆盖,满足零售、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不同行业的需求。

基于腾讯云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覆盖、超过2800个加速节点部署,以及腾讯会议专业、极致、开放的音视频技术,可保障用户随时随地体验稳定、清晰、流畅的音视频会议。用户可通过小程序、桌面端、移动设备等多端入会,支持7大平台多设备互通。

经过数年的打磨,腾讯会议构建了精巧的实时音视频通讯控制机制。我们的工程师在传统拥塞控制算法的基础上,使用聚类分析等策略,对不同的网络拥塞环境进行针对性优化。对于网络状况特殊的企业环境,使用智能流控的手段进行调节,使得用户在无感知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由于实时音视频通讯对于网络质量有较高要求,但移动互联网实际的服务质量并不能随时随地保证。腾讯会议从用户的体验出发,基于最小可觉差(JND)对用户的QoE进行建模,实现了各模块参数的自适应调整,结合带内外FEC、ARQ和独特的低时延Jitter Buffer技术,提升对恶劣网络环境的抗性,保证了高可靠的网络通讯传输。

AI技术为音视频通讯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通过视频超分辨率,提升弱网画质。同时结合光线矫正与重照明技术,提升前背景融合体验。另外,腾讯会议采用深度学习技术,率先提供了虚拟背景、画中画、同框模式、美颜、眼神接触等创新体验。通过AI算法,针对性地增强主讲人的声音,抑制背景干扰噪声。

H.265、H.265 SCC标准的极致研发,结合高清低码和感知编码技术,在低码率下依然保持高画质。通过场景的检测和识别,针对场景适配编码方案,获得更好的视频和屏幕共享体验。并通过SVC编码技术进行分层编码,适配不同的网络环境。

结合上述网络、AI技术,腾讯会议助力对不同网络环境的用户提供最优质的音视频通讯效果。

连接人与人,打破空间距离

作为专业的云视频会议应用技术负责人,陈健生老师通过腾讯会议的5个“会”,向我们介绍了腾讯会议如何连接人与人,打破会议空间:

会组织:会议报名设置简单,同时支持私聊主持人、设定白名单,可轻松开启等候室。

会协作:支持PPT共享、远端互动批注、多种共享模式,支持缩放和“画中画”模式等。

会整理:支持会议录制、自动会议纪要、云端剪辑等多种会中、会后整理方式。

会共创:支持会中远程控制、实时字幕、文件传输等功能。

会管理:支持混合云部署,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灵活调整带宽部署。

此外,腾讯会议在去年底推出了网络研讨会的产品形态,可区分主持人、嘉宾、观众三种身份,最高支持5万人参会。此外,腾讯会议还支持企业自定义会议详情页、企业自定义统一虚拟背景,个性化邀请卡片及自定义域名等功能,助力企业品牌传播。

连接人与空间,融合硬件生态

陈健生老师介绍道,云会议应用与发展已久的传统视频会议硬件的融合互通非常重要,腾讯会议的会议室连接器,做到了与H.323/SIP 会议室设备互通,兼容Polycom(Poly)、Cisco、华为、亿联、中兴、中创等厂商的H.323/SIP硬件会议室设备(此内容来源于腾讯会议官网https://meeting.tencent.com/support-doc-detail/205/),保有企业原有硬件资产投资价值,激活传统视频会议应用向云服务扩展,让企业的会议室走向云端,激发出不同会议空间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腾讯会议持续打造开放、连接的硬件生态。目前有超过20个硬件合作品牌,超过50多个硬件产品已经通过了腾讯天籁设备认证。让腾讯会议Rooms与认证的硬件设备结合,灵活适配大、中、小、超大培训室等不同会议场景。同时,腾讯会议还会继续丰富会议室解决方案的产品形态,让企业有更多选择来利旧及升级自己个性化的会议空间。

开放与共享,助力数字化升级

陈健生老师表示,腾讯会议已经为企业IT、系统集成商、SaaS服务商提供丰富的API接口调用,实现行业应用、企业办公平台与腾讯会议的连接。

可扩展多种应用,满足协作过程中使用其它应用的需求,提升效率。同时,坚守科技向善,让技术与公益同行,腾讯会议将天籁AI语音技术开放,专门为听障用户打造的个性化AI语音增强辅听算法,让听障用户不光听得清,而且“看得清”。腾讯会议团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并通过技术、平台、接口等不断开放与生态合作,助力更多企业实现线上沟通的数字化升级。

巅峰辩论:远程办公时代,团队管理的变与不变

本场圆桌环节设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赛,论题为《远程办公时代,团队管理的变与不变》。正方元宇宙战队持“远程办公对团队管理更简单”观点,反方周天TVP队持“远程办公对团队管理更复杂”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正方元宇宙战队:一辩TATA木门CIO乐勇斌;二辩Layabox合伙人李明;三辩英特尔资深首席工程师、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程从超;支流科技技术副总裁王晔倞。

反方周天TVP队:一辩前喜茶数字化高级副总裁沈欣;二辩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TOC副主席谭中意;三辩vivo研发经理杨振涛;四辩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Member郭炜。

立论环节

正方一辩 乐勇斌

这次讨论的焦点是远程办公,不可避免地要回顾传统的集中办公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化的生产取代了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专业化的分工开始慢慢显现,此后管理思想也都开始基于这个分工逐渐论证迭代。此后无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都围绕着专业化分工下产生的集中办公模式运作。集中办公的重点有一个基础,就是对于过程的监控。因此,过往所有的方法和策略都过于重视过程监控,要求必须集中办公,一是惧怕远程办公的模式,二是没有远程办公的条件,这是一种管理上的焦虑。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最开始是会天然拒绝远程办公这种新鲜事物,但其脚步却是一直在普及当中。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看,当人类所追求的满足逐渐进化到高端的诉求增长时,远程办公的需求是不可抗拒的,对个体来说这种办公模式的变革诉求更强大。在这个大势面前,管理者的认知和方法都要顺势而为,才能跟团队成员共情、共创、共赢。

简单归纳下来:第一,智能化时代的专业化、精细化分工催生了远程办公的需求;第二,市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成本的要求,激发了这种沟通、协同、跨区域方法的变革需求;第三,技术和工具的革新已经足够保证低成本高效率地搭建远程办公平台,保证公司经营可持续性;第四,人员能力、素质条件和自我提升的诉求呼唤管理者要关注个体、突出个体价值。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需要拥抱远程办公,能够让管理者从繁杂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去关注目标、效率,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实现企业和个体的双赢。

反方一辩 沈欣

本次辩论的主题是远程办公对团队管理的复杂性问题,团队管理四个字本身就有其重点所在。团队管理不仅仅是完成工作,还有着赋能和德育属性,关注团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只讨论高效地完成KPI,不能满足团队管理的内核要求,关注团队的成长,不管是文化传承还是言传身教,各个细节的互动都非常重要,而这正是远程办公所欠缺的地方。要通过远程办公建立团队默契只能带来更高的复杂度。

另外,远程办公必然要引入新的工具,我手机上至少安装了四五套不同的软件参加各种不同公司的远程会议,同时还要对团队进行培训,甚至要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这都是其中的复杂性。

所以我们重复一下我们的观点,远程办公使团队管理更复杂。以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远程办公,复杂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一件好事,复杂能带来很多精细化的要求,一旦做得好了,我们就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就像复杂的工业机器人一定比简单的榔头能够干更多的事情一样,复杂也是对我们管理水平的提升,简单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产生价值。如果复杂能够带来价值,我们应该一起去面对这种复杂,适应这种情况,而不是掩耳盗铃的认为简单才是好的。

攻辩环节

正方二辩 李明

反方的论证有跑题的现象,不谈线下办公只谈远程是没有对比性的,没有对比性何谈更简单还是更复杂。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中谁敢说有绝对的安全?安全都是相对的,选择知名的办公产品,我认为大多数都是安全的。但是你要是说绝对的安全,没有人敢保障,也没有这样的产品。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这些问题归结于远程办公的问题,因为它并不是只属于远程办公的问题。

第三,远程办公和言传身教、进行培训并不冲突。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似乎线上办公的优点或者缺陷并不会出现在线下办公的场景中,这本身就是不对的。今天的辩题是一个需要对比来看的点,团队管理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是要面临的问题,要从场景入手去做对比,而非脱离场景谈优缺点。

团队管理中担心线上办公因为缺乏监管而懈怠,其实恰好犯了管理的通病。从实际经历来看,其实只有少数的基层员工会出现这种问题,并且经过沟通提醒和办公工具的应用,都能得到改善。大多数管理层以及职业素养较高的职场老员工,很少会出现不自觉的问题。如果出现,基本上也是由于管理工作上的分配、协调、或工作内容不清晰不透明,这些方面出了问题而导致的,而这些问题在日常办公的管理过程中,包括我们线下办公也必然会遇到。

团队的管理,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在于理,因为管其实就是规则的建立,规则的执行,相对更容易明确和执行。理,要理解上级的业务目标,确定工作目标的远期节点、近期节点,梳理、量化、分配工作等等。理,在日常工作中更重要更复杂。在线下办公时,很多公司会忽略办公工具的使用,而远程办公的过程中,面对面的信任会减少,规范性的流程会显著加强,常常会借助例如OKR、KPI、日报、周报等等线上的管理辅助工具,使得线上办公,理和管的过程中更加透明和清晰,这样就会让整个团队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反倒是线下办公会带来一些更复杂的问题,线上办公就不存在。比如说像北京这种城市,其实经常会遇到单程的路上要花掉一个多小时,通勤问题引发的考勤问题,本身就是增加了复杂性。甚至HR就会经常遇到,由于工作地点不合适错失人才这样的案例,其实挺多的。线上办公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让同城较远或异地的人才,通过远程办公就可以实现工作的协同。众所周知,顶级人才与优质人才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增加或成倍增加,管理成本会大幅减少。远程办公可以建立与汇集全国人才库,优质人才的引入,也会使得管理更简单。

最后我认为,本次辩题并没有时间上的约束,不仅是当下的网络办公,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也许在未来的元宇宙中,沉浸式的线上办公与线下办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线上办公的跨地区优势就会变得更加明显,以及伴随着线上办公工具与理念的越来越成熟,线上办公的管理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反方二辩 谭中意

第一,正方辩友的发言中,将线下办公和远程办公哪个更复杂对立了起来,而我方的观点是远程办公让团队管理更复杂,并没有否认线下办公的必要性。所以说这两者都是必要的,而这两者的同时存在就造成了团队管理上的复杂性。

第二,线上形式的言传身教并不能取代线下的沟通。因为线下的沟通更能建立起信任感,更能对新人进行手把手的教练,可以给予新人团队所赋予的温暖感。举个例子,有的实行线上办公的团队,在某个城市只有一个人,他虽然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到团队里,但往往这种人很难留住,因为触摸不到团队的归属感。

第三,管理层相较于基层小兵而言,不需要线下,反而是错的。很多大公司,要求高级别的工程师必须在本部上班,或者需要很多时间出差去本部,比如腾讯在深圳。这种形式下,线上办公无法完全解决,线下和线上各有长处,无法互相取代,这就是复杂性的问题。

我最后强调一下我方的观点,远程办公让团队管理更复杂,是当下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处于IT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团队素质、团队能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内的IT团队还远没有到可以比肩硅谷一流远程办公团队公司的地步。也许国内局部的案例可以举出一些,确实可以脱离线下办公的场景,但从全局的角度看,复杂性仍将长期存在。在团队的招用育留方面,远程办公要求团队成员素质高、能力强、善于沟通,这对招聘带来的压力更是成倍提升的,对团队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要求也极高,更会带来复杂性的提升。

正方三辩 程从超

反方辩友提出的逻辑和场景举例,在我个人经历看来恰好是变得简单而非复杂。第一,原来我们都在线下开会,给对方一个眼神大家就能体会是什么意思。可很多时候,职场上的PUA现象就是靠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引发的,team leader的一个眼神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但在远程办公的线上场景,这些职场上的产出可以靠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反而是让人情世故变得简单了。

第二,员工的流失,绝大多数时候跟团队是否远程办公没有关系。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是对老板不满意。我觉得跟远程办公,员工得不到关怀没有多大关系。

第三,所谓很多高级别工程师经常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出差,去本部跟团队做沟通,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这个过程里有多少是无效沟通?我们这代管理者很多还停留在看不见人就心慌慌的状态,但现在的90、00后已经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了,当前的技术能力已经极大地弱化了空间的概念。线上开会的模式跟线下开会也不一样,线上开会大多是迅速拉齐,非常聚焦,而线下的很多开会,往往就是为了开会。

第四,从云服务到云原生会带来架构的复杂性,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做云原生呢?因为这是趋势所在。同理,从集中办公到远程办公刚开始会稍微慢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总结一下我方观点:第一,技术的演进将让远程办公成为主流,未来可能会实现在元宇宙上班的场景;第二,从疫情以来的实践看,互联网企业基本没受到太多黑天鹅的影响,合作都没问题;第三,远程办公能够实现企业未来增长的一个横向扩展架构,为未来的增长提供更好的保障。谢谢!

反方三辩 杨振涛

正方辩友提出的几个案例阐释在我看来都有不小的Bug,比如为什么云计算给我们带来了管理一百台机器和管理一台机器的成本感觉是一样?是因为它背后的复杂性被屏蔽掉了,用户感受到了简单,而不是复杂性不存在了。第二,无效的会是可以不开的,但这是团队管理的机制问题,而非工作空间的场景问题,搬到线上了,依然可能无效沟通。第三,国外的远程团队办公,吸纳全球人才的案例,并非是因为他们认为远程办公在团队管理上更简单,而是他们设法解决了团队管理的复杂性问题,走在了前面。

我方有三点同样希望强调一下:

第一,管理属于实践科学,必须通过与人的互动来完成管理的动作。我相信大家不管读了很多管理大师的书也好,大家在各自的管理实践中也是一样。管理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有人认为管理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很多人都成为管理大师,但为什么在企业里面还是金字塔的结构?

第二点,基于这样的背景,远程办公让管理互动变得更复杂、困难,从而影响我们最终的管理效果。不同的管理模式不会解决管理本身的复杂性,而是要管理科学本身往前进,管理的实践越多,积累的经验越多才越优秀。而且不仅如此,远程办公的距离问题带来自身的复杂性,导致两个复杂性相互叠加。

第三,好的管理一定是简单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技术同学动手写代码之前,很重要的是分析设计这个步骤,这恰恰是需要去高效沟通的地方。远程办公也许可以带来一点沉浸式写代码的时间,但在点对点高效沟通上很难有线下集中办公那么顺畅,更别提假设远程办公时家里有熊孩子的打扰,可能还不如去公司上班。

最后总结一下,管理心理学中,除了个体的管理心理,还有群体的管理心理、组织的管理心理。而在远程办公和集中办公的转变过程中,所面对的群体心理变化,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的变化挑战会远远高于集中办公,同样效果下,远程办公难度更大,复杂性也更强。所以,我代表本方也认为说远程办公对团队管理而言会更复杂,谢谢!

正方攻辩小结 乐勇斌

反方辩手的各个逻辑问题,总结下来忽略了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忽略了远程办公对于集中办公的优越性、便捷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第二个是忽略了对于管理思路的变革和提升需要同步进行,如果抱守以前的管控思维,复杂性是必然的,但这不是远程办公的问题,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

我总结一下,如果说我们远程办公对管理团队是更简单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管理心态要从这种监控心态转回为一种服务心态,改变以往那种过程监控的管理性的思维惯性。第二,是对绩效和目标达成的关注要突出个体自主性的价值管理,需要他突破自主性的管理。第三,远程办公更简单,其实有四个关键词,这也是我在团队管理过程中一直在践行的:信任、目标、方法和关怀。

反方攻辩小结 沈欣

我再重申一下,我方观点并不是现场办公让团队管理更简单,而是远程办公让团队管理更复杂。请对方辩友不要把远程办公和线下办公对立起来,两者在现阶段都是需要的,我们叫成年人不做选择题,都需要就意味着什么呢?更复杂。

另一方面,我们讨论的是当下,我们今天的话题不是将会更简单,而是现在。所以未来脑机植入或者新科技的确有可能把事情变得更加简单,甚至还会有专门的论述和著作帮助大家更方便地进行远程的团队的管理,但是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因为对方辩友一直在细节上面用错误的逻辑在纠结,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重复申明一下我们的观点,团队管理是什么?不仅仅是效率,还包括团队管理、组织设计、因人施教等等和人性有关的东西,一定是更复杂的。

对方的辩友的发言在我听来,感觉远程管理只是使得部分管理变得更简单,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小部门的简单放大到了整个组织,这个推导过程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推断出远程办公能够使得团队管理更简单。我们还是要重复一下,复杂并不是坏事,但是推导过程一定要正确。最后,我希望对方的辩友更加自信一些,放下你的执念,跟我一起来念,远程办公使团队管理更复杂,谢谢大家!

结辩环节

反方四辩 郭炜

大家好,我有三份管理经验都和远程办公直接相关,也正好和我们前面正方的三个选手的一些观点有些呼应,我把这三份经历正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份经历是在联想研究员,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团队。这段经历里,远程办公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同属一个时区,还代表着我们和美国、欧洲都有跨时区的协作沟通问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远程办公场景,管理的复杂性体现在方方面面,美国员工提交代码,要做文档交接,中国员工接着开发,而在本地团队类似的工作只需要一个早会的沟通就可以解决。更别提中间要做的很多细致的审查,这在线下场景里并不需要如此复杂。

第二份经历是在易观任CTO,在北京和长沙两地都有研发中心,两地的远程沟通成本也非常高,所谓OKR等工具、正式的沟通时可以量化一些指标和问题的,但团队的士气、人员的状态你却很难通过线上场景了解,只能两地来回跑。对方辩友只看到了团队间的正式沟通,却没有看到非正式沟通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取代。

第三份经历是在Apache基金会,这个看到的情况就更加激进了。很多开源公司都是分布式公司,员工分布在全国多个不同的城市,现在在海外也在扩展不同的城市发展它的业务。这些公司的团队,天然就是远程协作的,技术能力、协作水平都非常高,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觉得沟通不够。线上场景里,用VR的方式去画架构图,看起来很元宇宙,但目前的实现效果非常不理想,这还只是线上办公的协作问题,管理上的问题就更不用多说了。

总结下来,远程办公当前的确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对管理者也提出了更多挑战,也希望将来有更多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让这件事情变得简单,但当前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正方四辩 王晔倞

首先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远程办公还是集中办公,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是客观原因导致的。我们现在要想的是如何在远程的模式下把复杂变得简单。第二点要提醒大家的,我们两边辩论方的团队管理者们大家年纪都相近,40多岁管理者的认知跟团队里95后的年轻人们是有差异的,我们认为的下班后一起喝酒撸串是增进感情,人家觉得我们是占用他们的下班时间。

所以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陈述:

第一,成本。疫情让很多做实体的公司,包括创业公司都付出了非常大的经营成本。但如果公司是远程办公,对于写字楼、停车场和周边配套的需求就会低很多,成本可以控制得非常理想,节约很多钱。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场地房租费用是个天价。

第二,办公效率。效率问题的决定因素不是远程办公还是本地办公,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我没有过远程的管理经验,我只用一年的经验就可以把现在的团队管理到一定的道上,至少我比一些没有经验的人管得好,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没有关系。

第三,精神。远程办公最好的一点是防止内卷,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去健身房锻炼身体。集中办公路上通勤时间长,往往会非常影响幸福感。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效率又从何谈起呢?

在本场所有参会者和TVP专家的共同见证下,正方观点《远程办公对团队管理更简单》获得了最终胜利,反方一辩沈欣老师获得全场最高投票荣获MVP。

本场主持人,腾讯会议高级产品经理沈岑表示,在双方辩论的交锋中,感受到了老师们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TVP的老师们将“远程办公对团队管理更简单”与否的思辨层层拨开,结合各自多年实操总结的经验,由浅入深,坦诚而富有激情地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结语

当文字被发明以后,古人与现代人的距离就近了。当代码被写就以后,现在和未来的距离就近了。随着云计算、5G、VR/AR、Web 3等新兴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远程办公在未来或许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团队管理的复杂性问题,终究会找到有效的出路,无论办公场地是否线上还是线下。

TVP 自成立之初,便希望能够“用科技影响世界”,让技术普惠大家,践行科技向善的初心与本心。正如TVP大咖们所言,也许远程办公的团队管理还缺乏经验分享、著作产出,但谁知道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以后,会不会启发更多的有心人呢?

整理了一下Git管理工具SOURCETREE基础使用与团队协作方案,如果觉得有点用,帮忙点赞、收藏、关注,十分感谢。

如果不是类似eclipse或者ide开发工具集成git使用方式,本地开发项目可采用git客户端管理工具sourcetree来对项目进行版本控制管理,sourcetree支持windows、mac os系统。

下载地址:

https://www.sourcetreeapp.com/

当前版本:

当前电脑系统:windows10

Sourcetree版本:SourceTreeSetup-3.4.4

git版本: version 2.31.1.windows.1

Sourcetree官网地址

1. Git安装

下载安装地址:https://git-scm.com/

当前版本:git version 2.31.1.windows.1

默认安装就行,安装后配置全局的提交者身份,以辨别协同开发者身份,如果有gitee或github账号,尽可能与其账号信息一致(无太大要求)。

命令行执行: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用户名<英文>"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邮箱地址<英文>"

安装完成后,就可以使用命令进行添加暂存区、提交本地仓库以及推送到远程仓库等操作了,为了方便,我们使用sourcetree客户端工具来替代git命令操作。

Git一些概念:

工作区(working directory):即本地项目目录下新建、修改、写代码的区域

暂存区(stage index):临时存储

本地库(history):历史版本(对应sourcetree的history)

远程仓库(remote directory):代码托管、开源代码

Git基本操作流程:

工作区开发--(添加)-->暂存区--(提交)-->本地库--(推送)-->远程仓库(代码托管、开源代码)

2. Sourcetree

2.1 . 安装

安装sourceTree前先把git安装上。

(1).可以注册Bitbucket账号或跳过,这里选择"跳过"

(2).选择安装git版本控制,但这里勾选,自动帮我们安装会请求外网速度比较慢,建议自己单独安装git,这里已单独安装git,点击下一步

(3).填写提交身份信息,以后git提交内容,会标注谁提交过来的

(4).配置SSH秘钥用以获取ssh方式获取项目,并进行免密提交项目等操作,这里选择否先安装完之后在添加,然后下一步

(5).安装完成

2.2 . 配置与使用

2.2.1.设置

启动git支持:工具->选项->如果没有启用git支持,点一下"启用Git支持"

说明:如果不启用是没法使用的版本控制管理的

这是启用Git支持的效果

2.2.2. 工具使用与团队协作方案

如果只是为了练习软件操作,还没有创建项目仓库,可以到gitee、github创建一个仓库使用,如果已有项目仓库,正在参与团队协作开发(拉取非自己创建的仓库源码到本地开发加入团队协作开发,需先申请加入该团队或项目管理员邀请加入),按照团队约定开始使用仓库就好。

以下演示是在已有项目仓库、团队协作的情况进行,且都是基于gitee代码托管平台的操作流程,github操作几乎一样。

(1). 项目管理员在gitee平台为新项目新建了仓库(默认是master分支),并以master为分支基础新建开发分支(dev-*命名),这里命名dev,然后推送基础代码到"开发分支",项目管理员将开发任务分配到各个团队成员,各个团队成员在dev开发分支上进行开发,建议master分支保护登记设置为"保护分支",只允许管理员进行提交发布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提交,当然,什么协作策略这个由团队商议决定

设置master为保护分支

新建开发分支dev

分支命名规范:

(2). 团队成员注册自己的gitee账号,项目管理员发送邀请加入链接给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同意加入

(3). 用免密登录(代码拉取、推送等免密操作)操作,需按照官方引导,在本地生成公钥,并在gitee平台上配置自己的公钥,以此建立本地与仓库平台之间的通信

如果采用gitee、github作为项目仓库,ssh公钥配置如下:

gitee配置ssh公钥的步骤:

https://gitee.com/help/articles/4181

Github配置ssh公钥的步骤:

https://docs.github.com/en/github/authenticating-to-github/generating-a-new-ssh-key-and-adding-it-to-the-ssh-agent

以下是gitee公钥生成与配置步骤:

① 本地生成公钥命令:ssh-keygen -t rsa -C "提交者邮箱"

② 按照提示完成三次回车,即可生成 ssh key。通过查看 ~/.ssh/id_rsa.pub 文件内容,获取到你的 public key ,查看公钥执行命令: cat ~/.ssh/id_rsa.pub

③ 将公钥赋值到设置->ssh->SSH公钥位置

④ 添加后,在终端(Terminal)中输入 ssh -T (自己设置的邮箱)

说明:首次使用需要确认并添加主机到本机SSH可信列表。若返回 Hi XXX! You've successfully authenticated, but Gitee.com does not provide shell access. 内容,则证明添加成功。

完成公钥配置后,在sourcetree软件中配置SSH客户端公钥信息,步骤:工具->一般->SSH客户端配置,如下:

(4). 获取仓库地址,访问仓库项目地址,复制dev开发分支的ssh地址备用,这里采用ssh克隆方式拉取项目到本地

(5). 拉取项目到本地仓库,点击clone,填写复制的ssh项目地址,选择本地项目开发目录,项目名称与仓库地址的项目名一致,点"克隆"就可以把项目拉取下来了

说明:如果本地已存在git初始化的项目,那么点击"add"进行添加就行了

说明:这里的dev分支是本地仓库的分支,删除整个项目目录不会影响远程仓库,但是如果删除分支里的某个文件提交并推送到远程仓库,这就是删除远程文件的操作

dev开发分支:文件状态、History说明

(6). 进入开发阶段,各个团队成员在dev分支下开发,为了避免开发错误影响dev开发分支主线,也可在dev开分支拉取到本地后,以dev开发分支为基础新建自己的功能分支,功能分支以future-*命名,比如留言板:future-message,待功能开发完成并测试后(或按照周期比如每日提交一次的工作量),将future-message分支合并到本地的dev开发分支上并推送到远程仓库。

说明:如果小项目,就在dev分支下进行开发就好。

(7). 开发完成后,项目管理员将项目部署到服务器进行测试,最终部署到正式服务器

案例:分配到开发留言板功能任务

假设新建"guestbook.txt"文件完成提交、推送就是留言板的开发任务

工作流程:

(每日或周期性)拉取dev分支代码,以确保远程仓库与本地同步

基本工作流程:工作区开发(写代码)->添加变化的内容到暂存区->把暂存区内容提交本地仓库,这个步骤是必要的且频繁的,以产生自己的本地库存版本库,以便可以吃后悔药,可以回退等操作。

(每日或周期性)推送代码,以展示开发成果,推送前先拉取代码确保与远程仓库代码同步,有冲突先解决冲突,再提交并推送

操作步骤:

① . dev开发分支状态下,新建guestbook.txt文件

② . sourcetree上查看文件状态,查看是否文件未添加到暂存区或者未提交到本地仓库

有未添加到暂存区的文件guestbook.txt,把它添加到暂存区

将暂存区的文件提交到本地仓库

③ . 推送新内容到远程仓库的dev分支上,推送前先拉取一下,确保远程仓库与本地文件同步

拉取同步

推送新内容到远程仓库

④ . 完成开发任务,可在远程仓库查看提交内容

2.2.3. 删除、撤销删除、冲突场景

2.2.3.1 . 删除场景

案例:删除guestbook.txt文件

操作步骤:

①. 根目录下删除guestbook.txt文件

②. 添加暂存区

③. 提交本地仓库

④. 推送到远程仓库

删除文件,添加到暂存区

提交本地仓库

推送到远程仓库

文件已被删除

2.2.3.2 . 撤销删除场景

案例:撤销已删除的guestbook.txt文件

操作步骤:

①. History历史版本中,选择要恢复到的版本

②. 右击->重置当前分支到此次提交

③. 选择使用模式"强行合并"模式,将根目录下内容恢复到这个版本的内容

④. 完成删除撤销

⑤. 推送到远程仓库

注意:撤销后,本地版本与远程仓库不一致了,软件提示我们需要拉取新内容,但是拉取操作将会把我们本地仓库恢复到删除状态,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在确保其他团队成员已无代码推送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强行推送"到远程仓库,并告知其他成员拉取新版

选择要恢复到的版本

重置到当前分支到此次提交

使用"强行合并"模式撤回删除

强行推送恢复后的内容到远程仓库

完成撤回删除操作

使用模式知识点:

--soft(软合并):仅仅在本地仓库中移动一下指针,不会影响工作区(working)和暂存区(index),就是说当前根目录下以及暂存区的文件不会改变,只是历史版本回退到当前选择的版本,可以重新把暂存区内容提交到本地仓库

--mixed(混合合并):会在本地仓库移动指针,同时重置暂存区(index),但是不会影响本地工作区(working),就是说当前根目录下项目文件不会改变,历史版本、暂存区文件会会回退到当前选择的版本,工作区的代码可以重新进行添加暂存区、提交本地仓库操作

--hard(强行合并):在本地仓库移动HEAD指针,重置暂存区、工作区,就是说当前根目录下、暂存区、历史版本的所有文件都会回退到当前选择的版本,当前版本之后的新版本都被重置掉,这个操作风险有点高,需慎重操作

说明:很显然,我们的文件已经被删除并提交了,根目录下已经没有了,我们需要采用"强行合并"模式恢复回来

2.2.3.3 . 冲突场景

本地新建新项目目录,使用同一个dev分支,测试冲突场景。

操作步骤:

①. 新建新项目目录teamtest_dev1,使用同一个dev分支

新建新目录,采用同一dev分支

②. 修改teamtest_dev目录的guestbook.txt,第一行加点内容,修改后提交到本地仓库并推送到远程地址

③. 修改teamtest_dev1目录的guestbook.txt,也是第一行加点内容,修改后提交到本地仓库并推送到远程地址,提交时将提示我们不允许我们提交,我们进行拉取操作将提示我们内容冲突,此时,我们需要解决冲突

出现冲突场景

④. 打开teamtest_dev1目录下的guestbook.txt文件修改到合适的内容

⑤. 修改内容后,提交teamtest_dev1目录的guestbook.txt到本地仓库并推送到远程仓库

⑥. 冲突解决完成,远程仓库guestbook.txt文件内容已发生改变

上文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后的第三年:时代更迭下的技术管理与团队协作,开发者团队协作方案。

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推荐eolin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python基础学习笔记(八)(python总结笔记)
下一篇:mock模拟接口测试,mock模拟接口测试实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