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接口签名sign原理与实例代码浅析
283
2022-08-28
python3教程:变量作用域规则和nonlocal关键字的用法(python nonlocal关键字)
也许你已经觉得自己可以熟练使用python并能胜任许多开发任务,所以这篇文章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不过别着急,我们先从一个例子开始:
i = 0def f(): print(i) i += 1 print(i) f()print(i)
猜猜看输出是什么?你会说不就是0,1,1么,真的是这样吗?
> python test.py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a.py", line 7, in
这是为什么?如果你还不清楚产生错误的原因,那就请继续往下阅读吧!
LEGB原则
变量的作用域,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在python中作用域规则可以简单的归纳为LEGB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变量name,首先会从当前的作用域开始查找,如果它不在函数里那就从global开始,没找到就查找builtin作用域,如果它位于函数中,就先从local作用域查找,接着如果当前的函数是一个闭包,那么就查找外层闭包的作用域,也就是规则中的E,接着是global和builtin,如果都没找到name这个变量,则抛出NameError。
那么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i = 100def f(): print(i)
在这段代码中,print位于builtin作用域,i位于global,那么:
在函数f中找不到这两个名字,所以从local向上查找,首先f不是闭包,因此跳过闭包作用域的查找,然后查找global,找到了i,但print还未找到,然后查找builtin,找到了print的builtin模块里的一个函数。
至此名字查找结束,调用找到的函数,输出结果100。
现在你可能更加疑惑了,既然查找规则按照LEGB的方向进行,那么test.py中的f不就应该找到i为global中的变量吗,为什么会报错呢?
名字隐藏和暂时性死区
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名字隐藏。
那么暂时性死区是什么呢?这是es6的一个概念,当你在局部作用域中定义了一个非全局的名字时,这个名字会绑定在当前作用域中,并将外部作用域的同名对象隐藏:
var i = 'hello'function f() { i = 'world' let i}
对于python来说也是一样的问题,python代码在执行前首先会被编译成字节码,这就会导致某些时候实际执行的程序会和我们看到的产生出入。不过我们有dis模块帮忙,它可以输出python对象的字节码,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经过编译后的f:
> dis(f) 2 0 LOAD_GLOBAL 0 (print) 2 LOAD_FAST 0 (i) 4 CALL_FUNCTION 1 6 POP_TOP 3 8 LOAD_CONST 1 ('a') 10 STORE_FAST 0 (i) 4 12 LOAD_GLOBAL 0 (print) 14 LOAD_FAST 0 (i) 16 CALL_FUNCTION 1 18 POP_TOP 20 LOAD_CONST 0 (None) 22 RETURN_VALUE
字节码的解释在这里。
其中LOAD_FAST和STORE_FAST是读取和存储local作用域的变量,我们可以看到,i变成了局部作用域的变量!而对i的赋值早于i的定义,所以报错了。
消除暂时性死区
int i = 0;void f(void){ i++; printf("%d\n", i); // 1 const char *i = "hello"; printf("%s\n", i); // "hello"}
def f(): global i print(i) i += 1 print(i)
现在运行程序就会是你想要的结果了:
> python test.py011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字节码:
> dis(f) 3 0 LOAD_GLOBAL 0 (print) 2 LOAD_GLOBAL 1 (i) 4 CALL_FUNCTION 1 6 POP_TOP 4 8 LOAD_CONST 1 ('a') 10 STORE_GLOBAL 1 (i) 5 12 LOAD_GLOBAL 0 (print) 14 LOAD_GLOBAL 1 (i) 16 CALL_FUNCTION 1 18 POP_TOP 20 LOAD_CONST 0 (None) 22 RETURN_VALUE
对于i的存取已经由LOAD_GLOBAL和STORE_GLOBAL接手了,没问题。
当然global也有它的局限性:
事实上需要引用非global名字的需求是极其常见的,因此为了解决global的不足,python3引入了nonlocal
假设我们有一个需求,一个函数需要知道自己被调用了多少次,最简单的实现就是使用闭包:
def closure(): count = 0 def func(): # other code count += 1 print(f'I have be called {count} times') return func
还是老问题,这样写对吗?
答案是不对,你又制造暂时性死区啦!
>>> f=closure()>>> f()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所以修正后的函数如下:
'''学习中遇到问题没人解答?小编创建了一个Python学习交流QQ群:857662006寻找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帮互助,群里还有不错的视频学习教程和PDF电子书!'''def closure(): count = 0 def func(): # other code nonlocal count count += 1 print(f'I have be called {count} times') return func
测试一下:
>>> f=closure()>>> f()I have be called 1 times>>> f()I have be called 2 times>>> f()I have be called 3 times>>> f2=closure()>>> f2()I have be called 1 times
现在可以正常使用和修改闭包作用域的变量了。
总结
当然,在函数里修改外部变量往往会导致潜在的缺陷,但有时这样做又是对的,所以希望你在好好了解作用域规则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它们。
作用域规则可以总结为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