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试题之Python面向对象编程汇总(python面向对象题目)

网友投稿 284 2022-09-02


Python面试题之Python面向对象编程汇总(python面向对象题目)

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是从自然界中来的,因为在自然界中,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的概念是很自然的。Class是一种抽象概念,比如我们定义的Class——Student,是指学生这个概念,而实例(Instance)则是一个个具体的Student,比如,Bart Simpson和Lisa Simpson是两个具体的Student。

面向对象的抽象程度又比函数要高,因为一个Class既包含数据,又包含操作数据的方法。

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点,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解。

类和实例

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是面向对象最重要的概念。

类是指抽象出的模板。实例则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具体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拥有从类中继承的相同的方法,但各自的数据可能不同。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类:

classStudent(object): pass

关键字​​class​​​后面跟着类名,类名通常是大写字母开头的单词,紧接着是​​(object)​​​,表示该类是从哪个类继承下来的。通常,如果没有合适的继承类,就使用​​object​​类,这是所有类最终都会继承下来的类。

定义好了 类,就可以根据​​Student​​类创建实例:

>>> classStudent(object):... pass...>>> bart = Student() # bart是Student()的实例>>> bart<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1be77f0>>>> Student # Student 本身是一个类

可以自由地给一个实例变量绑定属性,比如,给实例bart绑定一个name属性:

>>> bart.name = "diggzhang">>> bart.name'diggzhang'

类同时也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创建一个类的时候,把一些认为公共的东西写进类定义中去,在python中通过一个特殊的​​__init__​​方法实现:

classStudent(object): """__init__ sample.""" def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__init__​​​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永远都是​​self​​​,表示创建实例本身,在​​__init__​​​方法内部,可以把各种属性绑定到​​self​​​,因为​​self​​指向创建的实例本身。

有了​​__init__​​​方法,在创建实例的时候,就不能传入空的参数了,必须传入与​​__init__​​​方法匹配的参数,但​​self​​​不需要传,Python解释器自己会把实例变量传进去。如下面的类,在新建实例的时候,需要把​​name​​​和​​score​​属性捆绑上去:

classStudent(object): """example for __init__ function passin args.""" def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In [1]: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 self.name = name ...: self.score = score ...:In [2]: bart = Student('diggzhang', 99)In [3]: bart.nameOut[3]: 'diggzhang'In [4]: bart.scoreOut[4]: 99In [5]: bart_test = Student('max')---------------------------------------------------------------------------Typ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n ()----> 1 bart_test = Student('max')TypeError: __init__() takes exactly 3 arguments (2 given)

和普通函数相比,在类中定义的函数只有一点不同,就是第一个参数永远是实例变量​​self​​,并且,调用时,不用传递该参数。除此之外,类的方法和普通函数没有什么区别。

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据封装。在上面的​​Student​​​类中,每个实例就拥有各自的​​name​​​和​​score​​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函数来访问这些数据,比如打印一个学生的成绩:

defprint_socre(std): print("%s: %s" % (std.name, std.score))print_socre(bart)# 实际执行效果In [7]: defprint_socre(std): ...: print("%s: %s" % (std.name, std.score)) ...:In [8]: print_socre(bart)diggzhang: 99

既然我们创建的实例里有自身的数据,如果想访问这些数据,就没必要从外面的函数去访问,可以在​​Student​​​类内部去定义这样一个访问数据的函数,这样就把“数据”给封装起来了。这些封装数据的函数和​​Student​​类本身关联起来的,我们称之为类的方法: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defprint_socre(self): print("%s: %s" % (self.name, self.score))

要定义一个类的方法,除了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self​​​外,其它和普通函数一样。如果想调用这个方法,直接在实例变量上调用,除了​​self​​不用传递,其余参数正常传入:

>>> bart.print_score()Bart Simpson: 59

实际代码,需要在Python3环境中测试,Python2.7会报错(​​NameError: global name 'name' is not defined​​)

$ python3Python 3.5.1 (v3.5.1:37a07cee5969, Dec 5 2015, 21:12:44)[GCC 4.2.1 (Apple Inc. build 5666) (dot 3)] on darwin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defprint_score(self):... print("%s: %s" % (self.name, self.score))...>>> bart = Student('zhang', 99)>>> bart.print_score()zhang: 99>>>

数据和逻辑都被封装起来,直接调用方法即可,但却可以不用知道内部的细节。

总结一下。

类 是创建实例的模板,而 实例 则是一个一个具体的对象,各个实例拥有的数据都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方法 就是与实例绑定的函数,和普通函数不同,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实例的数据;

通过在实例上调用方法,我们就直接操作了对象内部的数据,但无需知道方法内部的实现细节。

和静态语言不同,Python允许对实例变量绑定任何数据,也就是说,对于两个实例变量,虽然它们都是同一个类的不同实例,但拥有的变量名称都可能不同:

# 用相同类创建了两个不同实例>>> bart = Student('Bart Simpson', 59)>>> lisa = Student('Lisa Simpson', 87)# 给其中一个实例绑定了一个变量名age>>> bart.age = 8>>> bart.age8# 另一个同类实例中是没有age的>>> lisa.age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ge'>>>

至此,总算搞明白了什么是类,什么是对象。如何定义类,如何定义类内的方法。同类创建出的不同实例的相同和不同。

封装

在​​Class​​内部,可以有属性和方法,而外部代码可以通过直接调用实例变量的方法来操作数据,这样,就隐藏了内部的复杂逻辑。

但是,从前面Student类的定义来看,外部代码还是可以自由地修改一个实例的name、score属性:

>>> bart = Student('Bart Simpson', 98)>>> bart.score98>>> bart.score = 59>>> bart.score59

如果想让内部属性不被外部访问,可以把属性的名称前加上两个下划线​​__​​​,在Python中,实例的变量名如果以双下划线开头,就变成了一个私有变量(​​private​​),只有内部可以访问,外部不能访问: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score = score defprint_score(self): print('%s: %s' % (self.__name, self.__score))

改完后,对于外部代码来说,没有什么变动,但是已经无法从外部访问到​​实例变量.__name​​​和​​实例变量​​:

>>> bart = Student('Bart Simpson', 98)>>> bart.__name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ame'

这样就确保了外部代码不能随意修改对象内部的状态,这样通过访问限制的保护,代码更加健壮。

如果外部还需要访问到这两个内部状态的话,可以给​​Student​​​类增加​​get_name​​​和​​get_score​​​这样的方法。如果外部还有修改需求的话,就给该类再增加​​set_score​​​或​​set_name​​方法。用这样的方式去get set 一个内部保护量:

classStudent(object): def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_score defset_name(self,name): self.__name = name defset_score(self,score): self.__score = score # 对于set_score(self, score)我们可以借由set方法顺便做参数检查,提高代码安全性 defset_safe_score(self,score): if score >= 0 and score <= 100: self.__score = score else: raise ValueError('bad score')

需要注意的是,Python中如果变量名以双下划线开头和结尾的,是特殊变量​​__XXX__​​。特殊变量是可以直接从类内部访问的。

有些时候,你会看到以一个下划线开头的实例变量名,比如​​_name​​,这样的实例变量外部是可以访问的,但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当你看到这样的变量时,意思就是,“虽然我可以被访问,但是,请把我视为私有变量,不要随意访问”。

双下划线开头的实例变量是不是一定不能从外部访问呢?其实也不是。不能直接访问​​__name​​​是因为Python解释器对外把​​__name​​​变量改成了​​_Student__name​​​,所以,仍然可以通过​​_Student__name​​​来访问​​__name​​变量:

>>> bart._Student__name'Bart Simpson'

但是强烈建议你不要这么干,因为不同版本的Python解释器可能会把__name改成不同的变量名。

Python的访问限制其实并不严格,主要靠自觉。

继承和多态

在OOP程序设计中,当我们定义一个class的时候,可以从某个现有的class继承,新的class称为子类(Subclass),而被继承的class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Base class、Super class)。

比如,我们已经编写了一个名为Animal的class,有一个run()方法可以直接打印一句话,然后新建一个叫​​Dog​​​的类,继承了​​Animal​​类:

classStudent(object): def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_score defset_name(self,name): self.__name = name defset_score(self,score): self.__score = score # 对于set_score(self, score)我们可以借由set方法顺便做参数检查,提高代码安全性 defset_safe_score(self,score): if score >= 0 and score <= 100: self.__score = score else: raise ValueError('bad score')

对于Dog来说,Animal就是它的父类,对于Animal来说,Dog就是它的子类。

子类获得了父类的全部功能。Dog()里继承了run()函数,可以给自己的实例里直接用。

那么问题来了,子类和父类如果定义的时候都有个​​run()​​,会发生什么?

classAnimal(object): defrun(self): print('running...')classDog(Animal): defrun(self): print("Dog running...")classCat(Animal): defrun(self): print("Cat running...")# 结果如下Dog is running...Cat is running...

子类的的方法如果和父类的方法重名,子类会覆盖掉父类。因为这个特性,就获得了一个继承的好处”多态”。

当我们定义一个class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定义了一种数据类型。跟​​list str dict​​​一个意思。使用​​isinstance(待判断值, 数据类型)​​可以做数据类型判定。

>>> a = list()>>> b = Animal()>>> c = Dog()>>> isinstance(a, list)True>>> isinstance(a, dict)False>>> isinstance(b, Animal)True>>> isinstance(c, Dog)True

有意思的是,Dog继承自Animal,那么Dog的实例同事也是Animal数据类型:

>>>isinstance(c, Animal)True# 但是如果继承自父类,想跟子类去做判断的话返回False>>>isinstance(b, Dog)False

要理解多态的好处,我们还需要再编写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接受一个Animal类型的变量:

""" run_twice() 函数接收了一个`Animal`类型的变量"""defrun_twice(animal): animal.run() animal.run()>>>defrun_twice(animal):... animal.run()... animal.run()...""" 当我们将Animal()的实例传入run_twice中...""">>>run_twice(Animal())running...running...""" 当我们将Dog()的实例传入run_twice中...""">>>run_twice(Dog())running...running...>>>

看上去没啥意思,但是仔细想想,现在,如果我们再定义一个Tortoise类型,也从Animal派生:

>>>classTortoise(Animal):... defrun(self):... print("Tortoise is running slowly...")..."""当我们调用run_twice()时,传入Tortoise的实例""">>>run_twice(Tortoise())Tortoise is running slowly...Tortoise is running slowly...>>>

Tortoise作为Animal的子类,不必对​​run_twice()​​​做任何修改。实际上,任何依赖​​Animal​​作为参数的函数或者方法都可以不加修改地正常运行,原因在于多态。

多态的好处就是,当我们需要传入Dog、Cat、Tortoise……时,我们只需要接收Animal类型就可以了,因为Dog、Cat、Tortoise……都是Animal类型,然后,按照Animal类型进行操作即可。由于Animal类型有run()方法,因此,传入的任意类型,只要是Animal类或者子类,就会自动调用实际类型的run()方法,这就是多态的意思:

对于一个变量,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是Animal类型,无需确切地知道它的子类型,就可以放心地调用run()方法,而具体调用的run()方法是作用在Animal、Dog、Cat还是Tortoise对象上,由运行时该对象的确切类型决定,这就是多态真正的威力:调用方只管调用,不管细节,而当我们新增一种Animal的子类时,只要确保run()方法编写正确,不用管原来的代码是如何调用的。这就是著名的“开闭”原则:

对扩展开放:允许新增Animal子类;对修改封闭:不需要修改依赖Animal类型的run_twice()等函数。

对于静态语言(例如Java)来说,如果需要传入Animal类型,则传入的对象必须是Animal类型或者它的子类,否则,将无法调用run()方法。

对于Python这样的动态语言来说,则不一定需要传入Animal类型。我们只需要保证传入的对象有一个run()方法就可以了:

classTimer(object): defrun(self): print('Start...')

这就是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它并不要求严格的继承体系,一个对象只要“看起来像鸭子,走起路来像鸭子”,那它就可以被看做是鸭子。

Python的“file-like object“就是一种鸭子类型。对真正的文件对象,它有一个read()方法,返回其内容。但是,许多对象,只要有read()方法,都被视为“file-like object“。许多函数接收的参数就是“file-like object“,你不一定要传入真正的文件对象,完全可以传入任何实现了read()方法的对象。

总结一下:

继承可以把父类的所有功能都直接拿过来,这样就不必重零做起,子类只需要新增自己特有的方法,也可以把父类不适合的方法覆盖重写。

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特点决定了继承不像静态语言那样是必须的。

获取对象信息

当我们拿到一个对象的引用时,如何知道这个对象是什么类型、有哪些方法呢?

​​type()​​ 可以检查类型。用法超级简单:

>>> type(123)>>> type('helloworld')>>> type(None)>>> type(abs)>>> type(a)>>> type(Animal)>>> type(Dog)>>> type(Dog())>>>

type()经常被用来做类型比较:

>>>type(123) == type(456)True>>>type(123) == intTrue>>>type(123) == type('123')False

判断基本数据类型可以直接写​​int​​​,​​str​​等,但如果要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函数怎么办?可以使用types模块中定义的常量:

>>>import types>>>deffn():... pass...>>>type(fn) == types.FunctionTypeTrue>>>type(abs) == types.BuiltinFunctionTypeTrue>>>type(lambda x: x)==types.LambdaTypeTrue>>>type((x for x in range(10)))==types.GeneratorTypeTrue

还有大杀器​​isinstance()​​。

对于​​class​​​的继承关系来说,使用​​type()​​​就很不方便。我们要判断​​class​​​的类型,可以使用​​isinstance()​​函数。

我们回顾上次的例子,如果继承关系是:

object -> Animal -> Dog -> Husky

那么,​​isinstance()​​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对象是否是某种类型。这玩意儿也是上手熟系列:

>>> a = Animal()>>> b = Dog()>>> isinstance(c, Animal)True>>> isinstance(c, Dog)True>>> isinstance(a, Animal)True>>> isinstance(a, Dog)False

还可以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某些类型中的一种,比如下面的代码就可以判断是否是list或者tuple:

>>>isinstance([1, 2, 3], (list, tuple))True>>>isinstance((1, 2, 3), (list, tuple))True>>>isinstance((1, 2, 3), (tuple))True>>>isinstance((1, 2, 3), (list))False

最后一个大杀器​​dir()​​。

如果要获得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可以使用​​dir()​​函数,它返回一个包含字符串的list,比如,获得一个str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dir('ABC')[........,'__add__',.....,'__len__',...,'lower','upper'...]

类似__xxx__的属性和方法在Python中都是有特殊用途的,比如__len__方法返回长度。在Python中,如果你调用len()函数试图获取一个对象的长度,实际上,在len()函数内部,它自动去调用该对象的__len__()方法,所以,下面的代码是等价的:

>>> len('ABC')3>>> 'ABC'.__len__()3

我们自己写的类,如果也想用len(myObj)的话,就自己写一个__len__()方法:

>>> classMyDog(object):... def__len__(self):... return 100...>>> dog = MyDog()>>> len(dog)100

​​dir()​​​返回的非双下划线样子的,都是普通属性或方法,比如​​lower​​:

>>> 'ABC'.lower()'abc'

当然既然能列出这属性和方法,也可以相应的修改。python准备了​​getattr()、setattr()、hasattr()​​,可以直接操作一个对象的状态:

>>> classMyObject(object):... def__init__(self):... self.x = 9... defpower(self):... return self.x + self.x...>>> obj = MyObject()>>> hasattr(obj, 'x') # 有属性'x'吗?True>>> obj.x9>>> hasattr(obj, 'y') # 有属性'y'吗?False>>> setattr(obj, 'y', 19) # 设置一个属性'y'>>> hasattr(obj, 'y') # 有属性'y'吗?True>>> getattr(obj, 'y') # 获取属性'y'19>>> obj.y # 获取属性'y'19>>> hasattr(obj, 'power') # 有属性'power'吗?True>>> getattr(obj, 'power') # 获取属性'power'>>>> fn = getattr(obj, 'power') # 获取属性'power'并赋值到变量fn>>> fn # fn指向obj.power>>>> fn() # 调用fn()与调用obj.power()是一样的81

实际编码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default值,如果属性不存在,就返回默认值:

>>> getattr(obj, 'k', 404)404

通过内置的一系列函数,我们可以对任意一个Python对象进行剖析,拿到其内部的数据。要注意的是,只有在不知道对象信息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获取对象信息。如果可以直接写:

>>> getattr(obj, 'k', 404)404

就不要写:

sum = getattr(obj, 'x') + getattr(obj, 'y')

一个正确的用法如下:

defreadImage(fp): if hasattr(fp, 'read'): return readData(fp) return None

假设我们希望从文件流fp中读取图像,我们首先要判断该fp对象是否存在read方法,如果存在,则该对象是一个流,如果不存在,则无法读取。hasattr()就派上了用场。

请注意,在Python这类动态语言中,根据鸭子类型,有read()方法,不代表该fp对象就是一个文件流,它也可能是网络流,也可能是内存中的一个字节流,但只要read()方法返回的是有效的图像数据,就不影响读取图像的功能。

如果你成功看到这部分,你可以跟自己说:“来了,这份感觉终于来了,我的人生开始赢了。”

实例属性和类属性

由于Python是动态语言,根据类创建的实例可以任意绑定属性。那就会有这种情况:

classStudent(object): name = 'Student'

类的名字是​​Student​​​,类里的属性也叫​​Student​​。这会导致黑人问号脸。

>>> classStudent(object):... name = 'Student'...>>> s = Student() # 创建实例s>>> print(s.name) # 打印name属性,因为实例并没有name属性,所以会继续查找class的name属性Student>>> print(Student.name) # 打印类的name属性Student>>> s.name = 'Michael' # 给实例绑定name属性>>> print(s.name) # 由于实例属性优先级比类属性高,因此,它会屏蔽掉类的name属性Michael>>> print(Student.name) # 但是类属性并未消失,用Student.name仍然可以访问Student>>> del s.name # 如果删除实例的name属性>>> print(s.name) # 再次调用s.name,由于实例的name属性没有找到,类的name属性就显示出来了Student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实例属性和类属性使用相同的名字,因为相同名称的实例属性将屏蔽掉类属性,但是当你删除实例属性后,再使用相同的名称,访问到的将是类属性

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只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最基础的3个概念。在Python中,面向对象还有很多高级特性,允许我们写出非常强大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多重继承、定制类、元类等概念。

使用 slots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定义了一个class,创建了一个class的实例后,我们可以给该实例绑定任何属性和方法。但是,如果我们想要限制实例的属性怎么办?

为了达到限制的目的,Python允许在定义class的时候,定义一个特殊的__slots__变量,来限制该class实例能添加的属性:

classStudent(object): __slots__ = ('name', 'age') # 用tuple定义允许绑定的属性名称"""实际执行效果""">>>classStudent(object):... __slots__ = ('name', 'age')...>>>s = Student()>>>s.name = 'digg'>>>s.age = '19'>>>s.score = 99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core'>>>

由于’score’没有被放到__slots__中,所以不能绑定score属性,试图绑定score将得到AttributeError的错误。

使用​​__slots__​​​要注意,​​__slots__​​定义的属性仅对当前类实例起作用,对继承的子类是不起作用的:

>>>classGraduateStudent(Student):... pass...>>>g = GraduateStudent()>>>g.score = 9999

除非在子类中也定义__slots__,这样,子类实例允许定义的属性就是自身的__slots__加上父类的__slots__。

使用 @property

在绑定属性时,如果我们直接把属性暴露出去,虽然写起来很简单,但是,没办法检查参数,导致可以把成绩随便改:

s = Student()s.score = 9999

这显然不合逻辑。为了限制score的范围,可以通过一个set_score()方法来设置成绩,再通过一个get_score()来获取成绩,这样,在set_score()方法里,就可以检查参数:

classStudent(object): def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socre defset_socre(self,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现在,对任意的Student实例进行操作,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设置score了:

classStudent(object): def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socre defset_socre(self,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有没有既能检查参数,又可以用类似属性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访问类的变量呢?对于追求完美的Python程序员来说,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Python的装饰器(decorator)可以给函数动态加上功能。对于类的方法,装饰器一样起作用。Python内置的​​@property装饰器​​就是负责把一个方法变成属性调用的:

class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score.setter defscore(self,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self._score = value

把一个getter方法变成属性,只需要加上​​@property​​​就可以了。此时,​​@property​​​本身又创建了另一个装饰器​​@score.setter​​,负责把一个setter方法变成属性赋值,于是,我们就拥有一个可控的属性操作。看一下实际执行效果:

>>> class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score.setter... defscore(self,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self._score = value...>>> s = Student()>>> s.score = 60>>> s.score60>>> s.score = 9999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File "", line 10, in scoreValueError: 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还可以定义只读属性,只定义getter方法,不定义setter方法就是一个只读属性:

class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birth(self): return self._birth @birth.setter defbirth(self,value): self._birth = value @property defage(self): return 2015 - self._birth

上面的​​birth​​​是可读写属性,而​​age​​​就是一个只读属性,因为​​age​​​可以根据​​birth​​和当前时间计算出来。

​​@property​​广泛应用在类的定义中,可以让调用者写出简短的代码,同时保证对参数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程序运行时就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廖老师给了一个作业:

利用@property给一个Screen对象加上width和height属性,以及一个只读属性resolution。

""" 作业解决方案""">>>classScreen(object):... @property... defwidth(self):... return self._width... @width.setter... defwidth(self,value):... self._width = value... @property... defheight(self):... return self._height... @height.setter... defheight(self,value):... self._height = value... @property... defresolution(self):... return self._width * self._height...>>>s = Screen()>>>s.width = 1024>>>s.height = 768>>>s.resolution786432>>>

多重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因为通过继承,子类就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

之前我们的讲的例子中有​​Animal​​​类,以及继承了Animal类的​​Dog​​类。这个继承关系是单向的。我们可以再创建一个类,让Dog继承Animal同时,继承新建的类:

classRunnable(object): defrun(self): print("I'm running...")

多重继承:

classDog(Animal,Runnable): pass

通过多重继承,一个子类就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父类的所有功能。

这里有个概念叫​​Mixin​​。在设计类的继承关系时,通常,主线都是单一继承下来的,例如,Dog继承自Animal。但是,如果需要“混入”额外的功能,通过多重继承就可以实现,比如,让Dog除了继自Animal外,再同时继承Runnable。这种设计通常称之为MixIn。

MixIn的目的就是给一个类增加多个功能,这样,在设计类的时候,我们优先考虑通过多重继承来组合多个MixIn的功能,而不是设计多层次的复杂的继承关系。

通过各种组合继承类,不需要复杂而庞大的继承链,只要选择组合不同的类的功能,就可以快速构造出所需的子类。由于Python允许使用多重继承,因此,MixIn就是一种常见的设计。

只允许单一继承的语言(如Java)不能使用MixIn的设计。

定制类

看到类似​​__slots__​​​这种形如​​__xxx__​​的变量或者函数名就要注意,这些在Python中是有特殊用途的。

​​__slots__​​​我们已经知道怎么用了,​​__len__()​​​方法我们也知道是为了能让class作用于​​len()​​函数。

除此之外,Python的class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殊用途的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定制类。

​​__str__​​

>>>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 name...>>> print(Student('diggzhang'))<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16e4828> # 这里打印了一堆丑东西>>>

如果想改变这堆打印的的丑东西,就需要用到​​__str___​​,在类里重新定义这个方法就可以了:

>>>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 name... def__str__(self):... return "Student name is %s" % self.name...>>> print(Student('diggzhang'))Student name is diggzhang>>> # 但是去掉print>>> Student('diggzhang')<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16e4828>

去掉print打印丑是因为直接显示变量不归​​__str__​​​管了,由​​__repr__​​​管,一般这俩类如果定制的话,处理办法都一样,于是可以来个简单的,在定制好​​__str__​​​后直接重新赋值给​​__str__​​: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 name def__str__(self):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s)' % self.name __repr__ = __str__

​​__iter__​​​ 和​​__next__​​

如果一个类想被用于​​for ... in​​​循环,类似​​list​​​或​​tuple​​​那样,就必须实现一个​​__iter__()​​​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对象,然后,Python的for循环就会不断调用该迭代对象的​​__next__()​​​方法拿到循环的下一个值,直到遇到​​StopIteration​​错误时退出循环。

classFib(object): def__init__(self): self.a, self.b = 0, 1 # 初始化两个计数器 def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 实例本身即是迭代对象,故而返回自己 def__next__(self):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 计算下一个值 if self.a > 100000: # 退出循环条件 raise StopIteration(); return self.a# 测试for n in Fib(): print(n)

​​__getitem__​​

Fib实例虽然能作用于for循环,看起来和list有点像,但是,把它当成list来使用还是不行,比如,取第5个元素:

>>> Fib()[5]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TypeError: 'Fib'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ndexing

要表现得像list那样按照下标取出元素,需要实现​​__getitem__()​​方法:

classFib(object): def__getitem__(self,n): a, b = 1, 1 for x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这样,就可以按下标访问数列的任意一项了:

>>> f = Fib()>>> f[0]1>>> f[1]1>>> f[2]2>>> f[3]3>>> f[10]89>>> f[100]573147844013817084101

​​__getattr__​​

还记得之前如果访问实例中的属性不存在就会抛出的​​no attribute​​错误吗?

​​__getattr__​​​可以动态的返回一个属性,当要访问的属性不存在的时候,Python解释器会试图调用​​__getattr__(XXX)​​来尝试获得需要的属性。利用这一点,可以把一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调用全部动态化处理。

利用到实际中的例子,如果我们要实现几个API的话,会需要对应的URL就写一个对应的方法去处理。API一旦改动,SDK也跟着要改。

利用完全动态的__getattr__,我们可以写出一个链式调用:

classChain(object): def__init__(self,path=''): self._path = path def__getattr__(self,path): return Chain('%s/%s' % (self._path, path)) def__str__(self): return self._path __repr__ = __str__>>> Chain().status.user.timeline.list/status/user/timeline/list

这样,无论API怎么变,SDK都可以根据URL实现完全动态的调用,而且,不随API的增加而改变!

还有些REST API会把参数放到URL中,比如GitHub的API:

GET /users/:user/repos

调用时,需要把:user替换为实际用户名。如果我们能写出这样的链式调用:

Chain().users('michael').repos

​​__call__​​

一个对象实例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当我们调用实例方法时,我们用instance.method()来调用。能不能直接在实例本身上调用呢?在Python中,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类,只需要定义一个__call__()方法,就可以直接对实例进行调用。请看示例:

classStudent(object): def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 name def__call__(self): print('My name is %s.' % self.name)

调用方法如下:

>>> s = Student('Michael')>>> s() # self参数不要传入My name is Michael.

​​__call__()​​还可以定义参数。对实例进行直接调用就好比对一个函数进行调用一样,所以你完全可以把对象看成函数,把函数看成对象,因为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没啥根本的区别。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变量是对象还是函数呢?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对象是否能被调用,能被调用的对象就是一个Callable对象,比如函数和我们上面定义的带有​​__call__()​​的类实例:

>>>callable(Student())True>>>callable(max)True>>>callable([1, 2, 3])False>>>callable(None)False>>>callable('str')False

本节介绍的是最常用的几个定制方法,还有很多可定制的方法,请参考Python的官方文档。

使用枚举类

当我们需要定义常量时,一个办法是用大写变量通过整数来定义,例如月份:

JAN = 1FEB = 2MAR = 3...NOV = 11DEC = 12

好处是简单,缺点是类型是int,并且仍然是变量。

更好的方法是为这样的枚举类型定义一个​​class​​​类型,然后,每个常量都是​​class​​​的一个唯一实例。Python提供了​​Enum​​类来实现这个功能:

from enum import EnumMonth = Enum('Month', (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Month​​​类型的枚举类,可以直接使用​​Month.Jan​​来引用一个常量,或者枚举它的所有成员:

>>> for name, member in Month.__members__.items():... print(name, '=>', member, ',', member.value)...Jan => Month.Jan , 1Feb => Month.Feb , 2Mar => Month.Mar , 3Apr => Month.Apr , 4May => Month.May , 5Jun => Month.Jun , 6Jul => Month.Jul , 7Aug => Month.Aug , 8Sep => Month.Sep , 9Oct => Month.Oct , 10Nov => Month.Nov , 11Dec => Month.Dec , 12>>>

value属性则是自动赋给成员的int常量,默认从1开始计数。

如果需要更精确地控制枚举类型,可以从Enum派生出自定义类:

from enum import Enum, unique# @unique装饰器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保证没有重复值。@uniqueclassWeekday(Enum): Sun = 0 # Sun的value被设定为0 Mon = 1 Tue = 2 Wed = 3 Thu = 4 Fri = 5 Sat = 6

Enum可以把一组相关常量定义在一个class中,且class不可变,而且成员可以直接比较。

from enum import Enum, unique# @unique装饰器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保证没有重复值。@uniqueclassWeekday(Enum): Sun = 0 # Sun的value被设定为0 Mon = 1 Tue = 2 Wed = 3 Thu = 4 Fri = 5 Sat = 6

使用元类

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函数和类的定义,不是编译时定义的,而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

比方说我们要定义一个​​Hello​​​的class,就写一个​​hello.py​​模块:

classHello(object): defhello(self,name='world'): print('Hello, %s.' % name)

当Python解释器载入hello模块时,就会依次执行该模块的所有语句,执行结果就是动态创建出一个Hello的class对象,测试如下:

>>> from hello import Hello>>> h = Hello()>>> h.hello()Hello, world.>>> print(type(Hello))>>> print(type(h))

​​type()​​​函数可以查看一个类型或变量的类型,​​Hello​​​是一个​​class​​​,它的类型就是​​type​​​,而​​h​​​是一个实例,它的类型就是​​class Hello​​。

​​class​​​的定义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而创建​​class​​​的方法就是使用​​type()​​函数。

​​type()​​​函数既可以返回一个对象的类型,又可以创建出新的类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type()​​​函数创建出​​Hello​​​类,而无需通过​​class Hello(object)...​​的定义:

>>> deffn(self,name='world'): # 先定义函数... print('Hello, %s.' % name)...>>> Hello = type('Hello', (object,), dict(hello=fn)) # 创建Hello class>>> h = Hello()>>> h.hello()Hello, world.>>> print(type(Hello))>>> print(type(h))

要创建一个​​class​​​对象,​​type()​​函数依次传入3个参数:

type(‘Hello’, (object,), dict(hello=fn))

class名称;继承父类的集合,注意Python支持多重继承,别忘了tuple的单元素写法;class的方法名称与函数绑定,这里我们把函数fn绑定到方法名hello上。

通过type()函数创建的类和直接写class是完全一样的,因为Python解释器遇到class定义时,仅仅是扫描一下class定义的语法,然后调用type()函数创建出class。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用class Xxx…来定义类,但是,type()函数也允许我们动态创建出类来,也就是说,动态语言本身支持运行期动态创建类,这和静态语言有非常大的不同,要在静态语言运行期创建类,必须构造源代码字符串再调用编译器,或者借助一些工具生成字节码实现,本质上都是动态编译,会非常复杂。

除了使用​​type()​​​动态创建类以外,要控制类的创建行为,还可以使用​​metaclass​​。

metaclass,直译为 元类 ,简单的解释就是:

当我们定义了类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类创建出实例,所以:先定义类,然后创建实例。

但是如果我们想创建出类呢?那就必须根据metaclass创建出类,所以:先定义metaclass,然后创建类。

连接起来就是:先定义metaclass,就可以创建类,最后创建实例。

所以,metaclass允许你创建类或者修改类。换句话说,你可以把类看成是metaclass创建出来的“实例”。

来个例子感受一下,按照默认习惯,metaclass的类名总是以Metaclass结尾,以便清楚地表示这是一个metaclass:

# metaclass是类的模板,所以必须从`type`类型派生:classListMetaclass(type): def__new__(cls,name,bases,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有了​​ListMetaclass​​​,我们在定义类的时候还要指示使用​​ListMetaclass​​​来定制类,传入关键字参数​​metaclass​​:

classMyList(list,metaclass=ListMetaclass): pass

当我们传入关键字参数metaclass时,魔术就生效了,它指示Python解释器在创建MyList时,要通过​​ListMetaclass.__new__()​​来创建,在此,我们可以修改类的定义,比如,加上新的方法,然后,返回修改后的定义。

​​__new__()​​方法接收到的参数依次是:

当前准备创建的类的对象;类的名字;类继承的父类集合;类的方法集合。

​​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java单链表使用总结
下一篇:Python面试题之functools模块(python的functools库)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