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算法】用树建图,求距离目标节点为 k 的点集的两种方式:「建图 + BFS」&「建图 + 迭代加深」

网友投稿 315 2022-09-03


【每日算法】用树建图,求距离目标节点为 k 的点集的两种方式:「建图 + BFS」&「建图 + 迭代加深」

题目描述

这是 LeetCode 上的 863. 二叉树中所有距离为 K 的结点 ,难度为 中等。

Tag : 「图论 BFS」、「图论 DFS」、「二叉树」

给定一个二叉树(具有根结点 root), 一个目标结点 target ,和一个整数值 K 。

返回到目标结点 target 距离为 K 的所有结点的值的列表。 答案可以以任何顺序返回。

示例 1:

输入:root = [3,5,1,6,2,0,8,null,null,7,4], target = 5, K = 2输出:[7,4,1]解释:所求结点为与目标结点(值为 5)距离为 2 的结点,值分别为 7,4,以及 1

注意,输入的 "root" 和 "target" 实际上是树上的结点。 上面的输入仅仅是对这些对象进行了序列化描述。

提示:

给定的树是非空的。树上的每个结点都具有唯一的值 0 <= node.val <= 500 。目标结点 target 是树上的结点。0 <= K <= 1000.

基本分析

显然,如果题目是以图的形式给出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通过「​​BFS​​​ / 迭代加深」找到距离为 的节点集。

而树是一类特殊的图,我们可以通过将二叉树转换为图的形式,再进行「​​BFS​​ / 迭代加深」。

由于二叉树每个点最多有 个子节点,点和边的数量接近,属于稀疏图,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邻接表」的形式进行存储。

建图方式为:对于二叉树中相互连通的节点(​​root​​​ 与 ​​root.left​​​、​​root​​​ 和 ​​root.right​​),建立一条无向边。

建图需要遍历整棵树,使用 ​​DFS​​​ 或者 ​​BFS​​ 均可。

由于所有边的权重均为 ,我们可以使用 「​​​BFS​​​ / 迭代加深」 找到从目标节点 ​​target​​​ 出发,与目标节点距离为 的节点,然后将其添加到答案中。

一些细节:利用每个节点具有唯一的值,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节点值进行建图和搜索。

建图 + ​​BFS​​

由「基本分析」,可写出「建图 + ​​BFS​​」的实现。

Java 代码:

class Solution { int N = 1010, M = N * 2; int[] he = new int[N], e = new int[M], ne = new int[M]; int idx; void add(int a, int b) { e[idx] = b; ne[idx] = he[a]; he[a] = idx++; } boolean[] vis = new boolean[N]; public List distanceK(TreeNode root, TreeNode t, int k) { List ans = new ArrayList<>(); Arrays.fill(he, -1); dfs(root); Deque d = new ArrayDeque<>(); d.addLast(t.val); vis[t.val] = true; while (!d.isEmpty() && k >= 0) { int size = d.size(); while (size-- > 0) { int poll = d.pollFirst(); if (k == 0) { ans.add(poll); continue; } for (int i = he[poll]; i != -1 ; i = ne[i]) { int j = e[i]; if (!vis[j]) { d.addLast(j); vis[j] = true; } } } k--; } return ans; } void dfs(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if (root.left != null) { add(root.val, root.left.val); add(root.left.val, root.val); dfs(root.left); } if (root.right != null) { add(root.val, root.right.val); add(root.right.val, root.val); dfs(root.right); } }}

Python 3 代码:

class Solution: # 根据数据范围最多有 501 个点,每个点最多有 2 条无向边(两个子节点) N = 510 M = N * 4 def distanceK(self, root: TreeNode, t: TreeNode, k: int) -> List[int]: he = [-1] * self.N e = [0] * self.M ne = [0] * self.M idx = 0 vis = [False] * self.N def add(a, b): nonlocal idx e[idx] = b ne[idx] = he[a] he[a] = idx idx += 1 def dfs(root): if not root: return if root.left: add(root.val, root.left.val) add(root.left.val, root.val) dfs(root.left) if root.right: add(root.val, root.right.val) add(root.right.val, root.val) dfs(root.right) ans = [] dfs(root) d = deque([t.val]) vis[t.val] = True while d and k >= 0: size = len(d) while size > 0: poll = d.popleft() size -= 1 if not k: ans.append(poll) continue i = he[poll] while i != -1: j = e[i] if not vis[j]: d.append(j) vis[j] = True i = ne[i] k -= 1 return ans

时间复杂度:通过​​DFS​​​ 进行建图的复杂度为;通过​​​BFS​​​ 找到距离为的节点,复杂度为。整体复杂度为空间复杂度:

建图 + 迭代加深

由「基本分析」,可写出「建图 + 迭代加深」的实现。

迭代加深的形式,我们只需要结合题意,搜索深度为 的这一层即可。

Java 代码:

class Solution { int N = 1010, M = N * 2; int[] he = new int[N], e = new int[M], ne = new int[M]; int idx; void add(int a, int b) { e[idx] = b; ne[idx] = he[a]; he[a] = idx++; } boolean[] vis = new boolean[N]; public List distanceK(TreeNode root, TreeNode t, int k) { List ans = new ArrayList<>(); Arrays.fill(he, -1); dfs(root); vis[t.val] = true; find(t.val, k, 0, ans); return ans; } void find(int root, int max, int cur, List ans) { if (cur == max) { ans.add(root); return ; } for (int i = he[root]; i != -1; i = ne[i]) { int j = e[i]; if (!vis[j]) { vis[j] = true; find(j, max, cur + 1, ans); } } } void dfs(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if (root.left != null) { add(root.val, root.left.val); add(root.left.val, root.val); dfs(root.left); } if (root.right != null) { add(root.val, root.right.val); add(root.right.val, root.val); dfs(root.right); } }}

Python 3 代码:

class Solution: # 根据数据范围最多有 501 个点,每个点最多有 2 条无向边(两个子节点) N = 510 M = N * 4 def distanceK(self, root: TreeNode, t: TreeNode, k: int) -> List[int]: he = [-1] * self.N e = [0] * self.M ne = [0] * self.M idx = 0 vis = [False] * self.N def add(a, b): nonlocal idx e[idx] = b ne[idx] = he[a] he[a] = idx idx += 1 def dfs(root): if not root: return if root.left: add(root.val, root.left.val) add(root.left.val, root.val) dfs(root.left) if root.right: add(root.val, root.right.val) add(root.right.val, root.val) dfs(root.right) def find(root, m, cur): if cur == m: ans.append(root) return i = he[root] while i != -1: j = e[i] if not vis[j]: vis[j] = True find(j, m, cur + 1) i = ne[i] ans = [] dfs(root) vis[t.val] =

时间复杂度:通过​​DFS​​​ 进行建图的复杂度为;通过迭代加深找到距离为的节点,复杂度为。整体复杂度为空间复杂度:

答疑

评论区不少小伙伴对 ​​add​​ 的存图方式有疑问,这里集中回答一下 ~

这是一种在图论中十分常见的存图方式,可直接当作模板进行背过,与数组存储单链表的实现一致。

首先 ​​idx​​ 是用来对边进行编号的,然后对存图用到的几个数组作简单解释:

​​he​​ 数组:存储是某个节点所对应的边的集合(链表)的头结点;​​e​​ 数组:由于访问某一条边指向的节点;​​ne​​ 数组:由于是以链表的形式进行存边,该数组就是用于找到下一条边。

因此当我们想要遍历所有由 ​​a​​ 点发出的边时,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for (int i = he[a]; i != -1; i = ne[i]) { int j = e[i]; // 存在由 a 指向 j 的边}

另外,在 LeetCode 评论区 @Meteordream 小姐姐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数组 he 的下标表示结点,值是一个索引 ind,e[ind] 表示 对应一条边,ne[ind] 表示下一个连接结点的索引,假设与 结点a 相连的结点有 b, c, 那么通过 he[a]取得一个索引 ind1 后,通过 e[ind1] = b 可以得到与 a 相连的第一个结点是 b,然后通过 ne[ind1] 可以获得下一个结点的索引 ind2 ,通过 e[ind2] = c 可以得到与 a 相连的第二个结点是 c,最后 ne[ind2] = -1 说明没有下一个结点了

add函数采用链表的头插法,假设 结点a 已经有一个相连的结点 b,那么就有 he[a]=ind, e[ind]=b ,此时再给 a 增加一个相连的结点 c,那么就要建立由b的索引到新结点c的索引 ne[new_ind] = he[a] = ind ,然后新建一条边 e[new_ind], 最后更新 he[a] = new_ind ,就完成了由 a -> b 到 a -> c -> b 的添加操作

可以理解为 he 是邻接表的表头,key是结点val是一个指向存有相邻结点的链表头指针,e是链表结点的val即相邻结点,ne是链表结点的next指针

如果还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带着「链式前向星存图」关键字进行搜索学习哦 ~

最后

这是我们「刷穿 LeetCode」系列文章的第 ​​No.863​​ 篇,系列开始于 2021/01/01,截止于起始日 LeetCode 上共有 1916 道题目,部分是有锁题,我们将先将所有不带锁的题目刷完。

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面,除了讲解解题思路以外,还会尽可能给出最为简洁的代码。如果涉及通解还会相应的代码模板。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能够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提交代码,我建立了相关的仓库:github.com/SharingSour… 。

在仓库地址里,你可以看到系列文章的题解链接、系列文章的相应代码、LeetCode 原题链接和其他优选题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每日算法】 二叉树寻路的两种方式 :「模拟」&「数学」
下一篇:SpringBoot整合Sa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