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网关案例(api网关)

4747 273 2022-11-07


本文目录一览:

「微服务架构」部署NGINX Plus作为API网关,第1部分 - NGINX

了解着名的Nginx服务器(微服务必不可少的东西)如何用作API网关。

现代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核心是HTTP API。 HTTP使应用程序能够快速构建并轻松维护。无论应用程序的规模如何,HTTP API都提供了一个通用接口,从单用途微服务到无所不包的整体。通过使用HTTP,支持超大规模Internet属性的Web应用程序交付的进步也可用于提供可靠和高性能的API交付。

有关API网关对微服务应用程序重要性的精彩介绍,请参阅我们博客上的构建微服务:使用API网关。

作为领先的高性能,轻量级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器,NGINX Plus具有处理API流量所需的高级HTTP处理功能。这使得NGINX Plus成为构建API网关的理想平台。在这篇博文中,我们描述了许多常见的API网关用例,并展示了如何配置NGINX Plus以便以高效,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方式处理它们。我们描述了一个完整的配置,它可以构成生产部署的基础。

注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适用于NGINX Plus和NGINX开源。

API网关的主要功能是为多个API提供单一,一致的入口点,无论它们在后端如何实现或部署。并非所有API都是微服务应用程序。我们的API网关需要管理现有的API,单块和正在部分过渡到微服务的应用程序。

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引用了一个假设的库存管理API,即“仓库API”。我们使用示例配置代码来说明不同的用例。 Warehouse API是一个RESTful API,它使用JSON请求并生成JSON响应。但是,当部署为API网关时,使用JSON不是NGINX Plus的限制或要求; NGINX Plus与API本身使用的架构风格和数据格式无关。

Warehouse API实现为离散微服务的集合,并作为单个API发布。库存和定价资源作为单独的服务实施,并部署到不同的后端。所以API的路径结构是:

例如,要查询当前仓库库存,客户端应用程序会向/ api / warehouse / inventory发出HTTP GET请求。

使用NGINX Plus作为API网关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执行该角色,同时充当现有HTTP流量的反向代理,负载平衡器和Web服务器。如果NGINX Plus已经是应用程序交付堆栈的一部分,那么通常不需要部署单独的API网关。但是,API网关所期望的某些默认行为与基于浏览器的流量的预期不同。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API网关配置与基于浏览器的流量的任何现有(或未来)配置分开。

为实现这种分离,我们创建了一个支持多用途NGINX Plus实例的配置布局,并为通过CI / CD管道自动配置部署提供了便利的结构。 / etc / nginx下的结果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所有API网关配置的目录和文件名都以api_为前缀。这些文件和目录中的每一个都启用API网关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并在下面详细说明。

所有NGINX配置都以主配置文件nginx.conf开头。要读入API网关配置,我们在nginx.conf的http块中添加一个指令,该指令引用包含网关配置的文件api_gateway.conf(下面的第28行)。请注意,默认的nginx.conf文件使用include伪指令从conf.d子目录中引入基于浏览器的HTTP配置(第29行)。本博文广泛使用include指令来提高可读性并实现配置某些部分的自动化。

api_gateway.conf文件定义了将NGINX Plus公开为客户端的API网关的虚拟服务器。此配置公开API网关在单个入口点(第13行)发布的所有API,受第16到21行配置的TLS保护。请注意,此配置纯粹是HTTPS - 没有明文HTTP侦听器。我们希望API客户端知道正确的入口点并默认进行HTTPS连接。

此配置是静态的 - 各个API及其后端服务的详细信息在第24行的include伪指令引用的文件中指定。第27到30行处理日志记录默认值和错误处理,并在响应中讨论错误部分如下。

一些API可以在单个后端实现,但是出于弹性或负载平衡的原因,我们通常期望存在多个API。使用微服务API,我们为每个服务定义单独的后端;它们一起作为完整的API。在这里,我们的Warehouse API被部署为两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多个后端。

API网关发布的所有API的所有后端API服务都在api_backends.conf中定义。这里我们在每个块中使用多个IP地址 - 端口对来指示API代码的部署位置,但也可以使用主机名。 NGINX Plus订户还可以利用动态DNS负载平衡,自动将新后端添加到运行时配置中。

配置的这一部分首先定义Warehouse API的有效URI,然后定义用于处理对Warehouse API的请求的公共策略。

Warehouse API定义了许多块。 NGINX Plus具有高效灵活的系统,可将请求URI与配置的一部分进行匹配。通常,请求由最具体的路径前缀匹配,并且位置指令的顺序并不重要。这里,在第3行和第8行,我们定义了两个路径前缀。在每种情况下,$ upstream变量都设置为上游块的名称,该上游块分别代表库存和定价服务的后端API服务。

此配置的目标是将API定义与管理API交付方式的策略分开。为此,我们最小化了API定义部分中显示的配置。在为每个位置确定适当的上游组之后,我们停止处理并使用指令来查找API的策略(第10行)。

使用重写指令将处理移至API策略部分

重写指令的结果是NGINX Plus搜索匹配以/ _warehouse开头的URI的位置块。第15行的位置块使用=修饰符执行完全匹配,从而加快处理速度。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政策部分非常简单。位置块本身标记为第16行,这意味着客户端无法直接向它发出请求。重新定义$ api_name变量以匹配API的名称,以便它在日志文件中正确显示。最后,请求被代理到API定义部分中指定的上游组,使用$ request_uri变量 - 其中包含原始请求URI,未经修改。

API定义有两种方法 - 广泛而精确。每种API最合适的方法取决于API的安全要求以及后端服务是否需要处理无效的URI。

在warehouse_api_simple.conf中,我们通过在第3行和第8行定义URI前缀来使用Warehouse API的广泛方法。这意味着以任一前缀开头的任何URI都代理到相应的后端服务。使用基于前缀的位置匹配,对以下URI的API请求都是有效的:

如果唯一的考虑是将每个请求代理到正确的后端服务,则广泛的方法提供最快的处理和最紧凑的配置。另一方面,精确的方法使API网关能够通过显式定义每个可用API资源的URI路径来理解API的完整URI空间。采用精确的方法,Warehouse API的以下配置使用精确匹配(=)和正则表达式(〜)的组合来定义每个URI。

此配置更详细,但更准确地描述了后端服务实现的资源。这具有保护后端服务免于格式错误的客户端请求的优点,代价是正常表达式匹配的一些小额外开销。有了这个配置,NGINX Plus接受一些URI并拒绝其他URI无效:

使用精确的API定义,现有的API文档格式可以驱动API网关的配置。可以从OpenAPI规范(以前称为Swagger)自动化NGINX Plus API定义。此博客文章的Gists中提供了用于此目的的示例脚本。

随着API的发展,有时会发生需要更新客户端的重大更改。一个这样的示例是重命名或移动API资源。与Web浏览器不同,API网关无法向其客户端发送命名新位置的重定向(代码301)。幸运的是,当修改API客户端不切实际时,我们可以动态地重写客户端请求。

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可以在第3行看到定价服务以前是作为库存服务的一部分实现的:rewrite指令将对旧定价资源的请求转换为新的定价服务。

动态重写URI意味着当我们最终在第26行代理请求时,我们不能再使用$ request_uri变量(正如我们在warehouse_api_simple.conf的第21行所做的那样)。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API定义部分的第9行和第14行使用稍微不同的重写指令,以便在处理切换到策略部分时保留URI。

HTTP API和基于浏览器的流量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如何将错误传达给客户端。当NGINX Plus作为API网关部署时,我们将其配置为以最适合API客户端的方式返回错误。

顶级API网关配置包括一个定义如何处理错误响应的部分。

第27行的指令指定当请求与任何API定义都不匹配时,NGINX Plus会返回错误而不是默认错误。此(可选)行为要求API客户端仅向API文档中包含的有效URI发出请求,并防止未经授权的客户端发现通过API网关发布的API的URI结构。

第28行指的是后端服务本身产生的错误。未处理的异常可能包含我们不希望发送到客户端的堆栈跟踪或其他敏感数据。此配置通过向客户端发送标准化错误来进一步提供保护。

完整的错误响应列表在第29行的include伪指令引用的单独配置文件中定义,其前几行如下所示。如果首选不同的错误格式,并且通过更改第30行上的default_type值以匹配,则可以修改此文件。您还可以在每个API的策略部分中使用单独的include指令来定义一组覆盖默认值的错误响应。

有了这种配置,客户端对无效URI的请求就会收到以下响应。

在没有某种形式的身份验证的情况下发布API以保护它们是不常见的。 NGINX Plus提供了几种保护API和验证API客户端的方法。有关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数字证书身份验证和HTTP基本身份验证的信息,请参阅文档。在这里,我们专注于API特定的身份验证方法。

API密钥身份验证

API密钥是客户端和API网关已知的共享密钥。它们本质上是作为长期凭证发布给API客户端的长而复杂的密码。创建API密钥很简单 - 只需编码一个随机数,如本例所示。

在顶级API网关配置文件api_gateway.conf的第6行,我们包含一个名为api_keys.conf的文件,其中包含每个API客户端的API密钥,由客户端名称或其他描述标识。

API密钥在块中定义。 map指令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定义了API密钥的位置,在本例中是在$ http_apikey变量中捕获的客户端请求的apikey HTTP头。第二个参数创建一个新变量($ api_client_name)并将其设置为第一个参数与键匹配的行上的第二个参数的值。

例如,当客户端提供API密钥7B5zIqmRGXmrJTFmKa99vcit时,$ api_client_name变量设置为client_one。此变量可用于检查经过身份验证的客户端,并包含在日志条目中以进行更详细的审核。

地图块的格式很简单,易于集成到自动化工作流程中,从现有的凭证存储生成api_keys.conf文件。 API密钥身份验证由每个API的策略部分强制执行。

客户端应在apikey HTTP头中显示其API密钥。如果此标头丢失或为空(第20行),我们发送401响应以告知客户端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第23行处理API键与地图块中的任何键都不匹配的情况 - 在这种情况下,api_keys.conf第2行的默认参数将$ api_client_name设置为空字符串 - 我们发送403响应告诉身份验证失败的客户端。

有了这个配置,Warehouse API现在可以实现API密钥身份验证。

JWT身份验证

JSON Web令牌(JWT)越来越多地用于API身份验证。原生JWT支持是NGINX Plus独有的,可以在我们的博客上验证JWT,如使用JWT和NGINX Plus验证API客户端中所述。

本系列的第一篇博客详细介绍了将NGINX Plus部署为API网关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从我们的GitHub Gist仓库查看和下载此博客中讨论的完整文件集。本系列的下一篇博客将探讨更高级的用例,以保护后端服务免受恶意或行为不端的客户端的攻击。

原文:

本文:

讨论:请加入知识星球或者小红圈【首席架构师圈】

关于API网关(四)——限流

通俗的说,流量控制就是控制用户请求的策略,主要包括:权限、限流、流量调度。

权限上一篇已经讲过了,这一篇讲限流,下一篇讲流量调度。

限流是指限制用户调用的频率(QPS/QPM)或者次数。

流量限制,站在用户或者运营的角度看,最直观能感受到的作用是——收费

各大主流开放平台的对外API,一般都有一些免费的额度,可以供个人测试用,一旦想大规模调用,就需要付费购买更大的额度(频率、次数),根据调用次数或者频率进行收费。一旦超过拥有的额度,就会被限制调用。

其实这才是限流最大的用处,只是用户或者运营同学无感,所以不太被大多数人了解。

网关后面是各个服务,各个服务的接口通过网关透出去给用户调用。理论上说,用户的流量是不可预知的,随时可能来一波,一旦流量的峰值超过了服务的承载能力,服务就挂了,比如有大新闻发生时的某浪微博,比如前些年的12306.

所以, 网关必须保证,放过去到达后端服务的流量一定不可以超过服务可以承载的上限 。这个上限,是网关和各个服务协商出来的。

由简到难,限流可以 分为单机限流、单集群限流、全集群限流 。

这里不讨论具体的如漏桶、令牌桶等限流算法,只说概念和思想。

单机限流的思想很简单,就是每个机器的限流值 x 机器数量 = 总的限流值。

举个例子,A用户的QPS限制是100,网关部署了10台机器,那么,每台机器限制10QPS就可以了。

先说好处,这种方法实现起来非常简单,每台机器在本地内存计算qps就可以了,超过阈值就拒流。

不过单机限流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两点:

   当网关部署的机器数量发生变化时,每台机器的限流值需要根据机器数调整。现实中,因为扩容、缩容、机器宕机等原因,机器数的变化是常有的事。

   单机限流的前提是,每台网关承载的用户的流量是平均的,但是事实上,在某些时间,用户的流量并不是完全平均分布在每台机器上的。

举个例子:

10台机器,每台限qps10,其中3台每台实际qps是15,因为超限导致用户流量被拒。其余7台每台qps是7。这样用户总的qps = 15 * 3 + 7 * 7 = 94. 用户qps并没有超限,但是却有一部分流量被拒了,这样就很有问题。

实际上,单台限流的阈值也会设置的稍微大一些,以抵消流量不均的问题。

因为上面的问题, 单机限流通常作为一种兜底的备用手段,大多数时候用的还是集群限流 。

先来看一个示意图:

相比单机限流,集群限流的计数工作上移到redis集群内进行,解决了单机限流的缺陷。

但是集群限流也不是完美的,因为引入了redis,那么,当网关和redis之间的网络抖动、redis本身故障时,集群限流就失效了,这时候,还是得依靠单机限流进行兜底。

也就是说, 集群限流 + 单机限流配合,才是一个比稳妥的方案 。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型网关一般都是多机房、多地域部署的,当然,后端的服务也是多机房、多地域部署的,在保护服务这一点来说,集群限流是够用了。但是对用户来说,还是有一些问题:

比如,用户购买的QPS上限是30,我们的网关部署在中国北、中、南三个地域,那么这30QPS怎么分配呢?

平均肯定不行,用户的流量可能是明显不均衡的,比如用户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那么用户的流量大部分都会进入北方的网关,网关如果限制QPS为10的话,用户肯定来投诉。

那每个地域都限制为30行不行?也不行,如果用户的流量比较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域,那么用户购买了30QPS,实际上可能使用了90QPS,这太亏了。

按照解决单机限流流量不均的思路,搞一个公共的redis集群来计数行不行?

也不行,受限于信号传播速度和天朝的广阔疆域,每个流量都计数,肯定不现实,rt太高会导致限流失去意义,带宽成本也会变得极其昂贵,对redis的规格要求也会很高。总之,很贵还解决不了问题。

有一种巧妙的解决办法是:本地集群阶梯计数 + 全集群检查。

还是刚才的例子:

限流阈值时90,那么三个地域各自计数,当本地域的数值达到30时,去其他两个地域取一次对方当前的计数值,三个地域的计数值加起来,如果超了,告诉另外两个地域超了,开始拒流。如果没超,本地QPS每上涨10,重复一次上述的动作。

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与redis的交互次数,同时实现了全地域真·集群限流。

当然,这种全地域集群限流,因为rt和阶梯计数间隔的存在,一定是不准的,但是,比单集群限流还是好很多。

当某个用户流量特别大的时候,redis计数就会遇到典型的热点key问题,导致redis集群单节点压力过大, 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打散和抽样。

打散是指,把热点key加一些后缀,使其变成多个key,从而hash到不通的redis节点上,均摊压力。

比如热点key是abcd,那么打散后,key变成了abcd1、abcd2、abcd3、abcd4。技术时,轮流加1、2、3、4的后缀就可以了。

抽样是指,针对热点key,不是每个每个请求到来时都进行计数,而是进行一个抽样,比如每10个请求记一次数,这样redis的压力就会降低到十分之一。

说着把流量调度的也说完了哈哈,那下一篇再说说监控好了,顺便推一下我现在在用的国产网关:GOKU,来自Eolinker。我觉得比KONG好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


北大青鸟设计培训:微服务架构中API网关的角色?


“当你想到网关的时候,你通常会想到一个集中的层,一个额外的跳在网络上处理附加的功能。

但这并不一定是真的,”Palladino上周在洛杉矶举行的2017年MesosCon上发表的讲话。

网关还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处理跨微服务之间的通信。

他说:“你也可以在现有的微服务上运行Kong,摆脱额外的跳跃,减少延迟。

”在过去的10年里,石家庄电脑培训认为API一直是一种受欢迎的通信交互方式,Docker使其易于设置微服务架构,其中应用程序和服务是由较小的可交换组件组成。

但这些组件之间需要一种方式进行发现与调用。

这就是API网关的作用。

API网关“可以成为一个抽象层它位于这些微服务中每个请求的访问路径上,”Palladino说道。

网关巩固了通往系统常用功能的所有路径,比如身份验证或者服务发现,通过插件都能被网关识别。

“插件是一种有效的中间件功能你能动态应用于所有的微服务上,”他讲到。

API网关可以聚合服务请求和这些特性。

客户端可以做出一个响应,网关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请求,节省了客户端自身调用的带宽。

网关同样还可以跟踪这些请求。

当一个组织开始把一个单体应用拆分为微服务时,网关可以将对客户端的影响最小化。

“网关就像装载单体应用前的一个窗帘。

客户端只会处理网关,而你可以在窗帘后面解耦你的单体应用,不必担心更新你的客户端,”他说道。

他说:“当你没掌控你的客户端的时候这个特别有用”。

传统上,API网关在组织网络的边缘上被使用,处理的流量大部分来自于单体应用和外部客户端之间的交互。

然而微服务架构将大部分的流量转移到内部网络,因为不同的微服务之间要进行交互。

“你可以有外部的客户端使用案例,但这成为了当前消费微服务的众多客户端之一。

阿里API网关使用总结

API网关  API Gateway)提供高性能、高可用的 API 托管服务,帮助用户对外开放其部署在 ECS、容器服务等阿里云产品上的应用,提供完整的 API 发布、管理、维护生命周期管理。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快速、低成本、低风险地开放数据或服务。

利用API网关你可以提高自己公司API安全性,也可以上架到API云市场,供用户购买和使用。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主要是你要想办法尽可能安全地存储你的AppKey和AppSecrect。

所属分组是API的基本属性,所以需要先创建分组,再在分组下创建API。每个账号默认最多可创建100个分组,如需更多分组需要提交工单。分组有所属区域(Region)的概念,比如华东上海区,选择之后就不能修改了。创建完分组之后,系统会给该分组分配一个二级域名,供测试使用,不过,每个二级域名每天最多可访问1000次。

如果你的API支持HTTPS协议,还需要为该独立域名上传 SSL 证书。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域名解析到该分组上,之后才能绑定到该分组上。绑定的域名需要现在阿里云系统备案。绑定域名之后,该分组下的API就可以通过该域名来访问了,不再需要调用系统分配的二级域名了。

在API分组的环境管理中,你可以自定义环境变量,同一个变量可以再在线上、预发和测试三个环境下对应不同的值,这样在API的定义中就可以使用这里定义好的环境变量了。可以在Path、入参默认值和后端服务服务地址中加入环境变量,在API的定义中使用环境变量需要以 #变量名# 的方式使用。 如果要修改已发布的API用到的环境变量,先把老的环境变量给删掉,再重新定义一个新的同名环境变量赋上新值之后再把全部对应的API重新发布一遍,这个是异步生效的,一般发布后1分钟内生效。

这里的内容还是蛮多的,包括基本配置,前端和后端地址,请求参数配置等,详细文档可以看阿里API的官方文档,这里说几点重要的:

创建好API之后,就可以对应用进行授权了,点击API的“授权”就可以在指定环境下授权某个APP可以访问该API了,如果你在调用API的过程中控制台打印了x-ca-message中包含了Unauthorized错误,你应该想到你的API还未对该APP进行授权访问。

API编辑完成之后就可以发布到指定环境上去了,发布之后就立马生效了。可以多次编辑然后发布到不同的环境下,如果你编辑完了忘记发布到指定环境下了,是不会生效的。在分组API列表下,直接点击API名字进入的是当前API最后一次编辑保存的状态,不一定跟发布的状态一直哦。点击API右边的线上、预发或测试后面的"运行中"可以看到在该环境下最后一次编辑发布后的状态哦。

网关会在请求的时候加上日期、时间戳、nonce、userAgent、Host、AppKey、version等参数值,如果是POST请求的话,需要对参数值进行urlEncode。如果有body值的话,需要对body值,将body中的内容MD5算法加密后再采用BASE64方法Encode成字符串,放入HTTP头中。最后再通过将httpMethod、headers、path、queryParam、formParam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合成一个字符串用hmacSha256算法双向加密进行签名。

在我们分组上绑定好了域名之后,我们不管是预发还是线上环境都可以通过这同一个域名进行访问,那网关是怎么帮我们区分环境的呢?这个时候就用到上面的环境变量管理了,我们通过在环境变量中定义一个变量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值达到区分环境的效果。在网络请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头部指定 X-Ca-Stage 参数值来让网关帮我们转发到对应环境的后端服务上,对应的值分别是:线上(RELEASE)默认、预发(PRE)和测试(TEST)。

这里重点说一下参数位置下可选的Body选项,这个地方坑了我们蛮久。我们知道在我们客户端发起POST请求时,我们会在头部指定“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然后把请求的参数组装成"key1=value1key2=value2"的字符串,然后在编码成二进制,放在请求的Body里,以Form表单的形式提交的。所以呢,我们在定义API的参数时,应该把参数位置选择为Body选项。但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创建API时或编辑API时,参数位置处下拉一直没有Body选项,我们就把参数定义成了Query类型的了。在使用时也没有啥问题,但是一旦当我们的参数值非常长时,比如一个json字符串,这个是就报错了“414 Request-URI Too Large”,这个时候呢,网关就不会再帮我们把请求转发到服务端了。排查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在这里等着呢,通过把参数位置改成Body就可以了。这个可能是阿里API网关前端页面上的一个bug,有时候根本选不到Body选项,这个时候你可以先把“请求Body(非Form表单数据,比如JSON字符串、文件二进制数据等)”选项给勾选上,然后再取消勾选,再下拉展开“参数位置”就可以看到Body选项了。(该文发布时是如此,我已经将该问题反馈给阿里API网关,可能后面会修复该bug。)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参数值中包含了emoji表情,需要对参数值进行urlEncode,服务端在收到请求时需要对参数值进行urlDecode。否则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问了阿里网关的服务人员,他们的解释是,如果不进行urlEncode,参数在传到网关时可能会丢失。可以对所有Post请求的参数值统一urlEncode,服务端对收到的参数值统一进行urlDecode。

在使用网关时,timestamp和nonce这两个header参数值是可选的,如果加上这两个值,网关层会对请求进行校验,防止重放攻击。不过有个问题:在当前时间的前后15分钟的时间戳都是可以的,一旦超过15分钟就会请求失败,所以,如果用户修改了客户端的系统时间的话,API就会调不通了。这个校验有点严格,如果不知道这一点的话,用户反馈客户端不能用,而你这里测试又没有任何问题,那就泪奔了,哈哈。当然这个是可选的校验,如果不传这两个值的话,就不会校验,这个时候防重放攻击的工作就需要我们自己的服务端做了。

目前网关不支持multipart形式的上传,所以一般我们的上传API不太适合录入网关,阿里的说法是现在大家的做法普遍是先将文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然后通过调用接口把文件地址等信息报错到服务器的方式,所以,目测以后也不大可能支持定义multipart形式的上传API。

每个 API 分组的默认流控上限是500QPS,如果你要调大QPS,需要提交工单并支付相应费用。另外网关有个“流量控制策略”的功能,它是针对API的,也就是说定好策略之后,选中对哪些API生效,这些API就会单独的受这个流量控制策略的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调大流量控制策略,也必须先调大API所在分组的QPS才会生效,否则流量控制策略可以创建但不会实际生效。

虽然我们可以在分组的环境管理中添加不同的环境变量来实现同一个API分组下可以定义不同服务域名的API,这样我们客户端在发起请求的时候,域名只需要配一个就可以了,非常方便。但是,一旦网关这一层瘫痪(尽管是小概率事件,但不排除),这个时候我们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等网关尽快恢复了。如果我们一个分组对应一个我们真正的服务域名的话,一旦网关出问题,我们可以快速把该分组绑定的域名指向我们真正的该分组的服务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接口测试常见问题及解决(接口测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一篇:寄件api(寄件人申请撤单成功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