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网友投稿 482 2022-12-2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以及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电子政务系统的框架设计

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的政府面对的信息资源及应用多种多样,来自有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开发平台和不同的应用数据库。基于Portal 平台的政府信息集成框架,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企业应用系统的构架层次上,为政府提供了一个跨越多种分散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处理过程的集成纽带,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它是基于J2EE 的三层B/S 结构,包括门户、信息集成接入层、应用层、数据存储接口层。框架:①应用层是指政府已经存在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政府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应用系统,还包括来自不同系统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它们都是政府信息集成平台需要整合的对象。②信息集成接入层为政府信息集成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提供底层构件库,包括本地和远程应用集成构件,为实现不同类型的信息集成提供底层支持。同时提供对所有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授权,实现对信息的统一访问。③展示层是信息集成平台中把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展现给用户的最外层,它只关注如何展现信息,统一的视图管理使用户可以设定各自的个性化输出,用户只需单点登陆到政府门户就可以得到所关注的信息。在这个框架中,政府所有的信息应用都作为后端应用层,信息集成接入层中的集成构件根据后端应用层传入的信息资源类型,通过资源定义和分配、建立不同系统间的用户口令转换的对应关系,采用不同的集成构件分别进行处理,传递给前端的展示层,由政府门户统一展示给用户

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参照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并结合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方面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的研究,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
1、全面设计、整体部署: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设计要全面,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系统环境各个方面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的风险,从物理、网络、数据、应用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并作整体部署,同时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只有做到不忽视或漏掉电子政务系统中任何一个安全环节,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统一标准,加强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设计应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除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了采用国际标准和我国自主研究的算法之外(包括数据加密解密算法、数据摘要算法、数字签名算法、密钥管理算法等),还要考虑到安全体系将来的扩展性和系统接口要求,采用通用的数字证书标准、统一的接口规范、统一的数据包格式等。
3、需求主导,重点突出:安全体系设计应该以需求为主导,切合电子政务系统对安全的要求,突出安全体系的重点,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的防火墙设置、入侵监测等、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认证平台、统一的日志管理、安全审计等,同时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业务系统的安全层次等采取有区别的安全措施以兼顾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4、灵活配置、动态部署:安全相关的技术发展迅速,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设计也需要能够根据变化易于调整和改变。安全体系设计应该提供多种安全策略和方法,并支持灵活的配置方式以允许用户进行选择和动态部署。
5、制度建设、安全培训:电子政务系统用户的安全意识及其掌握的安全相关技术知识是整个安全体系高效、有效运行和正常管理、维护的前提。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用户进行安全相关教育和培训。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

谢 骞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北京,100013)

摘要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本文从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业务应用等几方面介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字: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空间数据;工作流

目前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机制,要在每一个行政级别上把所辖的国土资源管理好,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和业务平台,实现各级数据共享、功能协作,以做到上情下达,适时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可对日常办公业务进行全程管理,从窗口接件到业务的结案归档,支持各类查询统计和图件管理,系统提供了针对国土资源行业全面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1 系统架构

国土资源建设管理工作,不仅包含常规事务性处理,还具有随管理模式,体制变动而变动的动态特性,因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满足常规性和动态性双重特性的本质要求,系统可采用分布式三层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大量数据与数据逻辑,数据的一致性、并发操作以及所有与数据相关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在数据层完成;业务逻辑层根据需要可以分为多层,控制所有的应用程序和应用逻辑。通过将业务逻辑单独处理,可以使用户界面与应用逻辑位于不同的平台,即当需求变化时,逻辑层可以快速地在应用服务器上更新业务逻辑,无需重新编写代码,无需将更新后的应用提交到所有客户端。两者通过系统定义通信协议,使业务逻辑被所有用户共享;表现层主要指用户界面,要求尽可能简单,便于最终用户的访问和操作。

这种三层体系结构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管理,通过为业务人员提供的一套系统维护工具包,使得系统在需求变动,如机构调整、业务流程更改、表格增减时,业务人员无需编程,利用逻辑层即可调整出与新变化相适应的应用系统,使系统成为既满足日常办公,又满足管理模式、管理体制随机变动要求的自适应系统。

2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包括平台支撑数据库、国土业务数据库和基础空间数据库,其中平台支撑数据库存储组织机构、工作流、业务表单和图层等与系统维护相关的定义信息;国土业务数据库存储审批办理工作流、审批表格、业务监督等业务信息;基础空间数据库存储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的审批图件、基础地形图以及其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他专题地图等地理信息,并按照“逻辑图层—物理图层—要素及属性”的层次组织,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元数据组织

元数据是分布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信息体系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是使数据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元数据管理,可以有效地组织空间数据,高效地检索和访问数据库,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类型数据的需求和交换、更新、索引、集成等操作。

2.1.2 分类分层原则

把一类具有相同实体意义和空间特征的图形要素存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物理图层,以物理图层为基本单位构建数据库,再把一组相互关联的物理图层构成一个逻辑图层,用逻辑图层来描述数据流中某一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数据内容。

2.1.3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基础空间数据包含基本属性和扩展属性,基本属性直接保存在图形数据的属性表中,包括分类码、标识码、名称等,不必分开存储。扩展属性主要指基本属性之外的业务属性,采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分离存储,两者之间通过唯一的标识码进行关联,便于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操作、管理与扩展。

2.1.4 分布式管理

通过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用户可以同时访问不同数据库下的空间信息,这样不仅方便用户管理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同时降低了集中式空间数据管理带来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应用水平。

2.2 海量数据管理

国土资源数据量庞大,涵盖矢量、栅格、文件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而且随着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数据量将成倍增长,对于海量数据的管理,应遵循 GIS 数据库的建设,并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合理分配数据存储空间。

2.2.1 空间数据库标准编码体系

结合行业编码规范和标准,将所有地理信息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及编码,按类别进行存储。对于各业务专门的规范和标准,借鉴通用规则,实践中有差别时按照专家意见实施,控制数据的导入、导出、整合、切割等,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标准性和准确性。

2.2.2 基于 Oracle9i +ArcSDE 的空间数据服务

ArcSDE 作为高效的地理数据服务器和专用的地理数据共享服务器,支持从基础地形数据到各业务部门应用的专题数据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ArcSDE 提供对大范围、高分辨率栅格数据的支持,能够管理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多数据源的正射影像数据,可以对其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进行快速、无缝的浏览。

2.3 空间数据配置操作

2.3.1 分布式存储

系统按照“图层明细—物理图层—地图服务”三层体系来存放空间信息,如图2所示。

图2 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

其中,物理图层表结构中的“系统服务器标识”字段用于指明该物理图层所在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信息则存储在系统服务表中。这样,空间数据库看似一个整体,但实际并不存储在同一个物理位置。

2.3.2 多级图层管理

系统按照“专题分组—专题—图层明细”三层体系来管理图层。用户可以定义多个专题分组,每个专题分组可以定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可以定义包含哪些图层,如图3所示。

图3 多级图层管理体系

专题的完整信息由专题表、专题图层表、专题图层明细表、专题主物理图层表、专题图层顺序表、专题物理图层顺序表共同描述。每个专题都包含一个数据类型属性,用于指明所包含数据的格式,为支持多 GIS 平台的空间数据操作奠定了基础。

2.3.3 空间数据操作权限控制

空间数据操作权限包括图层权限、地图热点权限和固定范围权限。图层权限分为编辑权限、浏览权限、查询权限和打印权限。

空间数据操作权限定义为案卷相关权限和案卷无关权限两类,案卷相关权限定义在工作流的基础上,可以为不同用户分别设置,也可以统一设置。如在核心图层上,只允许在案卷相关权限中设置编辑权限,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案卷无关权限定义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可以具体到人员。

2.4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为空间数据的历史回溯、历史查询提供了支持,可以方便查阅和对比任一地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状况、权属情况等信息。

2.4.1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结构

按照是否需要时态管理将图层分为普通图层、工作图层和核心图层,其中核心图层是需要进行时态管理的图层。如图4所示,物理图层定义表给出了物理图层的基本属性,物理图层根据图层性质从图层系统字段表中取出图层的系统字段。生成核心图层时,实际上是生成了三张表:工作图、现状图、历史图,每张表中定义前变更日期、前变更流水号、后变更日期和后变更流水号四个字段标识空间数据的时态。

2.4.2 空间数据时态传递

空间数据时态传递可通过核心图层中的四个字段来完成。如图5所示,历史回溯时,根据图层记录中的前变更日期和流水号,按照一定顺序可以找到历史图中变更前的记录;根据图层记录中的后变更日期和流水号,可以找到历史图中变更后的记录。

图4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结构

图5 空间数据时态传递示意图

3 业务应用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基于三层体系架构,可实现 MIS、GIS、OA一体化办公,实现业务与基础数据的关联应用、地块变更管理、GPS 与 GIS 结合进行执法监察、多时段影像对比进行土地资源监管、灵活的项目管理成果汇总统计分析、市局与规划委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各项业务督办等功能。系统可从接件、数据录入、分办管理、各领导审批到清册、办结等过程全部实现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图6)。

图6 业务工作流图

4 存在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的初步建立,系统在建设与应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4.1 信息标准化缺乏整体的协调统一

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由项目驱动,没有总体规划。信息标准化从整体上没有统一的目标,协调机制不健全,各业务部门编制的标准体系未能按信息化的特点来构造整体信息标准体系,如没有从信息化共同的流程特点,抽取共性信息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分类编码标准等基础标准,使得彼此在分类和编码上不能协调一致。另外,缺乏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等重要标准,给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2 数据库建设滞后

面临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系统开发前没有对数据库进行严格周密的设计,数据存储缺乏规划,结构较为混乱,后期又产生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和重复数据,增加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数据的更新与维护困难,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4.3 图层查询统计和辅助决策功能薄弱

由于历史遗留档案较多,测量成果不统一而造成图属不一致等现象,系统缺乏不同图层间的叠加查询功能,有待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提供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方法和手段。

5 措施与建议

5.1 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应从结构、框架、层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向系统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开展由专业组织机构组成的国土资源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数字化成果验收标准、系统验收标准等标准研究,建立广泛而统一的标准更新和维护机制,保持其长期稳定性和唯一性。

5.2 加大数据梳理和整合力度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存储有各种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同数据格式以及不同时态的多元数据,而且各区县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整合和集成的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数据库的质量和利用效率,阻碍了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因此,应加大对数据的梳理和整合力度,注重元数据及目录数据的建设,完善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规划和数据库详细设计。

5.3 借助先进技术辅助系统决策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寻找各类数据以及同类数据中在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之间的潜在关系,提升数据的使用价值,使系统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以及闲置土地清查等方面发挥指导性作用,增加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效率高”,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6 结语

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服务管理、服务社会”的指导方针,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将紧密围绕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工作重点,构筑集管理、运行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土资源数字化信息支撑基地及国土资源公益信息服务窗口。

参考文献

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朱德海,严泰来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电子政务的干货有哪些

一、“顶层设计”的来源和内涵
“顶层设计”原是一个工程学术语,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多纬度设计,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要求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上的准确、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和资源上的整合,是一种将复杂对象简单化、具体化、程式化、规范化、相关因素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不仅需要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而且十分强调从理想目标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目的是要在目标与实践之间铺展“蓝图”。
“顶层设计”理念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军事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并成为各领域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顶层设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战略目标的整体性:在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后,“顶层设计”一定要完整地考虑各方面、各层次问题,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调动各方面、各层次资源围绕全局目标,有序地、渐进地落实和推进,才能最终产生顶层设计所预期的整体效果。
二是注重战术目标的科学性:战略目标确定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着先基础后表层、先共性后个性的科学步骤。尤其要注重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政务信息社会复杂需求复杂实现、简单需求简单实现的模仿建设模式,优化升级为复杂工作简单实现,简单工作规范实现的模型式工作方法。
三是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的设计,但其中的“上”并不是凭空建构,而是源于实践再经过提炼优化后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顶层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缜密的全局的逻辑思维,在理想与实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绘制一张精确、可控的全局“蓝图”,实践者依据“蓝图”按工作重要性分期分批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种风险,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强调执行力保障:“顶层设计”的整体战略、科学战术和“蓝图”绘就以后,如果没有到位的、全局的、基础的详细设计的精准执行,战略目标依然是海市蜃楼,“蓝图”也将成为墙上的废纸。“顶层设计”的执行过程是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现,规划设计要真正落地生效,必须强调执行、注重细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
二、当前政务信息化领域顶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表现
十多年来,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反复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却屡屡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片面地理解了“顶层”,仅按字面意思将“顶层设计”理解为最上层、最权威、最宏观层面的设计,将“顶层规划设计”及“专项初步设计”当成顶层设计的全部,而缺乏后面更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顶层初步设计、全局顶层详细规划衔接和强有力的执行。
一个政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方案,重点应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理顺全局的体制机制,即理清建设主体,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投融资长效机制,至少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制度机制层面的顶层设计,通过机制设计解决传统体制机制、法规标准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减少上下推进、横向沟通之间的阻碍,保障建设顺利开展;第二,理顺全局的客体,即信息分类体系及数据字典体系,再分清层次,合并同类项;第三,理顺全局的三定方案及各层级岗位职责以及每个部门每个人处理工作的责任清单,即衔接主体与客体的权限形成及分配策略体系;第四,理顺技术实施层面的顶层设计,对基础设施、共性支撑软件产品、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等方面进行全局性的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为形成数据要素流通的技术、平台、系统壁垒奠定基础。
在形式和内容上,全局性基础性的顶层设计至少要包含“全局规划设计、全局初步设计和全局详细设计”三个部分,即形成“全局顶层三设计”。
对政务信息化而言,全局即指党委及政府所属各单位、单位所属各部门分管业务之和,基础则是指规划设计出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均可复用的管理与服务业务、数据、技术、安全、保密业务与标准单元。完成“全局顶层三设计”的标志则是形成共性政务业务与技术总体需求规范、背景信息(元数据)与数据结构规范、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规范,业务功能、兼容安全可控环境测评规范等全套技术文档。以电子政务为例,如图2所示,实施层面的“全局顶层三设计”在传统的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基础上,至少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图1 电子政务实施层面“全局顶层三设计”的主要内容示意
就像建大楼、地铁、高速和大桥前必须要有详细设计图纸一样(如图2),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开工前也应该完成真正意义的“全局顶层三设计”,并将其作为信息化工程验收的主要依据和必需文档。然而现实是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域依然严重缺乏这一完整环节。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多数只有某个子系统的规划设计或初步设计,开工前的详细设计基本没有,更没有“全局顶层三设计”。
图2 智慧大厦模型
(二)客观原因
一是尽管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二十多年,信息人才仍然缺乏,特别是既懂政府管理业务、服务业务、办公业务、安全保密业务,又懂技术实现业务与标准提炼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政府用户和IT企业均不知如何做全局详细设计,只能将工作设想写成项目建议书,加上一些计算机原理与没有提炼与优化的功能要求组装成可研报告,再加上一些公司非标准的解决方案与产品介绍写成初步设计。
二是在现行信息化预算管理中,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划设计费用预算,尤其是规划详细设计费用预算,这样也是导致部分用户单位无法开展此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过去几年智慧城市工程领域,各大企业打着给政府免费设计的名义,纷纷跑马圈地,政府官员本着不投入或少投入即取得大政绩的想法与各大企业签订协议。
三是在技术层面,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多是IT企业基于国外IT企业或开源社区提供的基础层软件产品、支撑层常用工具软件,定制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应用层各类信息应用系统,负责开发企业往往无法真正掌控这些软件产品的技术细节与设计架构,也就无法形成全局的详细设计。
(三)主观因素
一是由于IT公司众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传统IT公司往往将属于详细设计工作内容作为商业秘密保护,不希望用户单位开展此项工作、了解详细内容,以期达到长期控制用户的目的;同时各类大企业为了占领更多市场,往往打着各种合作和免费设计的名义,在设计过程中将企业私有的、不成规模、不成体系的解决方案与产品推销给政府用户。
二是政府部门严重缺乏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人才,在项目规划阶段、设计阶段与建设阶段往往容易被企业误导。
(四)无全局顶层详细设计的后果
缺乏全局详细设计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各级政府规划建设了数以十计、百计、千计的大小不等的、独立的信息系统,在所有城市建成众多的技术孤岛、数据孤岛,形成众多的逻辑棚户区(如图3),各类信息系统以及形成的数据体系无法直接互联互通、安全交换与共享,无法根据需求以任意维度切片分析利用。
图3 无全局顶层详细设计的传统模式
三、“顶层三设计”是新型智慧城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趋势,新型政务信息系统、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等发展理念及安全自主可控替代发展要求,面对新型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统一标准,特别是业务需求标准、数据格式标准与服务标准是关键。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都对政务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具体的要求。政务信息化,尤其在智慧城市中枢管理服务平台体系等建设领域,“顶层三设计”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比如,云计算技术就要求数据的集中(物理或逻辑集中,实际更重要的是逻辑集中)和数据格式统一标准。
物联网技术同样要求标准的统一:对狭义物联网而言,需要统一各类仪器仪表及各类传感器通信接口标准与属性代码授证中心统一标准以便于数据交互、集中共享;对广义的物联网而言,需要统一各类IT硬件设备、各类数据记录格式(关系型与非关系型)与记录的ID与标识标准,以便数据交换、集中与共享。
大数据、智慧城市、自主可控要求同样需要统一的标准。要将政府既有的几十、几百、几千个共性与个性政务管理与服务类信息应用系统分别形成的数据,必须按统一标准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的清洗、汇总、整合与升级,以便政府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以各维度切片分析、钻取、分析等大数据应用,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精准化、服务的高效和便捷化,实现简政放权,变成“智慧”的政府,提升公众获得感的目标。
而要实现统一的数据服务格式标准,只有统一各领域业务管理与服务需求规范,才能形成统一的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统一的技术实施方案、统一的元数据及数据格式规范,开展全局性的“顶层三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智慧城市中枢管理与服务平台体系方面,亟需通过“顶层三设计”,才能真正推进智慧城市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
金鹏信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国家标准委等合作,致力于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深度支撑和服务。
中心主任任锦华: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办副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信息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标委全国政府大厅标准化工作组委员。
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政务一体化平台和其他政务系统,有办法处理系统对接不了的这个事情吗?

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
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相关规定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近期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推广应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情况和组织政务信息系统对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截止7月10日存在的问题通报如下:
一、县市区数据采集与系统对接情况
县市区应对接系统4个,已对接系统0个。县市区应核对数据3个,已核对数据1个。“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我的常德”APP实名注册仍有三个县市区未实现任务过半,其中,汉寿县31.21%、桃源县36.24%、石门县42.39%。
二、县市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情况
乡镇(街道)事项配置,仍有鼎城区和津市未完成,其中鼎城区配置率仅4.35%,津市市配置率为0。县市区电子证照配置,武陵区应配置5245个,实配置1030个,配置率不到20%;经开区、高新区、柳叶湖配置率仍然为0。业务网办率,仍有汉寿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五个县市不到10%。
三、市直单位数据采集和系统对接情况
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卫健委、市市监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常德昆仑燃气系统对接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城管局、市林业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气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无线电管理处电子证照制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四、市直单位“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情况
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市监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医保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民族宗教侨务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市档案局、市烟草专卖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残联、市住房公积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交警支队、市无线电管理处、市散墙办等单位,依托市“一体化平台”受办业务量为0。
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要对照问题,分析原因,迅速整改,全面强化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对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抽查复核和督办。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实验报告(要有原理设计方案和步骤)

一、实验目的
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能通过因特网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企业或组织应用的案例。
(1)分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文档的组成;
(2)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功能特点;
(3)能对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应用进行分类;
(4)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所采用的技术;
(5)总结并阐述你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6)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拟定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
三、操作步骤
我调查了“我的图书馆——ILAS 网 上 图 书 馆”这个“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在我校——《武汉科技学院》里的应用案例。
(1)通过因特网查询以及学习,知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如下:
在分析阶段有《系统分析报告》;
在系统设计阶段有《系统设计报告》,它包括以下八份文档材料《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设备配置图》,《系统分类编码方案》,《数据库结构图》,《I/O设计方案》,《层次化模式块结构图说明书》,《系统的安全设计方案》,《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2) 该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借还书,注册登录,在线提问,查询已借图书信息,图书查询,查看新书通报,修改个人资料,财金查询等;
学校通过该系统可以注册新书进数据库(自动显示在网站的“新书通报”中),注销旧书,图书的分类管理;在图书馆网站上:更新维护网站,发布公告,网上读者留言解答;以管理员身份登入后台,注册、删除用户,记录借出、归还图书信息,图书过期、丢失索赔操作等。
(3) 该系统应用分类为:
①学校——注册新书进数据库;注销旧书;图书的分类管理;在图书馆网站上:更新维护网站,发布公告,网上读者留言解答;以管理员身份登入后台,注册、删除用户,记录借出、归还图书信息,图书过期、丢失索赔操作等;
②学生——借还书,注册登录,在线提问,查询已借图书信息,图书查询,查看新书通报,修改个人资料,财金查询等;
(4)该系统 所采用的技术是以 ASP.NET 技术开发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
(5) 我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管理信息系统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能够支持决策。
(6) 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我想通过参与做一个了解的系统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充分体会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拟定一个这样的项目——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和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政务信息系统接口设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SpringBoot项目打包发布到外部tomcat(出现各种异常的解决)
下一篇:Spring IoC容器知识点详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