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单机接口限流处理方案
305
2022-12-26
本文目录一览:
接口测试8大流程如下:
1、需求分析
项目立项后,对于整体产品的需求进行认识和理解(与功能测试的需求分析是一致的)。注意:此时只有产品需求文档,架构师还没有开始建模,主要目的是保证各部门(产品、开发、测试…)对于需求理解一致。
2 、api文档分析【重点】
该环节主要分析:请求和响应。
请求:请求url是否合理、请求信息头是否明确、请求方法是否合理、请求参数是否必填、含义、参数方式(url\form\json)。
响应:响应状态码是否合理、响应数据格式是否明确、响应信息头内容是否明确。
异常:异常返回信息和错误代码。
业务:接口彼此之间依赖关系。
该流程重点是:请求参数方式和类型、接口之间依赖关系、错误异常。
3、测试计划
由测试Leader编写,目的:分配测试任务进度安排和指导测试方案执行。
核心:测什么、谁来测、怎么测、风险预测及控制。
4、用例设计
提示:该环节主要针对参数、测试数据、安全、依赖、异常进行覆盖。
测试用例大体分为两种:根据需求进行提取测试点、设计用例覆盖测试点。
5、环境搭建
提示:项目环境部署需要根据计划中安排执行,是否需要测试人员部署。
环境搭建可以是LAMP也可以是LNMP。
6、 用例执行
使用公司指定工具执行测试用例。
提示:提测之前最好安排进行冒烟测试,保证提测时准时执行。
7、缺陷管理
使用缺陷管理工具来对执行用例的缺陷进行管理(与功能测试缺陷管理一致)。
提示:缺陷提交-修复-回归-关闭。
8、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模板,但测试报告主题内容一般分为下列四部分:测试过程、缺陷统计、缺陷分析、测试总结。
总结:
1、接口测试需要围绕测试计划实施。
2、接口测试重点是:api文档分析、用例设计。
3、具体接口应用工具主要根据后台协议和测试计划测试工具来定,可使用工具如:postman、jmeter、requests、抓包(fiddler、charles)。
之前使用过urllib和urllib2做接口测试,在做的途中,感觉使用urllib2直接进行的get,post 请求并没有那么好用。作为测试人员,所需要的测试工具应当以方便为第一要务,测试的耗时只要是真正的无人值守,耗时不是太久的都可以接受。所以,本人又尝试了一个新的包:requests。
Requests 是用Python语言编写,基于 urllib,采用 Apache2 Licensed 开源协议的 HTTP 库。它比 urllib 更加方便,可以节约我们大量的工作,完全满足 HTTP 测试需求。Requests 的哲学是以 PEP 20 的习语为中心开发的,所以它比 urllib 更加 Pythoner。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支持 Python3 !推荐一篇文章,上面有该包的详细说明 传送门,以下只会写到我用到的部分,所以更多的了解需要自己去搜资料
好了,我们开始吧!!
接口测试中重要的部分:
1.get和post方法
2.用到的参数
3.请求头
4.cookie
5.日志输出
6.如何调试你的程序--借助fiddler
按照以上的顺序,我将一一说明我的搞法,因为编码能力有限,所以可能看着很low
一、get和post
requests包很好的实现了post和get方法,示例:
1 import requests2 response_get = requests.get(url, data, headers, cookies)3 response_post = requests.post(url, data, headers, cookies)
其他的访问方式如put,head等等,用法几乎都是如此,因为没用到,所以省略
现在一般的接口返回值有页面和json俩种,按照需求,可以分别使用response.text或者response.content获取,text获取的是unicode类型的返回值,而content返回值是str类型,所以我一般使用content来获取返回值,因为这样获取的返回值可以直接使用正则或者in的方式来验证返回值结果是否正确。
我自己为了实现接口的自动访问,所以又在requests上面加了一层封装,就像下面这样:
1 def main_get(list_result, cookies): 2 """ 3 用于模拟get请求,返回结果 4 :param list_result:空列表,用于存储结果 5 :param cookies: 登陆后的cookie 6 :return:访问结果 7 """ 8 # List_interface_get写在接口文件里,文件是py格式,然而它本身是字典类型 9 for key in List_interface_get:10 try:11 f1 = requests.get(key, cookies=cookies)12 if f1:13 print f1.content14 print List_interface_get[key]+'接口访问成功'15 split_line()16 list_result.append(f1.content+'||'+key)17 # print f1.read()18 except AssertionError:19 print 'One Error in get'20 pass21 return list_result22 23 24 def main_post(result_list, url_list, param_list, payload_list, note_list, cookies):25 """26 模拟post请求27 :param result_list: 结果字典28 :param url_list: 接口字典29 :param param_list: 入参字典30 :param payload_list: header字典31 :param notelist: 描述字典32 :param cookies: 登录获取的cookie33 :return:填充完成的结果列表34 """35 36 # post这块写的比较low,最好自己搞一个数据结构把它搞定37 for key in range(1, 9):38 a = requests.post(url=url_list[key], data=param_list[key], headers=payload_list[key], cookies=cookies)39 try:40 if a.content:41 print a.content42 print note_list[key]+'接口访问成功'43 split_line()44 result_list.append(a.content+'||'+url_list[key])45 except AssertionError:46 print 'One Error in post'47 pass48 return result_list
二、用到的参数以及请求头
我用的方法是把这些都存放于一个py文件中,当然也可以使用excel或者xml文件,甚至于使用DB。项目紧急,凑合了一下,这里的数据结构主要为了符合上面封装的函数,直接上代码看吧
1 BaseURL = 'https://******.com' # 测试环境 2 # 使用什么数据结构不重要,关键看实现方法中怎么解析你的测试数据 3 List_interface_get = { 4 BaseURL+'/api/****/****/****?****=1****=375': '描述' 5 } 6 # 以下是用于post的接口 7 List_interface_post = { 8 1: BaseURL+'/api/****/****/****/****' 9 }10 # 以下是用于post的数据11 List_post_param = {12 1: 'new=222222old=111111'13 }14 # 以下是post接口的描述,它是干嘛的15 List_post_note = {16 1: '修改密码'17 }18 # 以下是post用到的请求头19 List_post_header= {20 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21 }
三、cookie
一款产品的接口测试中必定会使用登录状态,需要使用cookie实现,之前写过使用cookiejar获取cookie,requests中获取cookie的方法更为简单,不过首先你得知道是哪个接口set了cookie,不过一般是登录啦。登录接口访问之后set了cookie,那好,就去调用登录接口,然后拿到搞回来的cookie:
# 只需要这样!!login = requests.post(login_url, data=login_data, headers=login_header)
cookie = login.cookies
这个cookie就是登录状态了,拿着随便用,需要登录的就直接cookies=cookies
四、日志输出
这里注意看第二步中接口数据,有接口描述,也有接口是啥,第一步中又把content做成返回值了,具体拼接方式自己想吧,东西全有了,想写啥写啥,还可以加上获取本地时间的api获取接口运行时间,log文件该长啥样是门学问,这里就不献丑了。
五、借用fiddler调试你的脚本
requests允许使用代理访问,这有啥用,真有!fiddler是一款截包改包的工具,而且通过扩展可以进行请求间的比对,这样让你的程序访问的请求和真正正确的请求作对比,为啥我的程序访问出错?是不是缺了请求头?参数是不是丢了?cookie是不是少了?很容易看出来。写法如下:
proxies = { "http": "", "https": ""}
requests.post(url, proxies=proxies)
这样就可以走代理了,除fiddler以外还有charles和burp suite可以使用,具体看个人喜好吧。
利用Jmeter做接口测试怎么做呢?过程真的是超级简单。
明白了原理以后,把零碎的知识点填充进去就可以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学什么,我一直都强调的是要循序渐进,和明白原理和逻辑。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利用Jmeter做接口测试的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功能测试。暂不涉及到自动化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内容。
一把来说,主要的步骤都大差不差。
第一步:通过分析API文档和需求文档提取接口清单 。
也就是说,接口测试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始就是从API文档和需求文档开始的。所以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拿到API文档和需求文档来了解,来看,来分析。从其中提取接口清单的话,主要是因为API文档中有很多冗余,不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于开发人员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我们测试人员是没有用的,所以要去除冗余,提取关键信息。
那么怎么提取呢?方法也很简单,从功能模块和方法模块对API文档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提炼的关键是接口三要素:url+方法+参数+返回值。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将所有的url提取出来,基本上一个url就是对应一个接口的,这样一条线把整体拎起来,就感觉混乱的局面清晰多了。
当然工作中,有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直接拿到接口清单的,因为清单这个事情一个团队做一份就好了,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做一份。但是我们自己得会,得有这个能力。之前看到过一个面试题,问的是,如果没有API文档,怎么做接口测试?
其实问的就是如果没有API文档,应该怎么提取接口清单的问题。很简单,根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来提取。有的公司不正规,确实是没有API文档的。或者有的公司API文档写的不规范,那提取的时候,就很考验测试人员的经验和能力了。所以如果能找到遵循restful风格写的优秀API文档,那就好了,提取的时候很方便。
第二步:针对接口清单,做单接口测试和关联接口测试。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单接口测试和关联接口测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到业务逻辑测试和功能点测试等。但是在测试的时候,他们的逻辑和方法是类似的。
当然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单接口测试,因为单接口测试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而关联接口测试一般是建立在单接口没有问题的前提下的。换个角度来说,就相当于是两个层次,单接口测试是基础,而关联接口测试是拔高。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我们这里已经选定而来某一个接口来测试。
首先,根据选定的接口来搭建测试框架 。
接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就是url、方法、参数、返回数据这四块。这样就意味着,一个接口的框架是固定的,只不过每次传输的数据和返回的数据可能会不一样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搭建测试框架。
那么怎么搭建呢?这里就要用到从API文档中整理出来的接口清单和Jmeter了。从接口清单里,可以拿到当下接口的url+方法+参数+预期返回数据。这就是我们搭建测试框架的依据。接下来用Jmeter搭建。
首先需要打开Jmeter,然后基于测试计划,创建线程组,基于线程组创建HTTP请求。考虑到单接口测试,一个框架,要测试N多个数据,而且后面的接口可能也要用到同样的ip地址、同样的content-type,所以一般会先创建一个HTTP请求默认值,将一些可能会重复用到的信息填进去,比如说端口号、协议之类的。如有必要还需要添加HTTP信息头管理器,放一些user-agent、content-type等内容。
好的,有了这两个基础就可以来创建HTTP请求。在新的请求里,已经填写的端口号呀、ip地址呀之类的就无需填写了,只需要填写方法之类的即可。那么搭建框架在哪里搭建呢?一般会考虑para或者body里。比如说,要提交一段json格式的数据,那么就要用body(消息体)来提交,如下图所示。
将从接口清单里拿到的json数据填写到消息体数据里,然后将需要不断传入的数据进行参数化设置,那搭建测试框架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只需要把数据一条一条传入进行测试即可。
那么如何把数据进行传入呢?
其实我们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已经介绍了,传入数据的方法有四种,但主要使用的还是csv data set config 和函数。做功能接口测试,用csv就足够了。那么具体怎么用呢?
星空下:软件接口测试工具Jmeter使用核心详解1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基于当前的线程组或者请求创建CSV数据文件配置组件。如果这份数据只有这一个请求会用,那么就基于请求创建即可。如果这份数据会被这个线程组里的多个请求使用,那么就基于线程组创建。
创建了以后就需要填入文件了呢?可是文件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就要稍微停一下jmeter的操作,先去针对当前接口设计测试用例并形成有关文档了。有关于功能接口测试的用例设计,我们之后会专门用一篇文章来介绍,这里先带过。这是因为设计测试用例是做测试过程中最核心的一步。
在测试用例设计完之后,可以将其保存在一个txt文档里,采用utf-8编码,保存到Jmeter脚本的同一父目录下。然后按照上面那篇文章里的设置方法进行设置即可,注意路径可以采用相对路径,便于数据文件的拷贝和使用。
csv组件设置好以后,数据源有了,变量名有了,变量名的赋值也有了,接下来就只剩引用参数就可以了。在测试框架里需要引用参数的地方引用,引用的格式是${参数名}。到这里,针对于某一个接口的测试工作就准备完成了。
然后在Jmeter里面添加查看结果树组件,执行请求,依次查看结果 。看一看返回的数据和我们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那可能就是一个bug。
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吧,用jmeter做功能接口测试,其实很简单的。逻辑和原理都是类似的,如果遇到新的项目,可能说会用一些新的组件而已,那百度一下几分钟的事情。在学习软件测试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怂,不要看起来说怎么要学的东子这么杂这么多,只要能够拎出其中的线索和主干,然后把一些零碎的点给组装上去,就会感觉,哇,忽然之间,好有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