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操作系统接口设计)

网友投稿 369 2022-12-2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以及操作系统接口设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操作系统接口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 对于外包业务类型的项目,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与产品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在这里主要讨论外包类型项目的软件架构设计目的。 1、为大规模开发提供基础和规范,并提供可重用的资产,软件系统的大规模开发,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和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既是软件工程本身的要求,也是客户的要求。架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公共部分抽象提取出来,形成公共类和工具类,以达到重用的目的。 2、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的周期,利用软件架构提供的框架或重用组件,缩短项目开发的周期。 3、降低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量的重用和抽象,可以提取出一些开发人员不用关心的公共部分,这样便可以使开发人员仅仅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从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4、提高产品的质量,好的软件架构设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客户常常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软件架构设计的原则 软件架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这是一个软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架构设计时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2、实用性原则,就像每一个软件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时必须实用,能解决用户的问题一样,架构设计也必须实用,否则就会“高来高去”或“过度设计”。 3、满足复用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软件架构设计的几种视图 我们常常在讨论架构设计该做些什么的时候,或是在架构设计评审的会议上,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开发人员该如何记录Log,事务如何控制?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更有品质的完成更多的功能?怎样满足客户的非功能性需求?怎样让生产环境的平台管理人员更好的维护系统? 上面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软件系统的不同的干系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提出的问题,要回答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就得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软件架构设计这项工作。 1、逻辑架构视角,从系统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出来的软件架构能够满足业务逻辑的需求,能够处理现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逻辑需求。 2、开发架构视角,从系统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设计的架构要易于理解,易于开发,易于单元测试,最好做到让开发人员可以用最少的代码行数完成功能的开发。 3、运行架构视角,从系统运行时的质量需求考虑问题,特别关注于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客户常常都会要求我们系统的功能画面的最长响应时间不超过4秒,能满足2000个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基于角色的系统资源的安全控制等。 4、物理架构视角,关注系统安装和部署在什么样的环境上,例如现在最流行的企业应用服务解决方案IBM Http Server +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 DB2,WebLogic + Oracle等。 5、数据架构视角,如今我们开发的各类系统,如MIS,ERP,SAP,基本上都是对各类数据的操作,把一堆不太好懂的数据展现成用户容易看懂的数据,自动处理各类数据的运算等,所以数据的持久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1、分析需求和理解业务模型(或领域建模),并选定关键Use case。 软件的需求,可以分为从用户视角和开发人员视角来看,从用户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视角和级别去全面的认识需求并分析需求,理解业务模型。实践表明,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非功能性需求常常会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理解业务需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进行领域建模,领域建模与需求分析往往是交替穿叉进行的,领域建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探索复杂问题,弄清领域知识。Martin Fowler曾经说过,他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有助于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领域建模本身作为辅助思维的工具,帮助我们将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最为重要的业务概念及其关系上,使我们能够不断深入地,系统的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认识。领域建模往往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 ◆决定功能范围,影响可扩展性。任何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某种程序的抽象,这种抽象就会忽略某一些东西,例如忽略对象的属性和对象间的关系,而这些忽略往往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这种忽略就决定了功能的范围。模型揭示了各种功能背后的结构,如果说定义功能相当于“拍照片”的话,那么领域建模就相当于“做透视”,更加关注问题领域的内在结构,相当于对问题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抽象,良好的领域模型不仅能很好的支持现有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需求,体现良好的可扩展性。 ◆提供交流基础,促进有效沟通。领域建模通常会使用UML图作为呈现的方式,这样为我们的沟通提供了方便。当然,有时候文字在描述某些特定领域的问题时可能更适合,可以灵活运用。 在我们公司的实际软件开发流程中,往往领域建模缺少这一环节,这可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之处。 虽然我们总是期望架构设计师能全面掌握需求,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就是架构设计师没有时间对所有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即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对决定架构最重要的关键需求上。在选择关键需求时要注意:高优先级的需求往往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关键需求。在《RUP实践者指南》一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如何确定关键功能需求?A.作为应用程序的核心或实现了系统的主要接口的功能,B.必须被实现的功能,即如果这些功能不被实现,则开发出来的软件就失去了价值,C.覆盖了系统架构的一些方面,但没有被其他重要的Use case覆盖到的功能。 2、分别从各个视角来考虑软件架构的方方面面。 软件的架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各方面,根据前期工作确立的领域模型,关键需求,系统约束等进行设计,必须从系统用户,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部署管理员,数据管理员等人员的角度去分析并解决问题。比如说,如果我们的运行架构采用Cluster方式时,就必须小心Cache和Session等的使用;如果我们的业务逻辑要求我们要操作多个数据库时,就要考虑采用支持二阶段事务提交的方式。 只有将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这样的架构设计才是完整的。至于每一个视图中,我们应该设计到什么细节这一问题,实际上与整个项目的过程定义有关。例如,如果我们有专门安排数据库概要设计的活动,那我们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只需要关注更高层次的数据库特性及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而每一张表的数据字典可以在后续的相关活动中进行设计,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活动,那我们就要细化到每一张表的每一个栏位,以及表之间的关系。 3、解决技术面的重点问题和难题 在软件架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需要攻克一些技术面的重点问题和难题,这完全是一项极其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的工作。例如,我们如何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如何能很好的导出极其复杂的“中国式报表”(一般比西方国家产出的报表要复杂很多,而且很多开源的BI类的框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当遇到确实是很困难的问题,可以去百度一下或Google一下,也可以去请教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或专家,或者召开小范围的技术专题讨论会议,采用脑力激荡的方法试着找找答案,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4、召开架构设计评审会议进行同行评审。 架构设计评审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我曾将其形容为“七种武器”中的离别钩,就是因为在会议上,同行们可能会提很多问题或意见,而且很多意见很尖锐,所以一定要虚心接受,并做好记录,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评审会议之前,我们要完成很多准备工作,最好是能准备一份简明扼要的电子简报,把最重要的问题列出来,这样在进行评审会议时,就不会漫无目的,在会议前就将这些资料发给与会人员,请他们抽空先了解一下,在会议进行时,要学会控制会议的进度,提高会议的效率。 5、针对关键Use case在设计的架构上实现功能来验证架构。 对于架构设计的验证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验证技术有很多种,在我们公司通常会采用Sample的形式,即XP中所说的迭代0,RUP中所说的切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从实际的产品角度出发来有效的验证架构是否满足要求,又可以比抛弃型原型验证技术节省成本。 这个Sample绝不是我们在解决架构设计中的问题时拿来做实验的一些代码的拼凑,而是完整的实现某一关键Use case的符合架构设计和一系列规范的可交付的代码及相关文档。同时,这个Sample可以作为你在给大家讲解或培训架构时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开发人员使用此架构进行开发的蓝本,甚至是只需要复制粘贴,加上简单的修改即可。 6、交付给客户Review。 这一环节,在很多公司可能并不存在,因为他们的软件架构并不一定需要客户Review,但像我们这种做服务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客尊,落实到软件架构设计这一活动,就是让客户理解并接受你的架构设计方案,同时,客户也会起到帮你验证架构的作用。通常,我们的架构得到客户的认可后,便可进入大规模的开发。 在交付给客户Review时,通常可能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Review,所以我们可以参照评审会议时好的做法来召开会议,在这里就不再冗述。软件架构设计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 1、架构设计的常常会“高来高去”。所谓高来高去,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架构设计仅停留在模型阶段,但也绝不是产生第一支样例程式。 2、架构设计时常常会在某些方面过度设计(Over engineering)。为了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变化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就叫过度设计,往往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并且会增加开发的工作量或难度。虽然我们必须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可维护性等,但切忌过度设计。有时候或许你并不能判断出哪些设计是过度设计,此时你可以请教你的PM,让他站在整个项目的高度来帮你决策一下。 3、架构(Architecture)不是框架(Framework),也不是简单的将几种框架或技术的组合,框架本身也是有架构的。框架一般是针对于某一方面或领域的重用性和可扩展性非常好的半成品,我们可以用一句较为经典的话来总结:框架是软件,架构不是软件,框架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将许多方面的可重用的工具类,公共类,基础类等抽象出来,即可形成一些可重用的框架。 4、架构设计绝不是新技术展示平台,合适的技术才是对于项目有利的技术,必须考虑到开发人员的能力和维护人员的能力。作为一名架构设计师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平衡业务需求,织织运作(主要指团队中的协作)和技术三者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去关注那些技术细节。 5、架构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系统品质的好坏,因为架构设计不好而导致交付的系统Bug过多,无法满足客户非功能性需求等问题,从而导致项目取消的案例时有发生。架构设计不是架构设计师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必须是架构设计师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后的成果,其成败往往与组织、主管、项目经理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架构设计的一点通用技巧 1、分层(Layer)规则。这里的层是指逻辑上的层次(Layer),并非指物理上的层次(Tier)。目前的绝大多数的企业级应用系统中都分为三层,即表现层,领域层和数据层。在对各层次进行划分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A、每一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无需对其它层了解;B、将层次间的依赖性降到最低,即降低耦合;C、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替换掉某一层,而对其它层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D,层次并不能封闭所有的东西,假如用户界面上增加了一个栏位,那么领域层就要增加一个数据域,数据层就要增加一个相应的字段。同时,过多的分层可能会对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2、包(package)之间不要产生循环依赖。通常包的划分会先按不同的逻辑层来划分,在层的包下面再按功能来划分。避免包间的循环依赖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则,这样的规则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道理,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A、循环依赖会使分层失去意义;B、循环依赖会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如可能会产生嵌套事务(nested transaction,JavaEE标准中并不支持这种事务)的现象,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一个项目中,事务放在业务逻辑层统一控制,但由于开发人员忽视了架构中这样的原则,在持久层调用了展现层的公用类,形成了回圈的现象,导致了嵌套事务的发生。 3、设计模式的应用。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提供设计模式就等同于GOF的设计模式,其实设计模式是个广泛的概念,比如需求模式、领域模式、反模式等都属于设计模式。模式其实是一门工具,是人们对于过去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经验总结,所以我们可以在设计活动中应用各种设计模式,但是在应用这些模式之前一定要先分析清楚问题,否则就可能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成功的项目总有相似之处,失败的项目却各有各的失败之处。好的软件架构设计必定是成功项目的相似之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软件架构设计做好了?

什么是系统架构设计?

定义:

一个软件随着功能越来越多,整个软件系统逐渐碎片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软件系统就会越来越无序,最终无法维护和扩展。

所以说软件在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就需要及时干预,避免越来越无序,架构的本质就是对软件系统进行有序化重构,使软件系统不断进化。

扩展资料:

系统构架是对已确定的需求的技术实现构架、作好规划,运用成套、完整的工具,在规划的步骤下去完成任务。

抽象来说,它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或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一个系统在其所处环境中最高层次的概念;它确定一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衔接。

具体地说计算机体系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观念与架构,描述计算机在实做的设计原则。

它确定一个计算机设计的部件功能 ,部件间接口 并且计算机体系结构着重于“负责了计算机架构的中心功能:计算”的中央处理器内部的运行动作与存储器的访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系统构架

工科硕士论文的框架

工科硕士论文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的框架

我们在写硕士论文之前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都需要制定一个框架,明确要写内容,如何安排结构与逻辑,才能确保论文写作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框架只是普遍意义的写作思路和基本框架,各位同学在写作时,可以按照此框架整理自己的思路,具体拟订写作提纲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和调整,不一定完全按照此框架写。下面我们以工科硕士论文为例,详细分析硕士论文的框架怎么安排。

摘要

摘要只需要说明三个方面的内容:(1)首先是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系统开发通常是为了解决现实应用中的某些问题,这个就是论文工作的动机,这个首先要定义清楚。可以简单说一下研究背景但不能多,一两句话即可)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2)其次是论文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哪些贡献(一般来说,工程硕士论文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成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等工作,建立了实际的应用系统;二是针对系统开发中的某些技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到时展开一下分几点说明即可);(3)论文工作的意义(所开发的系统、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摘要只需要说明上面三个内容,除此之外的文字都不要写在摘要中。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说明选题背景、意义(这个事做成了有哪些好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说与论文工作相关的,分类讨论

1.3 本论文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先说一下论文的总体目标,然后叙述一下主要工作内容,最后特别说明一下本人独立承担的工作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相关技术概述

本章不是必须的,可省略

2.1 引言

说明一下本章准备讨论哪些相关技术?为什么讨论这些技术(而不讨论其他的)?

2.2 ××技术

每个相关技术要总结归纳,不必涉及太多的细节。细节问题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方式给出引用即可。另外有些大家都知道的技术不必在这一章中讨论,比如什么是B/S结构等

2.3 ××技术

2.4 ××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自顶向下描述,重点是功能需求。如果需求很简单,可以合并到“系统总体设计”一章中,作为引言之后的第一节。

3.1 引言

3.2 系统建设目标

3.3 系统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要注意和后面设计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是否所有功能都在后面设计中得到满足了?尤其是你自己独立承担的模块对应着系统的'哪几个功能需求,这个自己要心里有数。

3.4 系统性能需求

3.5 系统其它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总体设计重点要说明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块结构,这个结构是后面所有内容的依据,后面几章包括你自己承担的内容都要能对应到这个模块结构中来)、工作流程、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通常只是你参与的工作,不是你论文的重点,但这部分内容必须要有,因为有了它大家才能准确了解你独立承担的模块在系统中位置和作用。

4.1 引言

介绍一下本章目的是什么,重点准备讨论哪些内容

4.2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4.3 系统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是按功能需求来设计的,即某个功能需求需要利用哪些模块按什么样的流程才能满足,用图表示。自顶向下设计。

4.4 系统接口设计

包括模块内部接口和系统外部接口(用户接口)。模块内部可能是通过数据库来交互的,外部接口用可能是文件等等。

4.5 数据库设计

要有概念模型、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系统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重点讨论你自己独立承担的模块,一般有2-3个模块

5.1 引言

介绍一下本章目的是什么,重点准备讨论哪些内容

5.2 系统详细设计概述

可以总体上说一下整个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方法

5.3 ××模块详细设计

你独立承担的第一个模块

5.3.1输入输出

5.3.2程序流程

或算法伪码、序列图等等

5.3.3数据结构

涉及的数据结构

5.3.4约束条件

模块输入输出、处理过程等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比如要求输入的文件必须是XML文件,要求FTP上传时服务器上必须有public目录等等

5.4 ××模块详细设计

你承担的第2个模块,内容同5.3

5.5 关键技术分析与解决

如果有多个关键技术突破,则分几个小节写。本部分非必须,若有则更好。

5.5.1 问题定义

5.5.2 已有方法及不足

5.5.3 本论文采用的方法

5.5.4 实现结果与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关键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讨论你独立承担模块的实现与测试结果。本章如果内容不多,可以和上一章“系统详细设计”合并,作为详细设计之后的一节或两节。

6.1 引言

6.2 系统实现技术概述

简要介绍一下整个系统的实现技术,比如采用了SSH框架?基于MVC架构?基于C/S和B/S混合架构?等等。让大家了解你系统的总体实现思路。

6.3 ××模块的实现

可以给出具体的类设计和类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运行实例

6.4 ××模块的实现

另一个模块,与上同

6.5 实现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

本部分非必须

6.6 系统测试

给出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结果与分析。此处最好能给出你自己模块的测试结果,不行也可以给出整个系统的测试结果。注意测试的结果主要是看是否与前面需求相符,因此在测试结果分析中注意对需求满足程度的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8章结束语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

软件开发的需求文档要具备哪些要素,格式如何?

需求文档的编写内容包括很多的,但是需要根据该软件的规模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写。 一份比较完整的详细需求分析应该包括:1. 前言 2. 摘要 3. 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3.1. 详细需求分析 3.1.1.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3.1.2.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3.1.3. 详细信息需求分析 3.1.4.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3.1.5. 详细组织需求分析 3.1.6.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需求分析 3.1.7. 信息要求 3.1.8. 性能要求 3.2. 接口需求分析 3.2.1.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3.2.2. 现有软、硬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4. 总体方案设计4.1. 系统总体结构 4.1.1. 系统组成、逻辑结构 4.1.2. 应用系统结构 4.1.3. 支撑系统结构 4.1.4. 系统集成 4.1.5. 系统工作流程
.2. 分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4.2.1. 应用分系统与支撑分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4.2.2. 应用分系统之间的界面划分 5. 应用分系统详细设计 5.1. XX分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5.1.1. 功能详细需求分析 5.1.2. 性能详细需求分析 5.1.3. 信息详细需求分析 5.1.4. 限制条件详细分析 5.2. XX分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5.3. XX分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5.4. 分系统界面设计 5.4.1. 外部界面设计 5.4.2. 内部界面设计 5.4.3. 用户界面设计 6. 数据库系统设计 6.1. 设计要求 6.2. 信息模型设计 6.3. 数据库设计 6.3.1. 数据访问频度和流量 6.3.2. 数据库选型 6.3.3. 异构数据库的连接与数据传递方式
6.3.5. 数据共享方式设计 6.3.6. 数据安全性及保密设计 6.3.7. 数据字典设计
8. 信息编码设计 8.1. 代码结构设计 8.2. 代码编制 9. 关键技术 9.1. 关键技术的提出 9.2. 关键技术的一般说明 9.3. 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 10. 系统配置 10.1. 硬件配置 10.2. 软件配置 11. 限制 12.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2.1. 机构调整与确认 12.2. 组织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12.3. 人员配置方案 12.4. 培训计划 13. 工程实施计划 13.1. 分期实施内容 13.2. 进度计划 13.3. 实施条件 13.4. 测试与验收 14. 投资预算 15. 参考和引用资料
16. 术语
这里还有很需要补充的,也有很多是可以不写的;因为一份需求文档不是谁能写的,呵呵,在实际的工作中
是那些负责人才能写这个的。如果是课设的话,只要在流程图 逻辑结构 或者是XX分系统的设计图上下点功夫就好了。说到格式 就是按上面的写 然自己弄一个目录 就像是我们平时翻书的时候看到的那种,这样好阅读。

概要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问题一:软件概要设计文档应该具有什么内容 一、概论1、编写目的2、编写背景3、对系统的大致描述二、业务概述和逻辑设计1、对系统几大主体的描述2、对系统几大业务流程描述3、用UML对其进行总体描述三、技术架构在此章决定使用那种技术体系,具体的技术有那些,描述他们之间是怎么协同运作的。四、功能模块设计描述系统有那些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应该用何种技术,大致是如何实现的五、接口设计六、应急系统设计七、安全设计描述系统应该具有的安全级别,以及达到此安全等级的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八、运行环境设计从硬件网络方面描述龚要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一看就能从各个方面都对系统的作用,功能,实现方面有一个大概了解,并为以后的各类详细设计文档提供一个指引和方向。

问题二:概要设计主要有哪些东西 是软件工程中的概要设计吗?
1简述 2编写目的 3背景 4定义 5参考资料

6总体设计

(1)需求规定(2)运行环境(3)概念和处理流程(4)结构(5)功能需求与程序

(6)人工处理过程(7)未解决问题
7接口设计

(1)用户接口(2)外部接口(3)内部接口

8运行设计

(1)运行模块组合(2)运行控制(3)运行时间

9数据结构

(1)设计要点(2)物理结构要点

这是完整的概要设计,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特定是小项目),概要设计没有这么完善,一般着重写几个方面。
问题三: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有什么区别 在软件的总体设计中,完成了数据和系统结构的设计。已将系统划分成为多个模块,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原则组装起来,也确定了每个模块的功能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外部接口。在理想情况下,详细设计是软件设计的第二阶段。在这个极端,由于开发系统内外的人员理论上都使用一种自然语言,因此设计说明最好是用自然语言。很清楚,这个阶段必须定义过程的细节。

问题四: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区别 详细设计就要到各个公位置的设计图,概要设计就相当于方案设计,整体的大概设计,这样的话一些具 *** 置的设计就没有

问题五:软件概要设计的编写要注意哪些方面 概要设计一定是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需求的技术响应。
简单的说,首先要明确阐述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给出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用层次结构图表示出系统应具有那些功能或子系统,每个功能或子系统下面又包含哪些模块),如果涉及到数据库,至少要分析出需要哪几个表。

目前有国家一些这方面(软件工程)的技术规范,给出了大致内容,可以参照模板进行撰写。
问题六: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供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这个阶段又分两个步骤: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解决软件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的层次机构以及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解决每个模块的控制流程,内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这个阶段结束,要交付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称为设计说明书。

问题七:概要设计的背景 说明:a. 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b. 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中心)。

问题八:如何写软件概要设计 通用的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国家有标准。例如概要设计说明书(GB8567-88)包括如下内容: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结构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2.6人工处理过程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3.2外部接口

3.3内部接口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块组合

4.2运行控制

4.3运行时间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6.2补救措施

6.3系统维护设计

根据具体项目内容可以有所微调。
问题九: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有什么区别 按照传统软件工程的软件过程,区别如下:
1.需求分析--产生 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需要确定用户对软件的需求,要作到明确、无歧义。不涉及具体实现方法。用户能看得明白,开发人员也可据此进行下面的工作(概要设计)

2.概要设计--产生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说明系统龚块划分、选择的技术路线等,整体说明软件的实现思路。并且需要指出关键技术难点等。

3.详细设计--产生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对概要设计的进一步细化,一般由各部分的担当人员依据概要设计分别完成,然后在集成,是具体的实现细节。理论上要求可以照此编码。
问题十:java从哪几方面做概要设计 在对List、Set、Map执行遍历删除或添加等改变 *** 个数的操作时,不能使用普通的while、for循环或增强for。
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或者没有达到删除的需求。

在遍历时删除元素,需要使用迭代器的方式。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申报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1)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应专门组织项目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意见,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
第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附件2)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第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附件3)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专门评审机构评审后审核批复。
第十一条 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共建的电子政务项目,由中央政务部门牵头组织地方政务部门共同编制项目建议书,涉及地方的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摸,应征求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的意见。项目审批部门整体批复项目建议书后,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由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分别编制,并报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应按照项目建议书批复要求审批地方政务部门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事先征求中央政务部门的意见。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审批方面有专门规定的,可参照地方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中央和地方共建的需要申请中央财政性资金补助的地方电子政务项目,应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1号)的规定,由地方政务部门组织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经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并报项目审批部门审批。补助资金可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一次或分次下达。
第十三条 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变更投资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10%的,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且其调整内容未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10%的,需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说明。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责任制,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责任人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建设进度、概算控制等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领导应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及运行管理等负总责。
第十六条 电子政务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原则。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法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核准的招标内容和招标方式组织招标采购,确定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中标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订立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
第十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7月底和次年1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如有特殊情况,主要建设内容或投资概算确需调整的,必须事先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调整报告,履行报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而导致超概算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再受理事后调概申请。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和暂停项目建设。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应用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获得批复及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申请,项目审批部门将其作为下达年度中央投资计划的依据。
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未获批复前,原则上不予下达项目建设资金。对确需提前安排资金的电子政务项目(如用于购地、购房、拆迁等),项目建设单位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说明要提前安排资金的原因及理由,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后,下达项目建设资金。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接受项目审批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稽察,主要监督检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以及项目招标投标、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情况。对稽察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及批复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遵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拨付建设资金、暂停项目建设、直至终止项目。
第二十七条 有关部门依法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采购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稽察、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如实提供建设项目有关的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瞒报。
第六章 验收评价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验收和后评价制度。
第三十条 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4,以下简称《验收工作大纲》)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后评价认为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建设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第七章 运行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应确立项目运行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落实运行维护费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和维护。
第三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应按照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对建成项目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验其网络和信息系统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提 纲)
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
5.网络系统建设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
7.安全系统建设
8.其他(终端、备份、运维等)系统建设
9.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
10.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节能
1.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
2.消防措施
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4.节能目标及措施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
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2.人员配置
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中央对地方的资金补贴方案
第十一章 效益与风险分析
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初步核算表
3.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4.项目资金来源表
附件: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及与项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提 纲)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经济与社会效益
8.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五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8.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1.其他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14.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方式
3.招标组织形式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环境影响分析
2.环保措施及方案
3.消防措施
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第八章 节能分析
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能耗指标
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九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5.人员培训方案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建设期
2.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资金使用计划
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第十二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
2.风险对策和管理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3.项目招投标范围和方式表
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6.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附件: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 投 资 概 算 编 制 要 求
(提 纲)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 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他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 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 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附件:
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附图:
1.系统网络拓扑图
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大纲
(提 纲)
一、验收时限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完成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并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的申请报告。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期进行竣工验收。
二、验收任务
(一)审查项目的建设目标、规模、内容、质量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二)审核项目形成的资产情况。
(三)评价项目交付使用情况。
(四)检查项目建设单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
三、验收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相关标准。
(二)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报告及批复文件。
(三)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
(四)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报告及批复文件。
(五)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施工图、设备和软件技术说明书。
四、验收条件
(一)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已按照设计建成,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
(二)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
(三)建设项目涉及的系统运行环境的保护、安全、消防等设施已按照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试运行合格。
(四)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能适应项目正常运行的需要。
(五)完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初步的财务决算。
(六)档案文件整理齐全。
五、验收组织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一)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本大纲规定组织,并提出初步验收报告。
(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一般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建设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六、初步验收
(一)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合同组织单项验收,形成单项或专项验收报告。
(二)项目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组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三)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工程、技术、财务和档案等进行验收,形成初步验收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审批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七、竣工验收
(一)组织竣工验收的单位(机构)组建竣工验收委员会,下设专家组。
(二)专家组负责开展竣工验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招标采购、档案资料、预(概)算执行和财务决算等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三)竣工验收委员会基于专家组评价意见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关于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和操作系统接口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操作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逻辑结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视频上传接口测试工具(接口测试工具在线)
下一篇:Java中对象数组的使用方法详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