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的词条

网友投稿 276 2022-12-3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监控系统有哪些设计规范

u 公安部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性文件》
u 公安部 《公安部报警监控方案设计要素》
u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u GA/T 74-19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与符号》
u GA/T 70-9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
u GB/T 16677-1996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u GBJ 115-87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u GB 50198-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u GB 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u GB/T 13993.1-92 《通信光缆系列总则》
u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范》
u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u GA/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u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u 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u GB16572-96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u GB50057-9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u GBJ16-83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
u GBJ303-88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u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u GA/T669—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
u GB/T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u GB/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u GB938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制指南》
u GB9361—88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
u ISO/IECll8 D 1-95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u 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u GB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要求》
u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u GB50343—2004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有什么要求

1 规范性和实用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对现场的实际勘察,根据环境条件、监视对象、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监控方式等因素统筹考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关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要求,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设计任务书及建设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2 先进性和互换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具有适度超前性和设备的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和/或改造留有余地。
3 准确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在现场环境条件和所选设备条件下,对防护目标进行准确、实时的监控,应能根据设计要求,清晰显示和/或记录防护目标的可用图像。
4 完整性
4.1 系统应保持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和实时性,即无论中间过程如何处理,应使最后显示/记录/回放的图像和声音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的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声音特征等方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价),并且后端图像和声音的实时显示与现场事件发生之间的延迟时间应在合理范围之内。
4.2 除4.1外,还应对现场视频探测范围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以便获得现场的完整的图像信息,减少目标区域的盲区。
4.3 当需要复核监视现场声音时,系统应配置声音复核装置(音频探测)。
5 联动兼容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与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当与其他系统联合设计时,应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对于中型和大型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够提供相应的通信接口,以便与上位管理计算机或网络连接,形成综合性的多媒体监控网络。

(转)对外接口设计规范

1、接口禁止方法重载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重载会在做服务SLA控制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日志监控等方面带来不便

2、接口注释必须清晰地表达如何使用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接口是同步还是异步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服务内容,参数校验规则(精度、长度、取值范围等),返回值信息,异常情况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使用场景有要求的需要重点这几个方面描述

a)不同使用场景,在注释中区分描述

b)特定使用场景下的业务规则描述

c)特定使用场景下的注意事项描述

格式上参照注释规范{*}

3、接口返回值中属性禁止使用枚举,如果返回值属性是枚举类型,会为后期升级埋下隐患(由于枚举序列化的特性导致

删除枚举值和增加枚举值都可能导致客户端反序列化失败),建议提供String类型,取值范围可以通过枚举来告诉客户端

禁止声明方式

建议声明方式

/** 强制还款标志,取值范围见{@link EnforceFlagEnum}*/

private String enforceFlag;

4、接口参数涉及取值范围选择的(比如交易码,渠道类型,身份标识),需提供对应的常量给客户端使用,谨慎使用枚举做入参

唯一性控制属性:a)如接口请求参数包含业务唯一性控制字段,需要对相关字段以及唯一性控制方式进行特别说明

b)若在唯一性控制基础之上,涉及相关业务幂等控制处理,需要进行相关详细描述

5、接口方法确保不对外抛出异常,异常情况需要通过错误码通知客户端,处理失败也需要有返回值,返回值实现可参考EcBaseResult及其子类实现

POM依赖

9、接口返回值中的方法尽量只提供基本属性的get set方法,不要提供有业务规则含义的方法(因为业务逻辑的变化会要求客户端升级jar包版本)

10、操作类的接口务必考虑幂等性控制,因为网络重发,客户端异常等都可能会引起重复调用,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资损

根据业务约定的部分唯一性字段,对多次请求的数据判断是否重复提交的判断依据,比如通过外部订单号outOrderNo做唯一性控制,在唯一性控制的基础上,对请求中的其他字段进行判断,

如果全部业务数据(或关键业务数据)和已经落库的数据一致,则请求一次和请求多次都不会对业务处理产生影响,返回结果不变,

如果outOrderNo关联的其他信息与系统已经持久化的数据不一致则提示XXX参数与原先的数据不一致。

11、接口命名统一以Facade结尾,个别的SPI接口可以使用别的结尾词以便更好地表达SPI的要求,SOFA框架系统对外接口统一存放在xxx-common-service-facade

这个bundle下

12、接口必须提供有效的监控日志,配置监控报警规则监控日志输出见日志规范

13、敏感信息:接口返回对象属性字段包含敏感信息,需要做好标识,进行相关提示避免客户端打印到日志中去

金额:接口返回对象属性涉及到金额,需要描述金额的单位以及对应的币种 统一使用支付宝金额类com.iwallet.biz.common.util.money.Money

Money所在jar坐标

谁能详细介绍下无线视频传输技术,越详细越好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无线通信已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网络除了提供语音服务之外,还提供多媒体、高速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无线通信环境(无线信道、移动终端等)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特点对视频图像的视频图像编码与传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课题。
1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面临的挑战
数字视频信号具有如下特点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
·数据量大
例如,移动可视电话一般采用QCIF分辨率的图像,它有176X144=25344像开绿灯。如果每个像素由24位来表示,一帧图像的数据量依达594kbit。考虑到实时视频图像传输要求的帧频(电视信号每秒25帧),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14.5Mbps!
·实时性要求高
人眼对视频信号的基本要求是,延迟小,实时性好。而普通的数据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依比较低,因此相对普通数据通信而言,视频通信要求更好的实时性。
无线环境则具有如下特点:
·无线信道资源有限
由于无线信道环境恶劣,有效的带宽资源十分有限。实现大数据量的视频信号的传输,尤其在面向大众的无线可视应用中,无线信道的资源尤其紧张。
·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了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视频的Qos保障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的移动造成无线视频的Qos保障十分复杂。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信号对传输的需要和无线环境的特点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无线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设计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设计目标
性能指标 设计目标
视频压缩比
视频传输实时性
视频恢复质量
视频传输鲁棒性
支持Qos的视频业务 用尽量少的比特描述视频图像
更短的传输时延,更快的编码速度
获得用户更满意的视频恢复质量
更好适应传输信道的误比特干扰
提供和用户支持费用相当的服务
事实上,表1中许多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视频图像压缩比的提高会增加编码算法的复杂度,因此会影响算法的实时实现,并且可能降低视频的恢复质量。
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视频信息的数据量十分惊人,要在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上传送,必须经过压缩编码。目前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化组织——ITU-T和MPEG——专门研究视频编码方法,负责制公平统一的标准,方便各种视频产品间的互通性。这些协议集中了学术界最优秀的成果。
除各种基于国际标准的编码技术外,还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2.1 基于协议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经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1(1990年)、H.263(1995年)、H.263+(1998年),2000年11月份将通过H.263++的最终文本。H.26X系列标准是专门用于低比特率视频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特别适合于无线视频传输的需要。它们采用的基本技术包括:DCT变换、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等。H.263+和H.263++中更增加考虑了较为恶劣的无线环境,设计了多种增强码流鲁棒性的方法,定义了分线编码的语法规则。
MPEG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1(1990年)、MPEG-2(1994年)、MPEG-4(完善中)。其中MPEG-1、MPEG-2基本已经定稿,使用的基本技术和H.26X相同。MPEG-1、MPEG-2的特点在于针对的应用主要是数字存储媒体,码率高,它们并不适于无线视频传输。人们熟知的VCD、DVD是MPEG-1、MPEG-2的典型应用。随后,MPEG组织注意到了低比特率应用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始和ITU-T进行竞争。在MPEG-4的制定中,不仅考虑了高比特率应用,还特别包含了适于无线传输的低比特率应用。MPEG-4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基于视频对象的编码方法。
无线通信终端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处的网络结构、规模也是互异的。视频码流的精细可分级性(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适应了传输环境的多样性。
编码协议并不提供完全齐备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协议内容主要包括码流的语法结构、技术路线、解码方法等,而并未严格规定其中一些关键算法,如运动估计算法、码率控制算法等。运动估计算法在第3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码率控制方案在第4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2.2 其他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除上述基于协议的视频标准之外,还有一些优秀的算法由于商业的原因,暂时没有被国际标准完全接纳。典型的例子是DCT变换和小波变换之争。虽然利用小波变换可以取得更好的图像恢复质量,但是因为DCT变换使用较早,有很多商业产品的支持,因此小波变换很难在一夜之间取代DCT变换现有的地位。其他编码方法如,分形编码、基于模型的编码方法、感兴趣区优先编码方法等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更强的压缩能力。但是算法实现过于复杂,达到完全实用尚有一段距离。
在基于小波的低比特率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中,根据小波图像系数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小波多分辨率的视频特点,人们引入矢量量化以充分利用小波图像系数的相关性。根据传统的运动补偿难以与小波变换相结合这一情况,人们还提出了将空间二维帧内小波变换与时间轴一维小波变换相结合的三维小波变换方法。
人类的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感受行为,不仅与生理因素有关,还取决于心理因素。人们观察与理解图像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对某引起区域产生兴趣。整幅图像的视觉质量往往取决于感兴趣区(ROI:Region of Interest)的图像质量。在保障ROI区部分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其他部分可以进行更高的压缩。这样在大大压缩数据量的同时,仍有满意的图像恢复质量。这就是感兴趣区优先编码策略。
3 视频编码实时性研究
由于视频数据的特殊性,视频传输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很高。这里重点介绍基于视频编码协议算法的实时性问题。小波编码等算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算法复杂度太高,目前难于达到实时性要求。下面介绍基于协议编码算法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它们对提高视频编码系统实时性有重要作用。
3.1 运动估计
预测编码可以有效去除时间域上的冗余信息,运动估计则是预测编码的重要环节。运动估计是要在参考帧中找到一个和当前帧图像块最相似的图像块,即最佳匹配块。估计结果用运动向量来表示。研究运动估计算法就是要研究匹配块搜索算法。
研究分析表示,原始运动估计算法在编码器运行中消耗了编码器70%左右的执行时间。因此,为了提高编码器执行速度必须首先提高运动估计算法的效率。
穷尽搜索法是最原始的运动估计算法,它能得到全局最优结果,但是由于运算量大,不宜在实现应用中使用。快速运动估计算法通过减小搜索空间,加快了搜索过程。虽然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得到的运动向量没有穷尽搜索法的结果那样精确,但是由于它可以显著减少运算时间,精度也能满足很多应用的需要,因而它们的应用十分广泛。典型的快速搜索算法有:共轭方向搜索法(CDS)、二维对数法(TDL)、三步搜索法(TSS)、交叉搜索法(CSA)等。
3.2 算法结构的并行化
并行化处理的体系结构十分有利于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加之视频编码算法有很强的并行处理潜力,因此,人们研究了编码算法的并行运算能力,进一步保障了编码算法的实时实现。
例如,如果有两个并行处理器,依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图像块的运行估计或者DCT变换,这样依把运动估计和DCT变换环节的运算时间缩短了一倍。
3.3 高速DSP芯片和专用DSP设计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使近年来DSP芯片有了很大的进步。每秒几十或上百BOPS次的运算速度(1个BOPS为每秒10亿次)DSP芯片已经出现,这为系统实时处理提高了硬件保证。
通用高速DSP芯片在视频编码算法的研究开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许多DSP生产厂商甚至提供实现某种编码协议的专用芯片。
4 码率控制研究
编码策略是编码器中重要环节。码率控制技术是视频通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负责编码器各个环节与传输信道和解码器之间的协调,在编码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码率控制策略需要由具体应用场合决定,所以象H.263+、MPEG-4等视频编码协议,都没有规定具体码率控制方法。
由于视频码流结构具有分层的特点,因而码率控制方案的研究一般分成了两个层交人,图像层码率控制、宏块层码率控制。图像层码率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对编码器输出码率的期望、系统传输延迟的限制、传送缓冲区的满溢程度等同,在一帧图像编码前,确定该帧图像的输出期望比特数。宏块层码率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图像层码率控制确定的该帧图像的输出期望比特数,给图像各部分选择合适的量化步长。宏块层码率控制的主要依据是率失真(Rate-Distortion)模型。
TMN8码率控制方案,是迄今为止一套优秀的码率控制方案。它被H.263+的TMN8模型的MPEG-4(Version 1)的VM8模型所采纳。该方案的精化部分在于宏块层码率控制部分,它采用了一种十分有效的率失真模型,是宏块层码率控制的误差很小;在图像层码率控制方面,该方案的前提较为简单,主要考虑了编码时延、缓冲区满溢程度等因素,并且要求编码器的工作帧频恒定。
在很多情况下,视频编码的帧频不可能保持恒定,或者不“应该”恒定。考虑到视频编码器工作点的变化,以及现有率失真模型可能存在的误差,人们将现代控制理论引入到图码率控制中,设计了更稳定的码率控制方案。
由于宏块层码率控制环节直接决定图像各宏块使用的量化步长,因此利用宏块层友率控制方法,可以轻易实现图像感兴趣区优先编码策略。使用感兴趣区优先编码策略时,虽然对整幅图像而言仍属低码率编码范畴,但对于感兴趣区域而言却存在局部高码率编码。现有低码率控制算法,包括TMN8方案,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现象。它们将整幅图像所有部分都作为低码率编码对象,并以此建立码率控制模型。因此这些码率控制方案直接与感兴趣区优先编码策略相结合时,会导致不应有的码率控制误差。为此,人们又提出了一套用不动声色低码率应用的码率控制框架,它适应了感兴趣区优先编码策略的需要。
5 鲁棒性研究
无线信道干扰因素多,误码率高,因此无线视频的鲁棒传输研究对于无线视频传输的实用化十分重要。
5.1 鲁棒的压缩编码
视频压缩编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熵编码。熵编码的特点决定了视频码流对误比特高度敏感。于是,人们设计了多种技术用于在视频编码环节进行差错复原,提高码流鲁棒性。MPEG-4中定义的主要差错控制技术有:重同步(Resynchronization)、数据分割(Data Partition)、可逆变长编码(RVLC)。H.263+中用于差错复原的技术主要包括前向纠错编码(FEC)、条带模式(Slice Mode)、独立分段解码(Independent Segment Decoding)和参考图像选择(Reference Picture Selection)等。H.263++则又增加了数据分割的条带模式,并对参考图像选择模式进行了修改。
此外,在信源解码端,人们又设计了数据恢复(Data Recovery)和差错掩盖(Error Concealment)等技术,以便尽量减少码流中错误比特的负面影响。
5.2 鲁棒的复用环节
多媒体通信中,复用是紧随编码环节的一个环节。以ITU定义的H.324标准为例,该标准由若干协议组成,包括音频编码协议G.723、视频编码协议H.26X、控制协议H.245和复用协议H.223。H.223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复用器,负责把多媒体终端的多个数据源(音频、视频、数据等)复合为一个码流。Villasenor等已经注意到复用器出现的差错对视频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没有特点深入的研究成果。
5.3 鲁棒的信道编码环节
信道编码也称差错控制编码。与信源编码的目的不同,信源编码是尽量压缩数据,用尽量少的比特描述原始视频图像;信道编码是利用附加比特来保障原始比特能正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信道传输中的纠错方法包括:前向误码纠错(FEC)、自动重发(ARQ)和混合纠错(HEC)。
Shannon从理论上给出了信道传输能力的上限。信道编码方法的研究设计目标有二,一是尽量利用信道容量,二是抗干扰性能更强。
Turbo码是近年来纪错编码领域的活跃分支,由法国学者C.Berrou等人在1993年看出的,其模拟性能纪错能力。但是Turbo码的译码算法十分复杂,关于Turbo码译码的实时实现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5.4 信源信道组合编码
不同的信道编码策略对信元的保护能力也不同。根据信元的重要程度,合理地予以差错控制编码,将有效地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这是不平等的保护策略(Unequal Error Protection)。信元的重要程度,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如按照信元对解码所起作用,或者按照信元对人眼感知所起作用,等等。
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信道模型在信源信道组合编码中的应用。三种典型无线信道模型是二进制对称噪声通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s)、加性白高斯噪声通道(Additie White Gaussian Channels)、G-E突发噪声通道(Gilbert-Elliott Bursty Channels)。Chang Wen Chen等在研究这些信道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新的率失真模型,该模型不仅描述了量化引入的误差,而且将信道噪声考虑在内。在一定的信道传输速率要求下,利用这样的率失真模型,不仅可以在子信源之间合理分配比特,而且可以更好地平衡信源编码精度与信道编码保护两者对码率的需要。
6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优化与管理
在前面几部分的研究中,主要目标是解决无线视频传输的基础问题:视频数据的压缩问题、编码的实时实现、视频码流的鲁棒传输。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还有许多与无线视频传输密切相关的领域,它们对无线视频传输的实现、推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6.1 通信协议的研究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是一个基于IP协议的通信网,它的通信协议是基于TCP/IP的。当然,IP协议和TCP协议仅是核心协议。为保证实时视频通信业务能很好地运行,需要使用实时传送协议(RTP)和实时传送控制协议(RTCP)。为了给实时业务或其它特定业务的传送留有足够宽的通道,还必须使用资源预留协议(RSVP)。上述五个通信协议是IP网的主要通信协议。
Ipv6作Internet Protocol的新版本,将继承和取代传统IP(Ipv4)。从Ipv4到Ipv6的改变将为下一代因特网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如,Ipv6力求使网络管理变得更加简单,考虑到不同用户对服务质量的不同需要,其中若干技术十分有利于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实理。
6.2 接入控制(Admissior Control)
类似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要决定是否允许新连接接入;此外无线网络还要决定是否允许切换连接,并要在二者之间谋求最优解决方案。
Naghshineh在1996年提出虚拟连接树的新概念,设计了基于虚拟连接树的高速移动ATM网络体系,并研究了在该体系结构下的接入控制方案。简单说,作者用一个虚拟树来描述位于一定距离内小区的移动用户。一旦移动用户的呼叫被允许,他依可以在虚拟树内的所有小区间自由切换,而无须重新请求。
在高速无线多媒体网络中,Oliveira等则提出了基于带宽预留的接入控制方案,即在建立呼叫小区附近入的小区中,进行带宽预留,以保障服务质量。当用户进入一个新的小区,被预留的带宽将被利用。
6.3 资源预留(Resource Reservation)
对于视频、话音等实时业务,为保证可接受的服务质量,应该保留一定的连接带宽。此外,与新呼叫相比,切换呼叫应有更高的优先权。
6.4 Qos业务模型(Qos Service Model)
无线多媒体Qos支持的基本目标是,在带宽有限情况下,提供和用户支付费用相当的服务质量。建立合适的业务模型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业务模型,就是要根据各种具体应用的特点,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例如,在支持Qos和ATM中定义了几种业务模型:恒定比特率(CBR)业务、实时可变比特率(rt-VBR)业务、非实时可变比特率(nrt-VBR)业务、可用比特率(ABR)业务和不定比特率(UBR)业务。恒定比特率业务对带宽的要求最为严格,其他类型对带宽的要求依次放松。
现有的大理多媒体业务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开展的,而rc设计IP协议的初衷是传输数据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网络,并不支持Qos。为此,其上的实时业务模型被分为两类:有保障业务(Guaranteed Service)和无保障业务(Predictive Service)。
总之,在无线多媒体环境下,建立起合理的业务模型对保障Qos至关重要。在这一领域,人们始终在做出努力。如,较早时候,Oliverira等只用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加以区分;1999年,Talukder等提出三类业务模型;2000年,Lei Huang等不仅考虑带宽和延迟需要,还考虑了移动用户的运动特性,提出多达七类业务模型。
6.5 图像质量评价准则
恰当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是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基本需要。由于无线环境带宽有限,不可能为所有用户都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所以只能提供和用户支付费用相当的服务质量。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准确反映用户接受服务的客观质量标准。
除了些特殊场合,纯粹额观评价(如基于均方误差的评价方法)已经被普遍认为不是真正“客观”的图像质量评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眼视觉系统(HVS)的特性应该考虑在内。
Westen等人在1995年提出了基于多通道的HVS模型,用来评价图像的感受质量。宋坚信等人最近又提出一种压缩视频感觉质量的计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视觉掩蔽特性, 分析与压缩视频质量有关的视觉特性及视频图像内容特性,提出视觉掩蔽计算结构及用模糊学方法进行视觉阈值提升的计算方法。
总之,面向恶劣无线环境的数字视频传输技术尚未成熟;面向大众应用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元未成熟。因此,现在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是增强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我国科技实力的一次机遇,对于我国在未来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将起重要作用。

网络视频监控的传输方式

在PSTN网上,利用用户现有的电话线进行多媒体(尤其是视频信号)传输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
1、MODEM接入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采用低数据速率的H.263会议电视视频压缩标准,将几十K的数据流通过28.8Kbps的V.34 MODEM接入PSTN网,传输CIF、QCIF每秒5~15帧的图像。33.5Kbps至56Kbps的Modem已很普及,这种传输方式有利于低速率的视频传输,帧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2、XSDL接入,主要包括ASDL(下行速率1.5~9Mbps,上行速率16~640Kbps,传输距离5.5KM),主要用于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HSDL使用一对两对双绞线,双向速率为1.5~2Mbps,传输距离约为5KM,可作电视会议或双向视频控制。
3、DDN方式,DDN是利用数字通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它主要提供中、高速率,高质量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数字专用链路,以便向用户提供租用电路业务。其线路的通信速率为2.4~19.2Kbps,N×64Kbps(N=1~32)。它也可提供VPN业务。我国邮电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并开放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了DDN业务,通信带宽为64K~2.048M(E1)。
4、ISDN方式,ISDN的信道类型分为信息信道与控制信道。 ISDN用户/网络接口有两种结构:基本速率接口(BRI)和基群速率接口(PRI),基本速率接口是将现有电话网中的普通用户线作为ISDN的用户线而规定的接口,它由2个B和一个D信道组成,成为2B+D口,传输速率为144Kbps;PRI接口则是由30个B信道和一个D信道组成成为30B+D口,传输速率为2Mbps相当于一个E1口。
5、光纤信道,传输质量高,信道稳定。光通信端机包括PCM基群复接设备、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等跳群复接设备。其中PCM基群复接设备向用户提供符合G.703标准的64Kbps接口,可以将低速率的视频数据直接送入PCM终端进行传输。而复接设备直接向用户提供符合G.703标准的E1接口,其速率为2.048Mbps的传输信道带宽,经G.703/V.35 E1通信卡将视频监控终端 接入光纤线路。
6、无线传输,无线传输主要是指数传电台和无线扩频传输,在大多数企业单位都有自己的无线专网,无线专网可以支持多点远端接入,它们一般可以提供64K~42Mbps的信道带宽。同时,这些无线专网在建设规划时,大都已预留出用作传输视频图像的带宽,只要将视频终端以IP方式接入并与原来的数据、话音业务作无缝连接,即可实现多媒体通信。
7、VSAT卫星线路,卫星传输系统覆盖地域广,施工量少,是其它传输系统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对移动的VSAT站,具有机动性,是军队国防部门通信的重要手段,卫星甚小口径地面站也是偏远地区的主要通信手段,一般用户可以向卫星运营公司租用卫星线路,如将64Kbps串行数据转换为V.35接口建立视频连接。

高清视频接口有哪些?

高清视频接口有:

1、DP线

DisplayPort(简称:DP)是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在2006年5月发布的接口类型,相继也推出了miniDP(小接口DP)。继DVI接口后,迎来的显示接口的又一次升级。

DP接口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高清音频信号的同步传输,同时在分辨率和刷新率方面,也得到了更大的突破。传输速率10.8Gbps,高清视频无需压缩也可以轻传送,同时传送相关音频,此外还支持8位和10位颜色。

2、HDMI线

HDMI线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的简写,它可以同时传输高清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最高速度可达18Gbps。

因为它是一种全数字化视频和声音的传输线,则无需再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电视、高清播放机、放映机、投影机等显示装置。

3、DVI视频线

DVI是DigitalVisual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的缩写,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只支持视频传输。是1998年9月推出的标准,也是一种国际开放的接口标准。DVI有DVI1.0和DVI2.0两种标准,1.0版本是仅用了其中的一组信号传输信道,信道中的最高信号传输码流为1.65Gbps。

2.0版本则用了全部的两组信号传输信道,每组信道中的最高信号传输码流也为1.65Gbps。这个就像我们行驶的马路,路面被同比例放大了一倍,车辆了也可以增加一倍。

4、VGA视频线

VGA是VideoGraphicsArray(视频图形阵列)简称,从名字也可看出,它只传输视频信号。是IBM在1987年推出的一款个人电脑时,同时推出的视频传输标准,注意,VGA线不支持热插拔。它具有分辨率高、显示速率快、颜色丰富等优点。

很多人觉得这个借口已经过时,但是,VGA仍然是最多制造商所共同支持的一个标准,微软Windows的开机画面就是使用的VGA显示模式。有的PC台式电脑提供了几种视频输出接口,但是其中基本都能看到VGA接口。

关于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视频传输系统接口设计规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java打印指定年月份的日历
下一篇:微服务网关压力(微服务网关权限控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