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统一管理软件接口,如何实现多平台统一管理软件接口
278
2023-01-03
本文目录一览:
刘耀林 刘洋 刘敏 兰泽英
(武汉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和GIS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结合进行简介,主要阐述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了基于多媒体GIS技术的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数据模型设计,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和物理实现。
关键词:多媒体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GIS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标准样地
1 引言
1.1 标准地块概述
标准地块是指在农用地分等定级对象所在区域内,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该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定级单元。标准地块所处位置的气候、地形、土壤、灌溉排水、土地利用等条件最优,农业生产条件最好。
设立标准样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设立标准样地可以直观地获得农用地质量等级信息,并对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行评价、控制和校订;通过对标准地块的监测与管理,间接地对农用地质量等级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
标准地块分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分别设置。标准地块的设置遵循3个原则,即分层设置原则,生产条件最好的原则,永久性标志的原则。
标准样地信息十分丰富,包括样地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其多媒体数据。其中空间数据是指标准样地的坐标及其拓扑关系;属性数据主要有样地编号、级别、二级区名称、实地位置、平面坐标、规划用途、气候、土壤、地形、农田基本建设情况、产量、土地利用和土地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多媒体数据则包括了样地的景观图片和剖面图片,以及介绍当地人文风貌、风土人情的文档、音频、视频数据。
1.2 采用多媒体GIS 技术管理标准样地信息的必要性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这些信息主要是以字母和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手段单一而呆板。在GIS中采用多媒体数据,可将图形图像的直观性、数字的准确性、音频视频的引导性和亲切感相结合,充分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增强GIS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效果。将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相结合,采用两者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法,以空间对象为主框架,将多媒体数据附着于对象上,可以解决多媒体数据与空间数据之间的整合关系。由于标准样地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不仅包括一般地理目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还包括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多媒体数据。为了对这些庞杂的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方便查询和实时的更新,基于多媒体GIS技术开发了标准样地管理系统。
2 多媒体技术与 GIS 的结合
多媒体空间数据是以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媒体形式表示的GPS数据、RS影像数据、GIS数据、视频数据、声音及其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他属性数据。
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系统是多媒体GIS的核心,它将多媒体空间数据有机地集成于一体,不仅提供空间数据的存储与操作,还提供相应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与操作。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结合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的特点,采用两者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法,以空间对象为主框架,将多媒体数据附着于对象上,解决多媒体数据与空间数据之间的无缝整合关系,为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基础。
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3个部分:关系数据库,多媒体对象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的作用分别是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多媒体数据库是用来管理多媒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3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配置环境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2004年国土资源部试点项目“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工作的一部分。为了科学有效地管理省级标准样地数据,并以视觉、听觉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样地信息,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活泼的界面环境。开发采用当前流行的组件式GIS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系统的配置主要有:PC机,Windows2000 操作系统,VC + + 开发平台,MapObjects 控件,Access 数据库。
3.2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由于大多数数据模型不支持复杂对象(影像和声音),而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支持定义复杂的数据结构,并且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具有以下的特点:
(1)多媒体GIS系统中定义的空间信息,如点、线、面和非空间信息,如多媒体数据,每一个数据不再是分散的,而是集成为统一的实体。
(2)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义自身系统的数据类型,编写相关的输入、输出和执行函数。
(3)具有类的继承性。
因此,标准样地管理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每个标准地块都是一个对象实体,有一个唯一的对象标识并包含有属性数据、空间图形数据、静态图像数据、视频数据和声音数据等,如图2。
图2 标准样地对象模型
定义 1:一个标准样地实体对象是一个7元组:[Oid,Aid,Gid,Wid,Pid,Mid,Sid],其中,Oid为该样地对象的对象标识;Aid是属性数据标识;Gid是空间数据标识;Wid是文档数据标识;Pid是静态图像数据标识;Mid是视频数据标识;Sid是声音数据标识。
3.3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和管理
3.3.1 空间属性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空间数据是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基本空间数据类型有点、线和面。在矢量格式中点目标用一个坐标对(X1,Y1)表示,线目标用一串坐标对(X1,Y1) (X2,Y2)……(Xm,Ym)表示,面目标则用首尾相接的一串坐标对(X1,Y1) (X2,Y2)……(Xn,Yn) (X1,Y1)来表示。标准样地的属性数据是指其非空间、非多媒体数据,如样地编号、级别、二级区名称、实地位置等,属性数据由多个属性数据项组成,如图3所示。在标准样地管理系统中,采用MapObjects控件默认的shape文件格式来组织空间数据,而属性数据则由shape文件对应的dbf文件来组织。
图3 标准样地的属性数据列表
3.3.2 多媒体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数据库,把所有的多媒体数据以BLOB对象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优点是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但是数据库会显得过于庞大,且访问数据的速度较慢。二是将多媒体的源数据和描述性信息分开存放。在硬盘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放,并将这些文件存放在一个特定的目录下,形成一个媒体数据库。在关系数据库中储存数据的描述性信息如数据的编号、名称、路径、格式、容量、默认表达方式等。通过建立空间目标与数据的描述性信息的联系,来间接访问多媒体数据文件,如图4所示。其缺点一是数据的主体信息和描述性信息分开存放不便于统一管理,二是需要常用媒体软件的支持;但是这种方式实现起来十分简单,响应速度较快。本系统将采用第二种方式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管理。
图4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3.3.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分为两个部分,即描述性信息数据库和主体数据库。前者以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着图件数据的描述性信息表和多媒体数据的信息表。后者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管理着所有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它是硬盘中一特定目录下shape文件、dbf文件及shx文件的集合;而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着标准样地的所有多媒体数据,它是硬盘中一特定目录下各类多媒体数据文件的集合。系统以描述性信息数据库为媒介访问主体数据库,如图6中所示。
图5 图件数据的描述性信息表结构
图6 多媒体数据的描述性信息表结构
3.4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是目标管理系统的一种,它是多媒体技术和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产物。系统主要对基础数据、底图数据和标准样地数据进行了管理。基础数据主要是道路图层、水系图层、注记图层等辅助性数据;底图数据采用了1∶50万的湖北省农用地分等单元图,它是各分等单元(面状目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合;标准样地数据则包括了省级样地(点状目标)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其多媒体数据。
针对以上的数据,系统主要提供了图层管理、图形编辑、统计分析、目标查询和多媒体数据处理五个功能模块。图层管理模块是对基础图层、分等单元图和标准样地图层进行显示、添加、删除和移动等操作的方法的集合;图形编辑模块则提供了对点目标、线目标及面目标进行编辑的功能;统计分析模块主要针对分等单元图层数据,提供了各县市各等别面积统计和各地类各等别面积统计两个基本功能;目标查询模块和多媒体数据处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其中查询模块提供了空间点击查询、空间分析查询和组合条件查询3种查询方式;而多媒体数据处理模块则用来存取和表达多媒体数据。运用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和多媒体数据处理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地捕捉标准样地目标并对其属性数据和多媒体数据进行详细的浏览。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7所示:
图7 系统的功能设计
3.5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物理实现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在实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组件式GIS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其中组件式GIS技术实现系统中所有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关的功能,而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则实现与多媒体数据有关的功能。
MapObjects控件提供CMoMapLayer,CMoPoint,CMoLine,CMoPolygon 等类接口中的属性和方法可以用来实现空间数据的操作。属性数据的操作则依靠 MO 控件提供的CMoRecordset类接口中的属性和方法来实现。
多媒体数据的表达则视数据的类型而定。对于标准样地景观图片和土壤剖面图片数据,可以视其为栅格图层数据,采用MO控件提供的CMoImageLayer类接口中的属性和方法来实现;样地文档数据、音频和视频数据的表达则分两步进行。先要通过ADO或DAO提供的数据库操作函数访问关系数据库中的多媒体数据描述性信息表,根据标准样地对象实体的ID号,在信息表中找到此样地的多媒体数据的描述记录;然后根据记录中路径字段的信息从多媒体数据库中访问其多媒体数据文件,最后调用ShellExecute函数根据文件格式激活应用程序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表达,具体过程如图8所示。
3.6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的运行简介
标准样地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对标准样地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图、文、声、影并茂的展示。为了把多媒体数据较好地连接到地理目标上,借鉴空间型超级文本的有关原理,即地理空间实体作为信息的结点,以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作为索引,由这样的结点和索引组成链表,用户可以对链表进行浏览、查询等操作。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方便,但尚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文本。
伴随着启动界面和背景音乐,进入标准样地管理系统。首先在图层管理器中选择标准样地图层激活并显示它,运用系统查询功能模块提供的其中一种查询方式捕捉到目标标准地块。此时目标变成红色,系统开始播放当地的民歌,接着属性信息对话框出现,可以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浏览到样地的所有属性信息,还可以运用对话框中的多媒体接口进一步欣赏到目标标准地块的景观图片和土壤剖面图片,以及与当地风土人情有关的文字和视频信息。本系统改变了传统GIS呆板、沉闷的界面环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图8 系统的物理实现
图9 标准样地的剖面图片和景观图片查询
图10 标准样地的文档和视频信息查询
参考文献
黄涛等.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中多媒体的应用和实现.微型电脑应用,2000,16 (4)
齐昕等.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若干应用研究.微型电脑应用,1999,(5)
邱振戈等.多媒体技术在目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9,16 (4)
艾海滨等.多媒体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组织、管理及方法实现的研究.测绘通报,2003,(4)
许云涛等.面向对象的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24 (3)
张红英 高爱叶 周晓嘉 郭锦萍 程晓红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摘 要 传统的手工、半手工地质资料管理服务远不适应地质资料信息工作的发展与服务需求,利用 Asp.net 技术开发基于 B/S 模式的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整合通用数据库和系统,业务流程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系统 整合 办公自动
1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和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作各专业领域的应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地质资料信息工作的发展。特别是 2002 年 3 月和 2003 年 1 月,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对地质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提出了建立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主流程信息化的新要求。
笔者所在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馆西北分馆)负责西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提交的成果地质调查资料的接收、验收、保管与服务,同时承担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调科研工作形成的各类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近年来,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强,针对各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或单位基本采用的都是功能单一或针对性较强,没有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与服务系统,而且多角度管理系统多平台独立使用,造成工作程序繁琐,重复工作量多等问题,我单位研发了优化本馆的资料信息化的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在统一整合已建各类管理服务数据和适合本单位特点地质资料管理的相关业务方面进行了探索。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采用微软的Asp.net技术实现的B/S模式(系统架构模式见图1)。B/S模式即为:浏览器 / 服务器的架构模式,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入办公系统,无需安装客户端,并且系统升级维护只需更新服务端系统即可。系统采取分层架构设计,表示层与业务组件及数据交互组件进行职责分离,利于系统的扩展和可维护性。系统采用 PostgreSQL 9.1 数据库,对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有高质量的保证,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管理系统服务于多部门、多级用户,在建立系统时充分考虑到数据共享和安全性。为了系统易于维护及安全,系统采用用户权限管理方式,不同用户类型,系统管理员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同时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以保证标准数据的安全。
2.2 系统功能模块构成
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分为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及原始地质资料管理 3 个子系统。目前,成果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子系统已建立,按照系统建设目标和易用性,该子系统软件具有图 2 所示的功能模块。
图 1 系统架构图
图 2 系统模块结构图
2.3 运行环境
服务器端环境:Windows Server 2003/2008 SP2 操作系统和 PostgreSQL 9.1 数据库;
客户端:Windows XP/Vista/Win7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Macromedia Dreamweaver 8、VS 2010。
3 系统功能
3.1 业务流程办公自动化
成果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包含提交管理、汇交管理、借阅管理、(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管理、库房管理、图文数据库管理、电子阅览室系统、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实现了资料从提交(汇交)接收验收、整理保管、图文数据浏览查询与服务利用统计流程控制和信息共享。
3.2 大区提交管理
大区提交资料管理是本馆对承担西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单位提交成果地质调查资料进行接收管理的功能模块,包括提交资料登记(编辑)、提交资料验收(清点初验、详细验收)、整理入库上架、提交资料查询、提交资料统计、资料转交管理等功能。
提交登记信息包括资料名称、项目名称、资料类别、形成时间、提交单位等内容,相关内容关联至目录数据库,减少了后续的案卷级目录数据库著录工作量;提交统计可根据需求形成统计分析值,用于统计报表生成和及时掌握提交资料信息;提交资料补充修改通知书和地质资料验收合格证模板植于系统中,可根据相关记录信息直接形成与导出、打印补充修改通知书和验收合格凭证。
转交资料管理指将大区验收合格资料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管理办法要求,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转交,实现了转交资料登记、转交资料确认管理、转交资料报送单打印、转交资料统计和转交资料查询等功能,转交资料查询提供转交时间、资料档案号、资料名称等条件查询,其中资料名称支持关键字模糊查询。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除设置资料编号、资料名称等为必填项,编号不能重复,数据录入确认后重要数据项不能再随意修改;若需添加、修改、删除,则须通过管理员。为提高录入效率,在一些录入项旁标有下拉提示,操作错误时有信息提示。
3.3 中心资料汇交管理
对本单位承担的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从接收到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进行全程管理。
3.4 目录数据库管理
目录数据库是本系统的核心数据库,起承上启下作用,承上于提交资料管理数据,启下于资料借阅查询。案卷级目录数据根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著录细则》要求采集数据、编目著录,校核,与采用“地调成果资料目录录入系统(1.0)”平台采集的数据库可以相互导入导出;文件级目录数据采集、著录、校核基于“成果地质资料清理登记管理信息系统”(2.0)要求,实现将涉密清理软件著录的数据导入,并可导出 xml 文件。并设计目录数据查询、浏览和统计功能,统计以提交日期为统计条件对公益性资料、保护资料、保密资料、电子化资料、电子化程度、资料总数进行统计。
3.5 图文数据库管理
对馆藏图文数据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包括图文数据维护、图文数据浏览、图文浏览授权等功能模块。电子化地质资料图文数据格式转换 PDF 文件导入到系统中,内部浏览终端用户通过授权实现图文在线电子阅览查询。
3.6 借阅管理
借阅管理是对到馆查阅资料的用户及其借阅情况进行全程管理的功能模块。
3.6.1 借阅检索
在借阅子系统客户端用户进行查阅登录,进行馆藏资料目录检索,目录检索接口于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检索系统,分模糊查询和条件查询,条件查询可选择档案号、行政区、经纬度、资料名称、工作程度、形成时间等多条件综合检索,检索结果显示资料目录数据、内容摘要等基本信息和图文数字化否、纸质资料借出信息,根据需求提出借阅申请和图文浏览、打印复制申请。图文浏览申请经管理端审核通过授权后,可机读所需资料图文内容。
3.6.2 借阅信息查询
借阅记录查询是对历史借阅情况进行查询的功能模块,可以按照档案号、借阅编号、借阅人、借阅单位、资料名称、起始时间、截止时间方式进行查询,检索资料借阅时间及人员信息。
借阅统计:借出资料按照借阅编号、档案号、资料名称、借阅人、借阅单位(项目、部门)、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利用目的和复制、借阅文图数量进行登记。借阅统计一方面可形成某一时间段资料借阅数量统计报表,另一方面还可了解用户借阅频度高的资料及用户分布,为主动服务提供基础依据。
在管理员界面还可以进行复制收费登记、统计和协议查询、审批单据打印、借阅监控审核等操作。
3.6.3 库房管理
库房管理全方位管理功能基本实现,包括库房与设备管理、资料存放位置管理、资料台账、温湿度管理、资料清查管理、电子文件备份管理、资料销毁管理、卷内明细管理等。通过前面业务基础数据,可形成、导出电子账本,馆藏资料数量(种、份、件、盒)可多方式统计,温湿度目前为人工记录管理,支持与温湿度自控系统的对接。
4 结语
(1)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国土工程”和“地质大调查”项目中近年部署了一批地质资料信息建设项目,在标准建设、电子文档汇交、基础数据库、业务管理系统和社会化服务系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对于生产单位资料管理服务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系统则兼地质资料保管接收单位与地勘生产单位资料管理服务业务功能。
(2)本系统将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著录系统、查询系统,地质资料涉密清理管理系统和图文数据库进行了统一平台整合使用,汲取了国内相关系统的优点,并融于西北地区成果地质调查资料和本单位资料提交接收、借阅利用、电子阅览和库房管理等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实现了相关数据的集中管理。
本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本馆提交验收、资料借阅的便利性与有效性,为提高本馆的协同办公创造了有利条件;每一模块都设计统计功能,增强了工作人员统计效率,基本实现了本单位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服务查询和信息统计信息化、客户端电子资料阅览查询。
赵立鸿1李泉1金乐2
(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2.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南京210018)
摘要 空间数据库理论、技术和实践日臻成熟,在日常地形图管理服务工作中,引入空间数据库概念,在不进行矢量化的条件下,构建地形图数据模型;建立安全、大容量的SQL数据库,设计C/S结构的地形图管理系统,提供便捷的计算机查询、辅助管理服务。通过实践分析,这种方法改变长期以来纸质查找、人工管理的传统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地形图;辅助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C/S 结构;数据模型
地形图在国土资源、交通电力等行业得到广泛利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接图表编号、人工查找”的传统地形图管理服务方式,比较繁琐、容易产生错误。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在不需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的前提下,建立GIS格式数据,使用SQL进行数据库管理,设计C/S结构管理系统,便捷、直观地提供地形图的借阅管理服务,极大地提高地形图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1 传统的地形图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国土资源部门对地形图管理服务中,一般采用各种不同的比例尺的接图表标注所含图幅编号,辅以纸质账本对照、查询,提供借阅服务。这种管理服务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要保存大量不同比例尺的接图表,不能便捷地反映地形图的新旧程度,必须由十分熟悉已有地形图资料情况的人从事服务,难以提供准确、直观的查询,占用较大的人力、物力、容易产生错误,特别是对于图件的数量较大时更显得不便。
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地形图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要求,必须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面向社会提供准确便利快捷的地形图管理服务,改变传统的地形图管理服务方式。
2 C/S 结构的地形图资料辅助管理的设计概述
采用两种格式,一是 MS ACCESS 格式外部属性数据,二是 MAPGIS 格式空间数据。利用 SQL Serve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调用数据库的各类属性信息,供用户多方式查询、浏览和数据输出。在MAP GIS环境设置中选择“网络数据源”,在其数据源配置中,添加Odbc数据源管理器的“驱动程序”之SQL Server项,连接完成、数据源测试通过,供管理系统使用。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地形图数据管理,提供基本数据维护和编辑功能。
3 构建“ 空间库”地形图数据模型
3.1 引入空间数据库概念
空间数据是描述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对象的数据,以空间数据为处理对象的数据库为空间数据库。GIS数据量具有海量性特征,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为块和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层来进行管理。空间数据除了要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坐标和空间分布之外,还要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实体组成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由于实际工作中地形图自身的海量性特征,同时地形图保密性的要求,不宜完全公开和扩散,难以开展完全的矢量化、数字化。因此,在本文设计的利用空间数据库管理地形图,仅引入空间数据库概念和理论,并不涉及地形图具体图元信息,只是以不同比例尺图幅为单位描述一部分地形图基本信息,反应馆藏地形图实际情况,为其查询和借阅服务提供便捷的手段。
3.2 构建地形图空间数据库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关于数据内容和数据之间联系的逻辑组织形式,数据库由相应的数据模型来定义。地图数据是基于空间参考的数据,有三个信息范畴: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和时间因素。空间数据包括空间定位、空间量度、空间结构等;非空间数据包括专题属性数据、质量描述数据等描述信息。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通过挂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可各自单独使用。在地形图空间数据库模型构建中,同样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两种。
空间图形数据采用矢量图件。在本模型中,并不需要对具体的地形图图元进行数字化,而仅以所管理的地形图的接图表及其他相关地理信息作为矢量图形,所选择的比例尺以工作对象的最大比例尺为准。实际数据采集中,只需要利用通用制图软件生成相应范围的接图表,稍加编辑,即可满足需要,图面图元可以为单一的面元或线元,也可采用面元与线元综合方式。在二维空间上主要以各种比例尺图幅来划分,辅以不同行政区范围、地质体、土地分区、水陆单元等,形成实际工作所需的面元。在垂直方向上用图层来进行管理,图层划分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如按比例尺、按图件形成时间、地形图生产单位等划分图层。地形图空间数据的主体是不同比例尺的图幅(面元或线元),给定其图幅统一图元编号,以备与属性数据关联。
采用常用的MAP GIS软件编辑矢量图形,进行数据准备。根据实际需要,仅采集图幅接图表数据信息。作为管理对象的各种图件,按比例尺(1:5千~1:50万)划分图层,同一比例尺可按“版次”进一步分层;可进一步添加行政区界线、等高线、主要高程点、关键地理位置及其注记等作为辅助图层(表1:地形图基本图层划分)。拓扑各种比例尺接图为面元,将带有其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辅助图层可作为查询、检索的提示信息。
表1 地形图基本图层划分表
非空间数据为专题属性数据。在本数据模型中,属性数据主要反映相应图幅一些基本内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进行属性数据结构的定义,一般包括图幅统一图元编号、图符名称、比例尺、四个角点坐标等相关查询管理指示信息(表2:地形图空间数据库结构属性表)。相关数据项填写说明:“统一图元编号”为10位(1-2位为省份编码,3-4位为资料类别码,5-6位为工作程度码,7-10位为顺序码)。“用户编号”系用户自定义的内部地形图简化编号。“比例尺”、“资料类别”、“作业单位”等项均可以代码填写。其中“主要地点”项可以作为管理服务的重要检索条件之一,不可或缺。
表2 地形图空间数据库结构属性表
图形数据与专题属性数据具有统一的结构,但自成体系、分别管理,采用分离组织的方法存贮,减少了不必要的机时与空间开销;实际地形图管理服务或空间应用分析又离不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分析,图形数据与专题属性数据的连接为增强整个地形图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因此,图形数据与专题属性数据必须进行有效连接。在本模型中,通过“统一图元编号”项,把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挂接,将地形图属性挂接在相应图幅面元上,形成空间地形图数据整体。
地形图空间数据库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编码和属性数据,不同比例尺的图形数据有相同的属性结构;数据编码优先采用国家标准编码,可按照规范格式自定义编码。基础数据采用元数据(Metadata)管理,本文从略。
4 利用SQL Server管理数据库
完成“空间”性质的地形图数据库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利用SQL Server2000进行后台数据库管理。建立SQL数据库,本文拟名为jiangsu,根据空间数据图层设置相应的数据表存放图层数据。鉴于采用了C/S结构的多用户操作管理,为保证数据安全,必须设置相关用户操作权限(存放在admin表中),主要是区分查询、浏览和编辑权限。
5 C/S 结构地形图资料辅助管理系统设计
为满足地形图资料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提供便捷的查询、浏览及数据维护等功能。借助MAPGIS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研制实用的地形图资料辅助管理系统。系统提供基本的显示浏览、查询检索、初步分析以及数据编辑维护等功能。其直观、便捷、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高地形图管理服务水平和日常工作效率。同时选用C/S结构,数据集中安全存放,多客户端使用同一服务器上的数据,既可以同时编辑,又可同时多客户端同时查询、利用。
其中“系统”菜单设置更新系统、设置颜色、外部数据导入等功能,“查询”方式包括按居民地、关键字(模糊/精确)、行政区界线、经纬度、属性字段等方式进行,“编辑”功能按使用权限提示开启:“输出”:可以将查询结果输出为其他格式(Excel等)。
此外本系统可延伸两种功能:一是针对资料服务要求,在系统中加入借阅、归还等基本功能;二是参照此方法,将其他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等专题的图件资料分类建库,采取同样的方式实现管理服务。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数据组织、管理设置、系统设计、开发运行,实现了“在不进行图件矢量化”的条件下,使得通过对较小量的基本数据的管理,以较快的反应速度,实现对种类复杂、数量繁多的纸质地形图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极大地提高地形图资料管理效率、便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此外,这种设计和管理方式,对于其他各类专业、专题的图件管理都是一种有益和有效的尝试,进一步拓展后,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关于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管理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