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信息

网友投稿 376 2023-01-0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三层架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层架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三层架构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用户的集中管理和授权,为不同信息平台提供了验证授权及信息管理的接口,进一步理顺了组织机构的层层关系,方便用户使用。具体如何实现的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章!

1、三层体系架构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三层架构(C/S或B/S)现已经成为主流技术。三层结构模式是目前流行的协同开发模型,这种模式将应用开发中的部件划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它的优点是联机的用户数比较多,每次交易的时间都比较短,伸缩性和容错性强。同时支持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分布,能通过客户端计算机与应用程序逻辑分开。三层模式都在其安全环境中进行。软件的开发工作和维护工作可相对独立进行。

2、用户服务系统的架构

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应用系统,能够统一管理用户帐户信息和组织机构,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的接口系统,解决原有信息系统中,不同应用平台中同一用户有多个的用户账户的问题。

本系统定位针对于各级部门,面向各级部门所有人员,提供统一、完善的、易用的用户认证和组织机构管理平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和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2.1 需求分析

2.1.1 统一认证的需求分析

统一认证的前提是不同应用系统平台所有用户信息的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应用ASP.NET技术将统一认证封闭为WEB服务,方便不同应用系统的调用,达到统一认证、管理、授权的目的。因此要求该部分功能支持单点登录,即所有应用系统在用户登录时能统一用户名和口令。同时能够设置用户权限,避免对原有应用平台进行规模较大的修改。由于用户服务系统要和其他应用系统集成才能为其提供服务,不同的应用系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或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因此,要求具备良好的平台兼容性,屏蔽差异。在安全性方面,要杜绝漏洞和各种隐患,使信息的传递在安全保障范围内。

2.2.2 组织结构管理的需求分析

组织结构管理系统的体系模块划分需求如下:

(1)组织机构及机构间关系的建立、修改、删除等;如创建一个用户,将用户分配到某个部门、将用户赋予某个角色等。(2)组织机构(集)的检索:如获取某部门的所有用户、得到某用户的部门列表、获取某部门的.上级部门等。(3)各类机构提供方便获取关联对象的属性。如dept.Users可获取该部门的直属用户、org.Depts可获取该单位的直属部门。(4)机构(集)的排序功能。组织机构服务提供接口方法用以对各类实体排定次序。如部门在单位内的排序、用户在部门内的排序等。

2.2 功能设计

用户服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统一认证和组织结构管理。

统一认证:负责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服务。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帐号关联和用户认证。用户注册是指用户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中注册帐号,包括新用户注册和用户修改注册信息两部分。组织结构管理:管理信息平台所有用户的信息,为管理员提供操作界面管理用户、账号、角色、单位、部门等信息。主要由3部分组成:(1)数据库:用户信息与用户账号信息分开处理,分别在数据库的不同表中,这样操作对系统扩充性更为有利。(2)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及单位管理、部门管理、用户管理、账号管理、角色管理等。(3)管理端:为管理操作提供可视化管理界面。

3、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3.1 用户密码进行MD5加密

MD5是一种单向加密的加密算法,经常用于系统用户登录认证方面。本系统中,新用户注册帐号时,若将密码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万一信息遭遇泄露,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在密码数据存储时,对其进行MD5加密操作后再保存,这样,即使密码信息暴露,也不会泄露真正的含义。用户登录时,也将用户的密码数据进行加密后再和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较,即可达到验证身份目的。

.NET中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命名空间包含的MD5CryptoServiceProvider类,提供专门用于MD5单向数据加密的方法。使用时只需在程序中实例化MD5CryptoServiceProvider类,调用MD5加密解密函数,并以明文作为参数就可以实现加密功能。具体语法如下:

System.Web.Security.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txtPwd.Text.Trim(),”MD5”).ToString();

3.2 Remoting远程调用

在系统开发的后期,为了达到跨平台、跨地域的目的,我们采用了Remoting技术来实现。.NET Remoting就是传统DCOM的替代,主要实现进程间的通信,以一种对象通过应用程序域与另一对象进行交互为框架,实现协同工作。这也正是我们使用Remoting的原因。

;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办公自动化即行政办公管理信息化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是构架数字化政府以及数字化企业的基础。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系统结构的设计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应用系统来说,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系统,没有一个合适的系统结构而要有一个成功的系统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不同类型的系统需要不同的结构体系,系统的设计往往很大程度取决于系统结构的选择。按照系统终端情况的不同,可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结构分为BPS(浏览器P服务器)和CPS(客户端P服务器)两种结构模式,它们各具特色,是当前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的主流。BPS结构的系统以服务器为核心,程序处理和数据存储基本上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用户无须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只要通过网络中的计算机连接服务器,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进行事务处理。CPS结构的.系统以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在终端必须装有特定的程序来进行事务处理,然后再将数据传递到服务器端,用户必须使用客户端应用程序才能对数据进行操作。与CPS结构相比,BPS结构的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

(1)客户端无需装有特定程序只需使用现行的浏览器,其操作十分方便,简单易学,界面统一,降低了用户使用难度,易于接受,这样既节省了开发时间,也减少了系统出错的可能性,基本实现了客户端零维护,降低了工作量。

(2)网络应用系统跨平台,兼容性好。

(3)技术上相对成熟,投入费用少,系统维护简便,简单易用。应用BPS结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只需在服务器端集中实现和配置的维护、管理,大大降低了客户端用于系统维护和升级的难度与工作量,使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加容易实施。

(4)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并可进行扩展;移植容易,并可以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另外,BPS层次分离的优势体现在界面风格统一为浏览器,并具有统一的语言格式、统一的传输协议,统一的公文处理表单模板,系统管理上简单易用,能够优化资源,并可支持异种数据库和方便信息发布等。

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尤其以领导办公)为核心,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服务等重要功能,因此,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包括公文管理、督查管理、政务信息采集与发布、内部请示报告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管理、政策法规库、内部论坛等应用,另外鉴于 Internet 在日常办公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与 Internet 留有平滑的接口。 也就是说,现代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支持管理创新特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集成应用系统:是方便用户对多个应用系统进行一次性登陆的作用,添加其他应用软件的配置信息,实现软件的一站式登录,帮助用户管理登录多个软件。本人信息维护:对管理员的用户管理操作功能的延续,它只能是用于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用户还可以在此设置许多个性化信息,如可以设置个人图像、是否公开、公开用户、是否隐身、修改个人口令。个人事务助理管理:方便用户处理待办事项的一个辅助工具,显示用户当前工作联系信息、工作联系及留言提示、待处理业务以及系统信息公告。所以信息自动及时更新,辅助用户及时完成各项工作。

文档管理:用来管理个人文档资料。在日常工作中,整理和保存大量文档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本产品提供快捷简单的管理工具,帮助您提高文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它类似一个个人的记事本,但比记事本的功能强名片管理:管理个人用户的名片信息,以及对其他用户共享本人的名片,达到信息的共享。联系人管理:包括查看联系人信息、添加联系人分组、增加联系人、删除联系人等管理和用户本人联系的用户信息,并且可以在联系人管理中于自己的联系人发送及时消息、留言信息、工作联系等。我的协作区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系统,它是体现本系统主要功能的地方。 协作区人员可以创建共享数据(包括:日程任务、论坛、投票箱、电子白板、视频会议、共享名片、共享文件所产生的共享数据),让协作区人员都能查看。协作区人员还可以通过聊天室来发表个人意见;也可以使用管理员设置的共享工具(日程任务、电子白板、论坛、投票箱、共享文件、共享名片、视频会议、即时通迅、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对于共享的数据共享者本人和协作区管理员均可维护。

工作联系:用于非流程性的文本交换,如工作交流、工作安排、文档稿件、报表。日程管理:是类似于备忘录形式,用户通过此日程管理系统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事先记录下来,让系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醒。日程管理的内容分为任务和提醒两类;任务是不仅要提醒,而且更关心事情的结果;提醒只是为了提示自己即将要干的事情,对事情的结果并不关心。对事情的重要程度能直观的显示出来,对日程的查看要有多种方式如:日方式、周方式、月方式等;提示方式和提示时间也能设置。即时通讯管理:即时通迅管理系统是对类似 QQ 的一种交流工具,它包括聊天、语音视频、和文件传输等功能。对聊天的选择人一定要是系统用户,被接收人可以是在线,也可以是不在线;但在传文件和语音视频时一定要是在线的用户。文件传输能支持断点续传功能。电子邮件管理:一个邮件客户端管理软件,简单地说它具有的功能类似于 Windows 下的 outlook;此客户端邮件管理软件与其它邮件服务器相连接,方便用户在使用协同系统时可以管理自己的邮件信息。

3、系统的特点

系统扩展容易,各子系统管理实施模块化,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不同的子系统。特有的信息发布工具可将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单位要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自定义信息发布格式、信息模板,模板导入功能和信息维护功能,使多种类型的信息发布上网并可进行信息维护。安全授权管理系统支持系统管理员分级授权机制,即将系统管理员划分为系统级管理员和部门级管理员。文件内容和附件中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包括文本文件、WORD、EXCEL、RTF及多媒体声音影像文件等。对公文正文草稿保存,在发文审批过程中保留修改痕迹,并且可以自动整理合并修改稿,按预先定义的发文格式生成定稿。各个处理环节的审批意见有多种输入方式,包括选择常用意见栏,直接文本输入,并支持领导手写签名等功能。对每个办公人员提供来问提醒功能,办公人员只要在办公网内,来文的时候就会在屏幕上显示对话框。

;

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结构?详细论述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软件结构

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孤立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其他系统有些不同,它不从事某一具体的实物性工作,而是关系全局的协调一致。因而组织越大,改进信息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信息系统的运转情况与整个组织的效率密切相关。

扩展资料:

由于系统集成要让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和设备互连在一起,让不同网络和不同系统互连在一起,接口问题就成为信息系统实现的关键点。

接口设计的主要工作一般包括硬件模块接口、操作系统接口、异构数据库接口、软件开发平台接口、人机界面接口等内容。进行系统集成之前首先要对产品、技术和系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设计开发接口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成功。

迄今为止信息系统的集成尚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规范和标准可以遵循,因此还需要工程开发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对系统集成制定相应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方法。

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接口是怎么接的,有几种方法

ERP的业务、财务数据一体化设计思路一、引言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既是软件系统的应用,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供应链为核心,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基于职能岗位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流程的规范化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必备条件,企业进行BPR业务流程重组以后才能实施ERP,产生预期的效益。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实施ERP时,需要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效集成,业务信息输入系统后能够实时、准确生成财务信息,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如果不能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优化处理,流程达不到规范化要求,ERP的先进理念就得不到充分展现,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率,而只是软件系统的简单应用。因此,根据业务流程对会计流程重组或优化设计是ERP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研究企业运作过程的核心环节即供应链环节中物资和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ERP系统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自动转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策略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技术的设计ERP系统由若干模块组成,其处理过程与物流同步进行,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伴随着物资流和信息流,在物资流动时,各种单据同步输入ERP系统并传递至财务子系统,自动产生查询、管理决策所需的数据。ERP中的财务子系统负责会计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即通过数据模型和共享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和通用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集成、管理与控制。会计信息的处理模式由传统的“原始凭证一记账凭证一账簿一会计报表”转化为“原始凭证一数据库一账簿报表”的内部管理模式。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技术主要有自动凭证触发技术、会计业务多样化信息处理技术、引擎技术和联机事务处理技术。1、自动凭证触发技术 自动凭证触发的设计思想是:经济业务发生时,部门信息处理人员将单据信息输入数据库,数据库中变动的业务信息传递至ERP的财务子系统,即自动触发凭证模板,根据业务与账户之间的关系形成会计数据,再将业务单据的摘要、账户、日期、金额等数据填入凭证相应栏目。系统将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以凭证形式显示或打印。从原始凭证(单据信息)录入业务子系统开始到记账凭证的形成,再到账簿的产生,其本质都是通过指定条件从数据库中调出记录和字段内容,自动触发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凭证及其他数据的源头都是业务单据,由于数据源头的唯一性,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2、会计业务多样化信息处理技术财务数据库所存贮的数据流不仅隐含改变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会计事项的数据,而且还包含管理人员所需的企业战略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方面的作业细节数据,呈现多样化。信息使用者可根据决策需求,选择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对其再加工处理,生成所需的决策视图。通过引入事件驱动规则构成会计凭证生成方法,形成会计业务多样化(diversification)处理过程。将规则划分为事件、条件和过程3个部分,当事件发生时,从多种可能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执行相应的过程,而这个动作可能就是一个套用凭证模板,产生一张机制凭证。3、引擎技术引擎(Engineer)是一个连接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程序段,用来采集、处理、输出会计相关信息,是基于数据库语言来设定整个应用系统运作模块的参数,可以重置数据库结构,还能够主动引导设计过程。引擎与使用者问处于一个互动性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自主性,会保护系统免于不当设计的损害。通过引擎能够建立各环节数据的自动传递,实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同步处理。4联机事务处理技术事务(transaction)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是确保“同时成功则成功,任何一步失败则全部失败”的一种机制。一个事务往往包括3种动作:开始事务、提交事务和撤销。从开始事务到提交事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数据库修改全部成功才能提交到数据库保存,只要有一个动作失败,必须恢复修改前的状态。在ERP中,通过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实现,例如在银行存款时,先锁定账号,到存款过程结束才释放账号,保证账号与金额的一致性。二、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ERP是在MRP(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是供应链,包括3个环节:企业的采购环节、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1、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目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称为供应链(Supply Chain)。我们不是孤立地看待链上的各个企业,而是把从供应商、制造商到销售商、用户的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流程主要由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3部分构成。在ERP环境下。信息流是核心,物流是保障,而资金流则是实现的手段。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同步处理模型。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缺陷包括:基础管理薄弱、流程与制度不规范;业务处理效率低、部门职责不清晰;财务业务脱节,经营分析滞后,库存量大,信息传递速度不准时.处理需求单一。而在ERP环境下,企业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库存情况。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效管理控制销售价格,管理订单、发货、出库、开票全过程,配合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控制物料收发,随时掌握库存,做到账实相符,防止呆滞料和库存积压,减低库存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目标是:规范流程,去除人为因素,确保基础数据完善无误;减少库存量.通过JIT(敏捷制造),努力实现零库存;系统内信息准确输送。及时反馈共享,与财务系统协同工作,自动完成供需协调,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2、供应链会计处理流程的优化设计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供应链业务流程与会计处理流程融合,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利用自动凭证触发技术、业务多样化技术、引擎技术和联机事务处理技术,实现财务、业务信息协同处理,实时生成。数据信息实现数据的一方录入,多方使用,实现数据共享。其集成实现过程主要有3步:基础资料录入设计。主要完成对供应商信息、部门信息、职员信息、物料信息、计量单位信息、会计科目信息、物料供货信息等基础资料的录入,基础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必须录入准确、完整的基础资料数据。 系统参数设计。这是优化设计的关键一步,ERP系统既要保证通用性,也要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通过设置多种事务处理方法,用户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认真确定参数,实现由通用软件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化。如暂估业务处理方式的选择、预警数目的设置、多级审核的设置等。当然,这些参数设计的难易、优劣完全依赖于ERP系统本身所提供的系统参数,不同的ERP系统其参数的设计原理及操作的易用性是有很大区别的。 凭证模板设计。即设置事务处理对应的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及会计科目上的借贷关系。生成凭证是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接口,系统通过实时生成凭证,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集成,而要实现实时、自动生成凭证,凭证模板的设置是关键。当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凭证触发机制自动选择相应凭证模板,自动生成凭证。供应链的凭证模板主要有采购入库凭证模板、销售出库凭证模板、采购费用发票凭证模板、付款凭证模板、收款凭证模型、转账凭证模型等。通过执行以上3个步骤,基本能够实现与供应链业务有关的采购、生产、仓管、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集成。 ERP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集成,引擎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实时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情况,一旦金额字段发生改变。则自动触发相应代码,自动处理记账、过账业务.并为报表系统提供相关的报表数据,结果存人数据库或者以表单方式显示,同时通过其智能分析程序处理分析,向相应的管理会计报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生成决策所需的各种报表、报告等信息。三、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过程的实现网络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信息的集成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为实现ERP先进的管理目标提供了可能,供应链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业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融合为一体,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职能,从全局的角度构建整体化的供应链流程体系。下面以采购环节为例进行具体描述,其他业务与此方法相同。企业的采购环节包括获取原材料并支付现金或银行存款,通常包括下单、稽催、入库、退货、对账和付款等基本环节。按照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企业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调整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打破传统职能部门的界限。由一个人或一个工作团队来完成某一业务的所有步骤,让决策产生在信息生成的地方。 在ERP系统中记账工作也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工作人员按一下按钮发出指令,就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整个记账过程。在ERP环境下,甚至可以设置凭证审核以后由系统自动记账.其实记账操作只是指挥计算机在相应数据库中的记录上做个标志。随着ERP系统的完善,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业务情形,设置了相应的会计凭证模板与之对应,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能由系统自动生成准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或者根据单据直接登记账簿。对于采购环节应付账款的处理,遵循决策产生在信息生成的地方这一原则,在输入发票的同时系统能够自动检查有关的采购单和收货单,进行三方匹配,匹配成功即可以执行付款,而不必再等到财务部发出付款指令。即在处理业务单据的同时处理相关会计业务信息,当流程走完,则整个采购过程结束。四、结束语在传统岗位分工的情况下,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经理们将精力集中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而忽略了最终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通过优化设计,形成全局思想,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非个别最优。通过业务信息处理流程与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整合,运用集成思想,集成业务处理与会计信息处理。使会计业务和其他业务协同实现整个采购流程的最优化,加速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但要完成企业的整体目标,仅有优秀的ERP系统还远远不够,现代管理理念更加重要。

为什么说微机接口技术是组成任何微机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

1. 接口
微机接口技术是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使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进行最佳的匹配,实现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高效、可靠的信息交换的一门技术。

接口技术是把由处理器、存储器等组成的基本系统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通信的一门技术。处理器通过总线与接口电路连接,接口电路再与外部设备连接,因此CPU总是通过接口与外部设备发生联系。微机的应用是随着外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接口技术的发展而深入到各个领域的,因此接口技术是组成任何实用微机系统的关键技术,任何微机应用开发工作都离不开接口的设计、选用和连接。

实际上,任何一个微机应用系统的研制和设计,主要就是微机接口的研制和设计,需要设计的硬件是一些接口电路,所要编写的软件是控制这些电路按要求工作的驱动程序。因此,微机接口技术是一种用软件和硬件综合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技术,掌握微机接口技术已成为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微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所谓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连接的部件,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消息交换的中转站。
如:源程序或数据要通过接口从输入设备送入计算机,运算结果要通过接口向输出设备送出;控制命令通过接口发出,现场状态通过接口取进来,实现现场的实时控制等。

接口可以抽象地定义为一个部件(Unit)或一台设备(Device)与周围环境的理想分界面。这个假设的分界面切断该部件或设备与周围环境的一切联系,当一个组件或设备与外界环境进行任何信息交换和传输时,必须通过这个假想的分界面,我们称这个分界面为接口(Interface)。
I/O接口电路 也简称 接口电路,它是主机和外围设备 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部件(电路)。
接口电路的作用就是将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信号传送给CPU,CPU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加工后再通过接口传回外部设备,所以接口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数据传送控制。
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
1) 速度不匹配。
2) 时序不匹配。
3) 信息格式不匹配。(串行、并行;二进制、ASCII编码和BCD编码)
4) 信息类型不匹配。(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所谓标准接口,就是指明确定义了几何尺寸、信号功能、信号电平等的接口。
有了标准接口,可以使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厂家的数据终端和数据通信设备之间方便地进行通信。

2. 接口信息
微机接口技术
3. 数据信息
计算机中数据位数,一般:
8位、16位、32位、64位等。

计算机中数据基本类型:
数字量数据(常见的有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模拟量数据(如温度、压力、声音等)
开关量(如电机启停控制、开关断开与闭合等)。

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 数据传送方式:
并行(如打印机等)
串行(如键盘、异步通信口等)

状态信息:反映当前外设或接口 本身所处的工作状态。
计算机在I/O过程中,外部设备的数据是否准备好,外部设备是否已准备好接受数据等,都要通过一定的数据量来表示,才能实现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正确"握手"。常见的状态信息有:ready/empty/busy等。

控制信息:主要是指启动、停止外部设备的接口信息。
CPU通过发送控制信息开工至外设的工作。

4. 接口地址
CPU要和 I/O设备进行数据传送,在接口中就必须有一些寄存器或特定的硬件电路供CPU直接存取访问,这就是接口电路。
为了区分不同的接口电路,也必须像 存储器一样给他们编号,这就是接口电路的地址。这样 CPU就可以象访问存储单元一样按地址访问这些接口电路,从而与外设发生联系。

一个接口电路中根据需要可能有多个存储器,如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命令寄存器等,为了区别他们,也给予不同的地址,以便CPU能正确找到它们。为了将这些地址和存储器地址相区别,称它们为接口地址。
CPU通过这些地址向接口电路中的 寄存器 发送命令,读取状态和传送数据。
有时,也将上述提到的接口中可被CPU直接访问的一些寄存器 称为端口。一个接口常常有几个端口,如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命令端口等,每个端口的地址叫端口地址。
如何实现 这些 接口地址、端口地址的访问,就是I/O地址的寻址问题。

在接口电路中,一般 一个端口 对应 一个寄存器,
也可以 多个寄存器。
此时,由 内部控制逻辑 根据 程序指定的I/O端口地址和数据标志位选择不同的寄存器进行读/写等操作。因此,CPU在访问这些寄存器时,只需指明它们的端口,不需指出是什么寄存器。
我们在输入/输出程序中,也只看到端口,而看不到相应的具体寄存器。也就是说,访问端口就是访问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这些端口可以是输入端口,也可以是输出端口,还可以是双向端口。

端口寄存器 或 部分端口线 与 I/O设备直接相连,完成数据、状态及控制信息的交换。这样,I/O操作实质上转化为对I/O端口的操作,即CPU所访问的是 与 I/O设备相关的端口,而不是I/O设备本身。
对I/O端口的访问,则取决于I/O端口的编制方式,即I/O编制。常用的编址方式主要有 I/O端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制和 I/O端口与存储器分开独立编址。

5. I/O接口的功能
1) 数据缓冲功能。
2) 设备选择功能。 (通过 接口的地址译码对外设进行寻址。)
一般,通过 高位地址产生 外设的片选信号,
地位地址作为 芯片 内部寄存器或锁存器寻址,
以选定所需的设备,只有被选中的设备才能与CPU交换数据信息。
3)信号转换功能。
由于外部设备所需的控制信号和所能提供的状态信号与计算机能识别的信号往往是不一致的,特别是连接不同公司生产的芯片时,进行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信号的转换包括:时序的配合、电平的转换、信号类型的转换(模拟量变数字量或数字量变模拟量)、数据格式的转换(并行变串行或串行变并行)等。
4)提供信息交换的握手信号。
CPU对外设的各种命令和数据都是以代码的形式发送到接口电路,再由接口电路解读后,形成一系列控制信号去控制外设。为了CPU与外设之间的联络,接口电路要提供寄存器或锁存器“空”、“满”、“准备好”、“忙”、“不忙”等状态信息,以便程序能够了解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到外设或从外设读取数据。
5)驱动功能。
由于计算机总线的信号驱动能力有限,当要连接多台外部设备时,总线资源可能不够。利用接口电路可以提高总线的负载能力,使一个接口与多台外部设备相连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6)中断管理功能。
当外部设备需要及时得到计算机的服务时,特别是一些随机需要与CPU交换信息的外设,就要求接口设备具有中断控制管理功能。此时,接口为计算机(CPU)处理有关中断事务,如提出中断请求,中断优先级排队,提供中断向量等。这样既加快了计算机对外部的响应速度,又使CPU与外部设备能并行工作,从而提高了CPU的效率。
7)可编程功能。
所谓可编程,即可以用程序来改变接口的工作方式。目前大多数接口芯片是可编程的,这样在不改动硬件电路的情况下通过修改接口驱动程序就可以改变接口的工作方式,从而大大增强了接口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接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6. 接口的分类
6.1 按接口的功能划分
1) 人机对话接口。这类接口 主要 为 操作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如键盘接口、显示器接口、图形设备接口和语音输入输出接口等。
2) 过程控制接口(I/O接口)。
传感器接口,输入各种外界信息。
控制接口,输出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控制信好。
3) 通用外设接口(标准接口)。
这类接口是通用外设 与 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6.2 按接口与总线的关系划分
接口是某一部件与总线的联系,它与总线密切相关。
1) 元件级接口。
是计算机系统 内部 某一 具体元件 如:存储器、定时器、中断控制器等 与 内部总线之间的联系。
焊接?
元件级接口 是 接口电路的基本部分,任何档次的接口都必须涉及元件级接口,因为它是实现各种接口电路的基础。元件级接口电路比较简单看,特别是现代LSI接口芯片均与CPU兼容,只需外加译码器电路等即可直接与CPU相连。
2) 插板级接口。
插接?
插板级接口又称系统内接口,它是 系统某一部分 与 系统内总线之间的一切联系。如键盘接口、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磁盘驱动器接口等。这种接口都比较复杂。
3) 系统间接口。
系统间接口又称 通信接口,是计算机系统 与 另外一系统或智能设备之间的 联系,因这种联系 不外乎就是数据的通信联系,故称之为通信接口。
数据通信都是 通过总线传输的,因此通信接口 是 一种总线与另一种总线之间的接口,即计算机系统总线与通信总线之间的接口。如:RS-232C接口、IEEE-488接口、USB接口等。

7. I/O接口的实现方式
7.1 整体方式
将控制系统制作成一个独立的装置,在这种方式中,计算机(CPU)与看I/O接口是安装在同一块印刷线路板上的。
例如:用单片机开发的系统 或 单板机计算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也比较低。由于接口装置与CPU是做在一起的,一旦系统开发完成,就不能轻易改变。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小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特别是嵌入式系统中。
7.2 板卡方式
利用计算机的扩展功能,将 I/O接口装置 按照计算机扩展槽的标准开发,并根据实际需要制成 多种类型的板卡,有的板卡同时包含了 A/D和D/A 功能。
板卡直接插在个人计算机的扩展槽上,板卡通过总线与计算机互联和传输信息。
7.3 模块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将各种I/O功能以模块的形式来实现。I/O模块与计算机之间 以及I/O模块与I/O模块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很灵活。
例如,可以采用双绞线 连接或 同轴电缆连接,也可以采用并行总线(底板总线)连接。 关于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关键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关于安卓系统硬件接口测试工具的信息
下一篇:关键系统接口设计规范要求(接入系统设计规范)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