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单机接口限流处理方案
274
2023-01-11
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决定用Apifox写接口自动化测试用例,于是研究了这个工具的具体实践,下面把最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方便回看。
Apifox它是集:接口文档管理、接口调试、Mock、接口自动化测试于一体的全流程集成工具,覆盖从开发-测试-管理等环节,等同于 Postman + Swagger + Mock + JMeter几款工具功能累加。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1json path语法及使用
2.参数化使用
3.结果验证
JsonPath语法要点:
$ 表示文档的根元素
@ 表示文档的当前元素
.node_name 或 ['node_name'] 匹配下级节点
[index] 检索数组中的元素
[start:end:step] 支持数组切片语法
** 作为通配符,匹配所有成员**
.. 子递归通配符,匹配成员的所有子元素
(<expr) 使用表达式
?(<boolean expr)进行数据筛选
直接从返回结果中获取第一个元素
从返回结果中获取iata=3Q的子节点中的id号
1.用两个{}的形式来传参,如{{flightId}}
2.如果提取变量是列表形式,可以取其中某一个,如{{flightId[0]}}
3.可以选择右侧的“魔法棒”动态值来选择变量/常量或动态变量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1.设置环境
2.设置变量
3.自定义脚本写法
4.python脚本调用
在界面的右上角,是 环境管理 的入口,选择管理环境后进入。
可以在左侧新建或删除环境,右侧可以对某个环境进行编辑。
如果在系统测试时需要多个系统来测试,可以在添加默认服务的基础上,再添加其他系统的URL,在编写对应的接口时,手动选择对应服务信息。
根据需要,可以在页面右上角,快速切换为你所需要的环境。
打开环境管理(软件右上角设置形状的按钮),选择全局变量 tab。
1.添加一个名为my_variable的变量,将本地值设置值为hello,点击保存。
2.打开一个接口,在运行 tab (或接口用例)的参数值里输入{{my_variable}}即可引用该变量。
3.点击运行按钮,发送请求,实际运行的时候系统会将{{my_variable}}替换为hello,然后发出请求。
本地值和远程值的区别:
1.所有使用到变量的地方,实际运行的时候都是读写本地值,而不会读写远程值。
2.本地值仅存放在本地,不会同步到云端,团队成员之间也不会相互同步,适合存放token、账号、密码之类的敏感数据。
3.远程值会同步到云端,主要用来团队成员之间共享数据值。
4.注意:由于本地值仅存放在本地,使用一些清理软件清理 Apifox 文件缓存会导致本地值被清空,请务必注意。
变量类型:
1.环境变量是最常用的变量,同一个变量可以在不同的环境设置不同的值,变量值会跟随环境切换而改变。环境变量在环境管理模块设置
2.全局变量 使用方法类环境变量类似,但全局变量不会跟随环境切换而改变。
3.临时变量 仅在单次运行接口用例或测试管理里的测试用例或测试套件过程中有效,不会持久化保存。
使用方式:
以下两个环节可添加脚本:
在将请求发送到服务器之前,使用前置脚本。
收到响应后,使用 后置脚本(断言测试)。
接口请求的执行流程如下:
[全局前置脚本] - [分组前置脚本] - [接口前置脚本] - [发送接口请求] - [返回接口结果] - [全局后置脚本] - [分组后置脚本] - [接口后置脚本]
调试脚本:
调试脚本可以在 前置脚本 和 后置脚本里编写,使用console.log('hello')方式将调试信息写入控制台,打开 控制台 即可查看。
使用python进行前置脚本编写:
第三步:python环境变量配置完成后重启电脑和apifox
第四步:前置脚本编写
基于属性的测试 会产生大量的、随机的参数,特别适合为单元测试和接口测试生成测试用例
尽管早在2006年haskell语言就有了 QuickCheck 来进行”基于属性的测试“,但是目前来看这依然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参考资料有限,本文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在过去的测试实践中,执行测试时通常需要明确的内容(Value):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判定树“或者”判断表“来表示,然后测试的执行过程变成了这样
可以称为 基于表的测试
在最初,这给了我们测试的方向,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
你要足够多的"X-Y" 才能可能覆盖到隐蔽的bug。
这里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不是yes,那么 基于属性的测试 就是你需要掌握的东西!
基于属性的测试和基于表的测试,最大的区别可以这样描述:
vs
于是利用工具生成大量的X类数据,进行测试,并验证结果是否Y类。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工具来实现,比如:
本文以python为例进行演示:
假设有add函数,接收两个类型整数参数,并返回它们的相加结果
首先写出一个简单的测试用例
正如前面所说,一个这样的用例,根本没信心覆盖全部的场景,例如:
所以接下来怎么办?
改为基于属性的测试
执行结果
由结果可知,工具根据 参数是整数 这一规范,自动生成、执行了大量的测试用例
接口测试和函数的单元测试非常相似:
此外接口文档作为前后端、甚至测试开发的对接窗口,对参数的要求约定的更加细致,
以OpenAPI为例,每个参数可以有以下属性:
于是为接口生成符合要求的参数就变得可行了,举个例子:
这是以unittest为例进行封装的结果,只需要在TestCase中指定openapi的内容(或路径),
启动测试框架时,会自动读取、解析接口文档,并生成测试用例
下面是部分执行日志,可以看到对接口发送了随机参数,并获得返回值
文章来自https://www.cnblogs.com/dongfangtianyu/p/api_test_by_pbt.html
关于自动编写接口测试用例和自动测试及接口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自动编写接口测试用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自动测试及接口技术、自动编写接口测试用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