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研发管理平台未来趋势,以及研发管理提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研发管理平台未来趋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研发管理提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综合管理平台未来发展趋势?
在回答有关 ”产品的未来趋势“ 问题之前应该了解综合管理平台是什么?产品主要解决什么需求?顺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题主也许就能追溯到产品开发的初衷以及迭代趋势
1, 首先,综合管理平台是什么?
综合管理平台是综合了景区资源管理、景区设备管理的系统平台,如果应用在工业,一般包含了诸如流程管理、设备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等等,如果是在旅游行业,那么正如前言提到的主要为了解决景区资源以及设备的集中管理,达到提升园区管理效能的目标。(工业的综合管制比较复杂,但在实现目标上和旅游行业的基本一致,在这里我仅以后者展开。)
2,综合管理平台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者痛点需求?
如今旅游行业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项目重复建设
重复建设主要体现在线路重复建设、前后期工期无法衔接、硬件重复采购。原因在于前期没有规划好、资料没有保管好、人员变动不知道原来情况。项目重复建设带来很多隐秘的未知风险,这些风险往往只有情况发生时才知道,其中以“易被供应商绑架或重新建设“问题最甚。
问题二:各系统独立,导致信息孤岛以及数据交互问题
原来一个系统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特别是现在产品应用越来越多,移动端、PC端等等,而且人的思维又具有一种惰性,一套系统一个用户名和密码会加重人的记忆负担,久了就容易忘记;一套系统一个用户名和密码还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后期的报表各自独立无法合并,导致各项数据彼此孤立,后期无法做旅游大数据分析,而随着旅游行业发展,大数据分析是未来景区必须进行建设的。
问题三:缺乏对景区的智慧化建设进行规划
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按规划建设,就会出现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因此智慧景区建设最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和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而其中,“管网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预算编制”是智慧景区规划的三大主要成果输出。但目前该项做的好的景区为数仍旧不多。该问题和上述两个问题又相关关联,容易恶性循环。
问题四:设备等建设投入无法获知资源利用情况
旅游景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多厂家合作,往往会有重复建设或者资源浪费的问题,且项目对接人员有时候不固定;而景区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人员变动,在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缺失或者遗漏,花了大代价购置了品质优良的设备,但实际使用中哪些设备正常运作哪些设备故障需要维护往往无法及时获知.....这些人员变动或者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都会导致景区人力资源的浪费。
当然这里无法详细列举所有问题细则,但以上列举是目前景区面临到的最头疼的四个问题。
有需求才有市场,每个新产品的诞生必然有一个核心需求和多个子需求。
3,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的解决之道
针对以上三大智慧景区建设问题,综合管理平台是如何解决的?即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如何解决“项目重复建设”、“各系统独立,导致信息孤岛以及数据交互问题”、“缺乏对景区的智慧化建设进行规划”和“设备等建设投入无法获知资源利用情况”等问题?
一张图管理:综合管理平台把系统建设的设备都标注在地图上,方便景区决策人员判断合理性。如:一期监控安装的点位,二期监控安装的点位。因为地图与安装的点位匹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理位置校验是否需要安装。
资源管理:景区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人员变动,在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缺失或者遗漏。景区管理人员通过将重要资料备份到“资源管理”功能中,即使出现频繁的人员任职变动,也不会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线路管理:可以把各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线路在地图上标注说明,方便维护人员知道线路资源和维护情况。避免线路重复建设。
采用了“一张图”概念,资源一张图管理、设备一张图控制。通过图层加载的方式把景区基础信息(如厕所、医疗点)、智慧景区各子系统(如监控、广播)展现在景区地图上。
后台统一登录、设备统一管理。通过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可以操作对接的全部系统,原来一个系统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管理不方便。通过设备管理模板可以看到各系统的硬件使用情况,可做资源分析。
数据交互、系统联动:防止信息孤岛,应用自动触发。如客流预警,可自动触发监控、广播、巡检。
各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实现系统数据可视化,展示多样化(如仪表盘、曲线图、柱状图等)。
通过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记录,做到管理可追溯。(如安全预警几次、事故解决效率、设备频率等)
4,综合管理平台产品将会如何演进?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虽然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已基本囊括了景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必须满足的管理与服务需求,但时代在发展,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演进和增加。从当前的整体建设来看,私以为在未来,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这一景区综合管理利器将会有以下趋势:
趋势之一:更为精准的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展示;
旅游大数据分析是未来景区建设的必要条件,从用户来源地分析、交通工具分析等基础维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慢慢的,精确的用户模型构建以及用户画像描绘将能更好地让景区营销推广走向集约化和精细化。数据驱动型的营销推广才能真正将用户需求挖掘出来,并以实际的项目建设或者解决方案来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游玩体验;
趋势之二:对接社会化媒体渠道,渠道推广、渠道维护和舆情监测并行;
要做到精细化的渠道推广,一个渠道一个运营固然是最好的,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运营方面的成本较高且培养成本也很高,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发展就是为了更高地解放劳动力,或者更好地服务人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提升。因此对接社会化渠道,渠道推广、渠道维护以及舆情监测并行也很可能是一大趋势,并且该项目前已经有服务商致力去开发,值得期待。
以上仅为个人的粗浅认识,题主可以综合多个答案,然后自己判断,这样也许可以得到更为细致准确的答案
科研管理职能在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和趋势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诸多问题。高等学校“两个中心”思想的确立,尤其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各校都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一)创新组织管理新模式,解决有限的人力资源与日益增多的科研项目之间的矛盾
一是建立平衡矩阵管理模式,实现由“弱”到“平衡”的优化。
变弱矩阵式组织为平衡式矩阵组织,是加强项目线,使项目线和职能线均衡发展的必要举措,目的是达到协作配合、运行高效、资源共享、人才全面成长。设计所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机构。建立由行政系统和总师系统共同组成的类似决策委员会的机构,进行全所范围的项目选择、项目优先级决策、项目级考核、运行中重大问题的决策。2)加大高素质项目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并通过适当的对外合作,进一步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快基层科研管理者的技术思维向管理思维的转变,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协作意识。3)科学的绩效考核。目前设计所采用的当量工作量评估法,对于改进改型的型号采用横向类比的方法还是比较合理,但对新研型号和创新类工作的工作量评估,难度较大,关键是缺样本和标准。今后项目主管宜对实际工作进行掌控,并引入技术创新度评价参数,由主管副总师或专业副总师给出评估系数。
二是探索流程(价值流)嵌入组织管理新模式,为未来实施创造条件。
内嵌流程型的组织结构为解决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不足这一问题开辟了广阔空间。与传统职能式组织管理、项目式组织管理、矩阵式组织管理不同,内嵌流程式组织管理将“一个组织是一个整体、一项业务是一种流程”的理念植入企业文化,认识到部分结果好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好,在全员思想意识领域树立“全流程观”。建立“全流程观”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流分析。而价值流是从原材料转变成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一个完整的价值流包括增值活动、必要但不增值活动、不增值活动。对整个价值流进行管理,就是要消除不增值活动,尽量减少必要但不增值活动。
目前先从广泛宣传“流程文化”做起,为未来实施创造条件。教育广大员工,要站在全流程高度,用流程视角来审视每一项工作,只有不断用Why来拷问推敲每一个环节,才能接近流程的最优境界。接下来应从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流程分析、改进、效果评价的路径和方法。流程的各个环节必须增值,流程运行必须高效。最终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注入研发流程新元素,适应新产品研发需求
目前首先创造一些必要的基础条件。具体实施的方法是:第一,组建工作团队。在设计的一开始,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涉及的人员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跨部门、多学科的工作团队。团队成员一起并行协同工作,确定产品性能,对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配试验等上下游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并行交叉设计。第二、搭建技术平台。一是完整的公共数据库,集成并行设计所需要的诸方面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并且以统一的形式加以表达。二是支持各方面人员并行工作、甚至异地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时、在线地在各个设计人员之间沟通信息、发现并调解冲突。三是切合实际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和软件,可以由一个设计方案预测、推断产品的制造及使用过程,发现所隐藏的阻碍并行工程实施的问题。
对于形成新的研发流程,设计所一是规定各类产品每一阶段的核心活动及每个里程碑的基本要求。每个具体型号的阶段数和里程碑数应根据产品的类型、风险和用户需求的急迫性等进行剪裁。二是注入研制程序新元素,适应新产品的研发特性。在现有的流程中,增强“V”型迭代设计理念,强调精细化设计,将优化设计、仿真设计等先进设计工具和手段有效融入现有流程中。
(三)逐渐推行多项目管理理念,缓解资源紧张局面
一是实施分层管理,夯实多项目管理的基础。
分层管理一般包括两个层次的排序与选择。第一个是战略层次的优先排序,即以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基本准则,对潜在机会进行的排序,优先选择。这种排序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于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直接或间接项目机会要优先选择与排序。第二个是战术层次的优先排序。按照项目周期的紧迫程度,确定这些项目的优先级。级别越高者越应优先完成,在项目资源的分配上也应当适当地优先安排。
二是做好综合计划管理,完善多项目管理的手段。
在资源充足条件下,对多个项目的计划同时管理,可以先按照关键路径法分别确定每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然后由项目网络图中关键路径最长的那一个项目的总工期来确定所有项目的计划完工时间,最后根据这个计划完工时间来逆推出每一个项目各任务的进度计划。对于资源缺乏条件下的多项目计划管理,可以考虑在多项目内部进行任务排序的协调,在不影响关键路径最长的那一个项目研制周期的前提下,作出计划进度调整安排。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把握多项目管理的重点。
多项目的资源管理是将有限的资源在多个项目间进行优化配置,用以最大化满足不同项目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中枢,它需要在符合设计所战略的前提下,找出资源需求与资源约束的最佳平衡点,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低代码开发平台领域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T媒体发布的2020年中国低代码平台指数测评报告了解到,低代码概念自2018年起在国内关注度持续攀升,资本的热钱与逐风的玩家不断涌入低代码赛道,市场规模也在显著性增大。同时,低代码玩家大多具备其他成熟业务,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以支持低代码业务持续运营。因此,短期内低代码市场将维持高速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头部大企业依然是低代码平台市场的主要对象,腰部用户群较小,从长期看市场可能会较快进入品牌兼并阶段。
低代码平台行业报告同时也揭示了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竞争格局、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天翎MyApps平台在中国低代码平台市场竞争格局中处于头部地位!市场渗透指数位居前四,在零几年起步的最早从事快速开发平台研发和应用的厂商中更是位居首位!此外,我们报送的“项目管理一体化平台”案例在众多候选中获得专家组一致认可并作为典型低代码平台应用案例进行示范宣传!这些都是天翎17来深耕低代码平台领域绝对实力的彰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而非一蹴而就,面对低代码开发平台选型过程中的各种误区,我们提炼了“铁三角”选型模型供广大同仁和企业朋友借鉴参考:
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五部委报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中国计算机报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但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 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
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
IT行业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数据是从2004年5月1日到2005年1月18日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26%)、上海(17%)、深圳(6%)、广州(5%)以及天津等城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包括电子??微电子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平均年薪为48337元。
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属高薪行业。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7.72%;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3.48%。
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58907元,深圳紧随其后,为58886元,北京第三,为55608元。接着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广州、苏州等地。
技术、管理高薪对垒项目管理收入最高
在IT业的各主要职位年薪排名中,技术、管理类职位高薪对垒,其中项目管理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
排名居前10位的职位薪资状况下表,表格同时还列出了IT业与各行业总体薪资状况相比较的情况。
学历经验决定薪资 MBA平均年薪近9万
学历与经验是决定IT人薪情的两大因素。学历上看,基本符合学历越高年薪均值越高的趋势,MBA薪资均值达到了88721元,逼近9万元,超过博士位居首位;博士其次,为83341元;从第三位开始依次是硕士77580元;本科53361元;大专33727元;大专以下20697元。
从工作经验看,同样符合薪水与经验积累成正比的原则,工作3年和5年也分别能实现薪水的一个飞跃。工作1年者平均年薪为36380元;3年者为53987元;5年者达到了69300元;10-15年可以达到74074元。
另外,目前国内IT企业的薪资水平与外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外企工作的中国雇员的薪酬仍是业内高薪标志。但与最初进入中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外IT公司已经比较了解中国的薪酬水平,薪酬给予趋于理性。同样的,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加快,在薪酬方面,也在逐渐向国际公司看齐。目前两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今年薪资小幅增长研发职位涨势较好
就目前状况看,无论国内环境,还是国际趋势,对IT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职业专家分析认为,IT业的总体薪资预计年内不会出现大幅提升,增长幅度将在10%-15%左右。
由于研发人才短缺凸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纷纷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预计研发类及技术类人员的薪酬将超过项目管理类人员,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将在11万元左右;另外,受IC芯片产业发展的拉动,系统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的薪酬也将有所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资深技术人才的身价也将飙升;互联网的复苏则同样使其从业人员的薪资迎来回暖。
行业发展催生新机新岗位有高薪优势
行业变化可以为职场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也不断地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2005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者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由于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竞价BD经理、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十分红火。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
另据中华英才网统计数据,今年IT兼职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6%,市场极为火爆。目前IT业对兼职人才的需求已经占到整个兼职市场的25%左右,雄居兼职需求第一把交椅。而由于兼职一般以短期的项目工作等形式出现,IT兼职从业人员的薪水也水涨船高。
虽然2005年IT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薪资水平较去年却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总体来说,在IT行业中,有很多细分的行业,而不同的细分行业,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呈现出高低两极分化,冷热不均的状态。
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在IT行业中,月薪上万元的,占有较小的比例;月薪在5000-8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14。3%,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1。25%,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8。7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5。6%;月薪在3000-5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9。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8%,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6。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月薪范围在3000元以下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4。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2%。
相反,2005年将出来的一些IT就业亮点,如需求旺盛的网络安全人才、游戏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研究人员等,薪资会相对较高。就拿网络游戏人才来说,最为缺乏的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只要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C或C++编程,熟悉Win32/VC++开发平台或Lunix/Unix开发平台;熟悉TCP/IP、Socket编程或MySQL、Oracle数据库;有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分析能力、规范的编程风格;有个人作品和良好英文技术资料阅读能力者优先。这类人员月薪一般都有万元以上,属于“金领”一族。此外,游戏策划人员、美工等也是热销的职位。有经验的策划人月薪也能达到上万元,而资深的美工如果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俱佳,最高月薪能达到2-3万元,而一般美工月薪维持在4000-5000元。
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IT行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就业形势利好,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IT人,每一个求职者就只有凭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了。
IT培训市场状况
随着IT业的发展,我国的IT培训业也得以迅速成长,其中,个人IT培训在整个培训市场中占居了主导地位,其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IT教育及培训市场的全局。因此,个人IT培训如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悉,国内IT人才的培训模式目前主要有学历教育,厂商教育,职业教育三种。学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讲究的是理论和系统,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厂商教育是一种产品销售的前期行为,严格的说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商业行为,侧重对产品,技术的培训;职业教育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人才在就职,技能,岗位方面的训练,是一种应用教育。但是,除了阿普泰克,NIIT两个印度模式之外,国内始终没有出现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的“IT工程师”T型人才“培训计划”意在填补这一空白。据介绍,这一培养计划将IT人才标准锁定在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培训力量的参与也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软件人才供应和人才结构。
职业通用派的典型代表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与清华IT工程师认证培训,北大青鸟直接引用印度的培训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而诸如M icrosoft认证、Cisco认证、Oracle认证这样的厂商派培训,由于随着其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展,情况可以说是不愠不火。受利益的驱使,目前这类培训认证不时暴露出一些考试“黑幕”。
事实上三大流派的培训分别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因此在招生上也形不成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职业通用派培训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括高中毕业生,可以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系统的计算机“入门”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根据学员实际需要,部分培训机构还能给有基础的学员提供高端的IT培训。
对于厂商派培训认证,则是对厂商的技术使用者的能力认证,培养某个厂商产品的技术专家,更多的是面向厂商产品的应用。微软认证是最具代表性的厂商派认证,这类培训对培训对象的起点有较高要求,需要对该厂商的产品和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这使得一些初入门者觉得高不可攀。以目前参加认证人数最多的M C SE认证来说,参加者一般都是微软产品技术的使用者或准备使用者。而要考一个MCSE证书,如果参加专业辅导班,大约需要5天时间的课堂培训日,每课堂日的培训费一般在300-500元之间,另外还需要大约500元的考试费。当然正如前文是所提到的考证黑幕,目前市场上也可以找许多低于这个价格的培训,但消费者在选择时就不能不考虑培训商所能提供的培训质量了。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说,时下IT培训认证机构铺天盖地地扩大授权中心,这种盲目的“圈地”,将袭扰目前IT培训认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不具备培训资质的“黑”机构有机可乘。IT培训认证市场不顾质量、只重数量的苗头值得重视。授权点越铺越大,多了就难管,培训认证质量就会因此而下降。教育虽然也是产业,但它与其他行业不同,更应强调社会效益。
决胜“十三五” 迎战“十四五”云内动力加速向未来
中国 汽车 报 姚会法
2020年12月15日,以“新自信、新格局、新征程”为主题的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内动力”)2021年合作伙伴大会召开。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云内动力董事长杨波在致辞中表示,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云内动力及时应对,快速复工复产,2020年1 11月累计销售发动机53.87万台,成绩斐然,尤其是德威(DEV)系列发动机更是表现亮眼,成为了高端动力的代表。
实力领跑 开启国六动力发展新时代
“目前,云内动力销售的国六产品已超3万台,其中交到用户手中的超过2.8万台,并且在汽油、柴油以及混合动力市场都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和布局,产品覆盖从皮卡、轻卡到中卡、重卡的动力需求。”云内动力副总经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昆明技术中心主任宋国富介绍称,在2020年排放标准升级及疫情暴发的影响下,云内动力抓住机遇,自力更生,提升产品品牌、丰富产品平台、产销量突破 历史 新高。
特别是在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的推动下,云内动力在柴油机、汽油机、混合动力及国六后处理系统上取得了技术突破,德威(DEV)系列国六产品谱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排量涵盖2.0 6.7L,全面满足用户需求。
据悉,面对国六阶段的挑战,云内动力在变革中抓住机遇,不断进行产品性能的迭代升级,把产品做精、成本做低,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为用户提升增值服务,相关产品在NVH、油耗经济性、耐久性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持续的优化。
“未来,云内动力将继续保持 探索 精神,结合行业形势及市场布局,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将云内产品打造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宋国富说。
据了解,目前云内动力国六产品的相关公告目录已突破7000个,在四缸机产品中位居前列,车型覆盖了微卡、轻卡、中重卡、工程车、专用车等全系列商用车型。
除国六柴油、汽油发动机外,云内动力还推出了混合动力系统:DR70增程器、DH68复合动力分流深混动力总成和DH45输入动力分流深混动力总成;在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方面,云内动力YN30NF、D45NF已成功投放市场;在后处理系统中,云内动力的恒和国六后处理系统实现批量投产,迈入了国六排放控制的新征程。目前,恒和国六后处理系统年产能已达20万套,“十四五”期间年产能有望达到150万套,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驾护航。
全面提升 2020年预计销量60万台
“2020年,云内动力预计实现发动机销量60万台。”回顾过去一年的表现,杨波表示,2020年云内动力在产品方面,始终紧跟市场形势、主动接受应用场景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和难点;围绕排放、油耗两大法规主线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实现了产品“平台化、标准化、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积极开展国六机的推广。
在质量方面,云内动力持续保持“绝情抓质量到工序”的高压态势,把产品质量定位为云内动力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推行“零缺陷、零损失”管理,以“三个一致性”为主线,以“四个零”为目标,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提升产品实物质量,降低内外部质量损失,实现了德威(DEV)系列发动机水平超过合资品牌产品的目标。
在服务方面,云内动力强化售后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国六服务能力的提升,全面启动“智慧后服务”系统建设,全方位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及时、精准、优质的服务。据介绍,目前云内动力已有1800余家服务站,具有国六维修服务能力的达1600多家,形成了集产品销售、客户服务、配件供应、技术支持和信息收集为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本次大会上,云内动力还正式启动“智慧后服务”模式,将智能化的发展赋能于服务用户,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管理方面,云内动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体系,围绕“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的工作主线,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秉承“将产品做精、将成本做低”的理念,提质增效降本,在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为用户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在品牌方面,云内动力大力提升品牌价值,其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和产品策略,为市场和用户提供性能一流的发动机产品,让所有合作伙伴共享云内动力的品牌价值,致力于将德威(DEV)系列发动机打造成中小缸径高端动力引领者。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杨波强调,站在“十四五”的起点,面向更长远、更美好的未来,云内动力将站在全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格局,开启全新的发展征程,为整车企业、终端用户提供更精准、更系统的动力解决方案。
砥砺前行 两化融合描绘“十四五”新蓝图
提到云内动力,就不得不提德威(DEV)系列发动机。作为商用车中小缸径发动机的重要代表,其在云内动力远高于行业增长速度的基础之上再创新高。从2008年正式投入市场到2018年销量突破50万台,再到如今销量突破100万台,德威(DEV)系列发动机已成为国内中小缸径发动机高端动力的引领者。
“云内动力的一次次突破,离不开每一款产品的积淀和创新。”云内动力总经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代云辉表示,放眼整个“十三五”期间,云内动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2016年销量同比增长45.51%、2017年同比增长14.54%、2018年同比增长3.11%、2019年同比增长12.7%。
在动力总成方面,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 汽车 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云内动力致力于“新动力总成核心”和“平台软件开发系统技术核心”研发,打造燃油系统、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软件核心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等动力解决方案,以昆明为中心形成“一部五中心,集研发、生产、销售、网络服务系统为一体,推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条曲折的增长之路,凝聚着云内动力人辛勤的汗水,也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不管未来道路多坎坷,云内动力将砥砺前行。”代云辉表示,云内动力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云内动力。其中,在研发管理平台上以PDM为核心,打造数字化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研制周期缩短在30%以上;在运营管理平台上,以ERP系统为核心,打造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产品按时交付率达到99%;在制造管理平台、售后服务平台以及质量管理平台上,持续创新、提升各项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力为客户带来最增值的产品与服务。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行业在变,市场在变,云内也在变。”代云辉强调,“‘十四五’期间,云内动力将以‘数字云内’为战略引领,结合‘制造强国’,按照‘一条主线’,运用‘两个手段’,抓住‘三个核心’,发展‘四个产业’,推进‘五个共享’,实现‘一个目标’,打造成集‘技术研发 制造 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关于研发管理平台未来趋势和研发管理提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研发管理平台未来趋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研发管理提升、研发管理平台未来趋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