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接口测试get和post有什么区别?
GET:用于获取数据。
POST:用于修改数据。
一.GET和POST与数据如何传递没有关系
GET和POST是由HTTP协议定义的。在HTTP协议中,Method和Data(URL, Body, Header)是正交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使用哪个Method与应用层的数据如何传输是没有相互关系的。
二.HTTP协议对GET和POST都没有对长度的限制
HTTP协议明确地指出:HTTP头和Body都没有长度的要求。而对于URL长度上的限制,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1. 浏览器。据说早期的浏览器会对URL长度做限制。据说IE对URL长度会限制在2048个字符内(流传很广,而且无数同事都表示认同)。但我自己试了一下,我构造了90K的URL通过IE9访问live.com,是正常的。网上的东西,哪怕是Wikipedia上的,也不能信。
2. 服务器。URL长了对服务器处理也是一种负担。原本一个会话就没有多少数据,现在如果有人恶意地构造几个几M大小的URL,并不停地访问你的服务器。服务器的最大并发数显然会下降。另一种攻击方式是,把告诉服务器Content-Length是一个很大的数,然后只给服务器发一点儿数据,哪怕你有超时设置,这种故意的次次访问超时也能让服务器吃不了兜着走。有鉴于此,多数服务器出于安全稳定方面的考虑,会给URL长度加限制。但是这个限制是针对所有HTTP请求的,与GET、POST没有关系。
所以对于GET和POST,他们只有一点根本区别,简单点儿说:
一个用于获取数据。
一个用于修改数据。
参考资料
知识库.博客园[引用时间2018-1-9]
接口测试get和post的区别
一、区别与应用
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 Form中
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的get和post方法
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分别对应
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了HTTP协议中的GET和POST方法。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1、Get是用来从服务器上获得数据,而Post是用来向服务器上传递数据。 2、Get将表单中数据的按照variable=value的形式,添加到action所指向的URL后面,并且两者使用“?”连接,而各个变量之间使用“”连接;Post是将表单中的数据放在form的数据体中,按照变量和值相对应的方式,传递到action所指向URL。 3、Get是不安全的,因为在传输过程,数据被放在请求的URL中,而如今现有的很多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或者用户代理都会将请求URL记录到日志文件中,然后放在某个地方,这样就可能会有一些隐私的信息被第三方看到。另外,用户也可以在浏览器上直接看到提交的数据,一些系统内部消息将会一同显示在用户面前。Post的所有操作对用户来说都是不可见的。 4、Get传输的数据量小,这主要是因为受URL长度限制;而Post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所以在上传文件只能使用Post(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将在后面的提到)。 5、Get限制Form表单的数据集的值必须为ASCII字符;而Post支持整个ISO10646字符集。 6、Get是Form的默认方法。 二、从HTML中发送数据,在ASP中如何接收? 在form表单的action属性值里面有一个相对路径指向asp文件。就是用这个asp文件来接收和处理的
表单中的get和post的区别
表单提交中get和post方式的区别有5点
1.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post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
2.get是把参数数据
队列加到提交表单的ACTION属性所指的URL中,值和表单内各个字段一一对应,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是通过HTTPpost机制,将表单内各
个字段与其内容放置在HTML HEADER内一起传送到ACTION属性所指的URL地址。用户看不到这个过程。
3.对于ge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变量的值,对于pos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Form获取提交的数据。
4.get传送的数据量较小,不能大于2KB。post传送的数据量较大,一般被默认为不受限制。但理论上,IIS4中最大量为80KB,IIS5中为100KB。
5.get安全性非常低,post安全性较高。
HTTP请求:get与post
HTTP请求:get与post方法的区别
HTTP
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 get 和 post。事实上 get 适用于多数请求,而保留 post仅用于更新站点。根据
HTTP 规范,get 用于信息获取,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所谓安全的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换句话说,get
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幂等的意味着对同一
URL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完整的定义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严格。从根本上讲,其目标是当用户打开一个链接时,她可以确信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没有改变
资源。比如,新闻站点的头版不断更新。虽然第二次请求会返回不同的一批新闻,该操作仍然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因为它总是返回当前的新闻。反之亦然。
post请求就不那么轻松了。post 表示可能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仍然以新闻站点为例,读者对文章的注解应该通过
post请求实现,因为在注解提交之后站点已经不同了(比方说文章下面出现一条注解);
在FORM提交的时候,如果不指定Method,则默认
为get请求,Form中提交的数据将会附加在url之后,以?分开与url分开。字母数字字符原样发送,但空格转换为“+“号,其它符号转换为%XX,
其中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或ISOLatin-1)值。get请求请提交的数据放置在HTTP请求协议头中,而post提交的数据则
放在实体数据中;
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有1024字节,而post则没有此限制。
在表单里使用”post”和”get”有什么区别
在Form里面,可以使用post也可以使用get。它们都是method的合法取值。但是,post和get方法在使用上至少有两点不同:
1、get方法通过URL请求来传递用户的输入。post方法通过另外的形式。
2、get方式的提交你需要用Request.QueryString来取得变量的值,而post方式提交时,你必须通过Request.Form来访问提交的内容。
仔细研究下面的代码。你可以运行之来感受一下:
代码
〈!–两个Form只有Method属性不同–〉
〈FORM ACTION=“getpost.asp” METHOD=“get”?
〈INPUT TYPE=“text” NAME=“Text” VALUE=“Hello World”〉〈/INPUT〉
〈INPUT TYPE=“submit” VALUE=“Method=get”〉〈/INPUT〉
〈/FORM〉
〈BR〉
〈FORM ACTION=“getpost.asp”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Text” VALUE=“Hello World”〉〈/INPUT〉
〈INPUT TYPE=“submit” VALUE=“Method=post”〉〈/INPUT〉
〈/FORM〉
〈BR〉
〈BR〉
〈% If Request.QueryString(“Text”) 〈〉 ““ Then %〉
通过get方法传递来的字符串是: “〈B〉〈%= Request.QueryString(“Text”) %〉〈/B〉“〈BR〉
〈% End If %〉
〈% If Request.Form(“Text”) 〈〉 ““ Then %〉
通过post方法传递来的字符串是: “〈B〉〈%= Request.Form(“Text”) %〉〈/B〉“〈BR〉
〈% End If %〉
说明
把上面的代码保存为getpost.asp,然后运行,首先测试post方法,这时候,浏览器的url并没有什么变化,返回的结果是:
通过post方法传递来的字符串是: "Hello World"
然后测试用get方法提交,请注意,浏览器的url变成了:
而返回的结果是:
通过get方法传递来的字符串是: "Hello World"
最后再通过post方法提交,浏览器的url还是:
而返回的结果变成:
通过get方法传递来的字符串是: "Hello World"
通过post方法传递来的字符串是: "Hello World"
提示
通过get方法提交数据,可能会带来安全性的问题。比如一个登陆页面。当通过get方法提交数据时,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URL上。如果:
1、 登陆页面可以被浏览器缓存;
2、 其他人可以访问客户的这台机器。
那么,别人即可以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中,读取到此客户的账号和密码。所以,在某些情况下,get方法会带来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建议
在Form中,建议使用post方法。
get与post的区别2
get:是以实体的方式得到由请求URI所指定资源的信息,如果请求URI只是一个数据产生过程,那么最终要在响应实体中返回的是处理过程的结果所指向的资源,而不是处理过程的描述。
post:用来向目的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它接受被附在请求后的实体,并把它当作请求队列中请求URI所指定资源的附加新子项,post被设计成用统一的方法实现下列功能:
1:对现有资源的解释
2:向电子公告栏、新闻组、邮件列表或类似讨论组发信息。
3:提交数据块
4:通过附加操作来扩展数据库
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一种请求,要提交的数据位于信息头后面的实体中。
很理论化,但是很标准,method=“get”并不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get和post 只是发送机制不同,并不是一个取一个发!
get方法会在IE地址栏里显示表示你提交时候所带的值;post方法不会
1、
get是把参数数据队列加到提交表单的ACTION属性所指的URL中,值和表单内各个字段一一对应,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是通过
HTTPpost机制,将表单内各个字段与其内容放置在HTML HEADER内一起传送到ACTION属性所指的URL地址。用户看不到这个过程。
2、对于ge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变量的值,对于pos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Form获取提交的数据。两种方式的参数都可以用Request来获得。
3、get传送的数据量较小,不能大于2KB。post传送的数据量较大,一般被默认为不受限制。但理论上,IIS4中最大量为80KB,IIS5中为100KB。
4、get安全性非常低,post安全性较高。
5、
〈form method="get" action="a.asp?b=b"〉跟〈form
method="get"action="a.asp"〉是一样的,也就是说,action页面后边带的参数列表会被忽视;而
〈formmethod="post" action="a.asp?b=b"〉跟〈form
method="post"action="a.asp"〉是不一样的。
另外,get请求有如下特性:它会将数据添加到URL中,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到服务器,通常利用一个问号?代表URL地址的结尾与数据参数的开端,后面的参数每一个数据参数以“名称=值”的形式出现,参数与参数之间利用一个连接符来区分。
post请求有如下特性:数据是放在HTTP主体中的,其组织方式不只一种,有连接方式,也有分割符方式,可隐藏参数,传递大批数据,比较方便。
post 地址栏不会出现一大串?bjnghfgreygt这样的东西
如果是get,就会出现了
1、
get 方法通过 URL 请求来传递用户的数据,将表单内各字段名称与其内容,以成对的字符串连接,置于 action 属性所指程序的
url后,数据都会直接显示在
url 上,就像用户点击一个链接一样;post 方法通过 HTTP post 机制,将表单内各字段名称与其内容放置在
HTML表头(header)内一起传送给服务器端交由
action属性能所指的程序处理,该程序会通过标准输入(stdin)方式,将表单的数据读出并加以处理
2、 get 方式需要使用 Request.QueryString 来取得变量的值;而 post 方式通过 Request.Form 来访问提交的内容
3、
get 方式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小,一般限制在 2 KB 左右,但是执行效率却比 post 方法好;而
post方式传递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它是等待服务器来读取数据,不过也有字节限制,这是为了避免对服务器用大量数据进行恶意攻击,根据微软方面的说法,微
软对用 Request.Form() 可接收的最大数据有限制,IIS 4 中为 80 KB 字节,IIS 5 中为 100 KB 字节
建议:除非你肯定你提交的数据可以一次性提交,否则请尽量用 post 方法
4、
get 方式提交数据,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一个登陆页面,通过 get 方式提交数据时,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
URL上,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客户这台机器,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帐号和密码,所以表单提交建议使用 post
方法;post方法提交的表单页面常见的问题是,该页面如果刷新的时候,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1、get是把参数数据队列加到提交表单的
ACTION属性所指的URL中,值和表单内各个字段一一对应,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是通过HTTPpost机制,将表单内各个字段与其内容放置
在HTML HEADER内一起传送到ACTION属性所指的URL地址。用户看不到这个过程。
2、 对于ge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变量的值,对于pos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Form获取提交的数据。两种方式的参数都可以用Request来获得。
3、get传送的数据量较小,不能大于2KB。post传送的数据量较大,一般被默认为不受限制。但理论上,IIS4中最大量为80KB,IIS5中为100KB。
4、get安全性非常低,post安全性较高。
5、
〈form method="get" action="a.asp?b=b"〉跟〈form
method="get"action="a.asp"〉是一样的,也就是说,action页面后边带的参数列表会被忽视;而
〈formmethod="post" action="a.asp?b=b"〉跟〈form
method="post"action="a.asp"〉是不一样的。
web中的connect测试的post脚本是什么意思
HTTP/1.1 协议规定的 HTTP 请求方法有 OPTIONS、GET、HEAD、POST、PUT、DELETE、TRACE、CONNECT 这几种。其中,POST 一般用来向服务端提交数据,本文主要讨论 POST 提交数据的几种方式。
我们知道,HTTP 协议是以 ASCII 码传输,建立在 TCP/IP 协议之上的应用层规范。规范把 HTTP 请求分为三个部分:状态行、请求头、消息主体。类似于下面形式:
<method <request-URL <version
<headers
<entity-body
协议规定,POST 提交的数据必须放在消息主体(entity-body)中,但协议并没有规定数据必须使用什么编码方式。实际上,开发者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消息主体的格式,只要最后发送的 HTTP 请求满足上面的格式就可以。
但是,数据发送出去,还要服务端成功解析才有意义。一般服务端语言如 php、python、Java、.NET 等,以及它们的 framework,都内置了自动解析常见数据格式的功能。服务端通常是根据请求头(headers)中的 Content-Type 字段来获知请求中的消息主体是用何种方式编码,再对主体进行解析。也就是说, Content-Type 指定了消息主体中的编码方式 。因此,POST 提交数据方案,直接跟 Content-Type 和消息主体两部分有关。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这是最常见的 POST 提交数据的方式。浏览器的原生 form 表单,如果不设置 enctype 属性,那么最终就会以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数据( enctype 的 POST 默认方式)。请求类似于下面(无关的请求头在本文中都省略掉了):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title=test⊂%5B%5D=1⊂%5B%5D=2⊂%5B%5D=3
首先, Content-Type 被指定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其次,提交的数据按照 key1=val1key2=val2 的方式进行编码,key 和 val 都进行了 URL 转码。大部分服务端语言都对这种方式有很好的支持。例如 PHP 中,$_POST['title'] 可以获取到 title 的值,$_POST['sub'] 可以得到 sub 数组。
很多时候,我们用 Ajax 提交数据时,也是使用这种方式。例如,Jquery 和 QWrap 的 Ajax, Content-Type 默认值都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multipart/form-data
这种 POST 方式也很常见。我们使用表单上传文件时,必须让 form 的 enctyped 等于这个值。下面是示例:
Content-Type: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text"
title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 filename="chrome.png"
Content-Type: image/png
PNG ... content of chrome.png ...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这个例子稍微复杂点。首先生成了一个 boundary 用于分割不同的字段,为了避免与正文内容重复,boundary 很长很复杂。然后,Content-Type 里指明了数据是以 mutipart/form-data 来编码,本次请求的 boundary 是什么内容。消息主体里按照字段个数又分为多个结构类似的部分,每部分都是以 --boundary 开始,紧接着内容描述信息,然后是回车,最后是字段具体内容(文本或二进制)。如果传输的是文件,还要包含文件名和文件类型信息。消息主体最后以 --boundary-- 标示结束。关于 mutipart/form-data 的详细定义,请前往 rfc1867 查看。
这种方式一般用来上传文件,各大服务端语言对它也有良好的支持。
上面两种 POST 数据方式,都是浏览器原生支持的,而且现阶段原生 form 表单也只支持这两种方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 Web 站点,尤其是 WebApp,全部使用 Ajax 进行数据交互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定义新的数据提交方式,给开发带来更多便利。
application/json
application/json 这个 Content-Type 作为响应头大家肯定不陌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请求头,用来告诉服务端消息主体是序列化后的 JSON 字符串。由于 JSON 规范的流行,除了低版本 IE 之外的各大浏览器都原生支持 JSON.stringify,服务端语言也都有处理 JSON 的函数,使用 JSON 不会遇上什么麻烦。
JSON 格式支持比键值对复杂得多的结构化数据,这一点很有用。记得,我几年前做一个项目时,需要提交的数据层次非常深,我就是把数据 JSON 序列化之后来提交的。不过当时我是把 JSON 字符串作为 val,仍然放在键值对里,以 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
Google 的 AngularJS 中的 Ajax 功能,默认就是提交 JSON 字符串。例如下面代码:
var data = {'title':'test', 'sub' : [1,2,3]};
$http.post(url, data).success(function(result) {
...
});
最终发送的请求是: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itle":"test","sub":[1,2,3]}
这种方案,可以方便的提交复杂的结构化数据,特别适合 RESTful 的接口。各大抓包工具如 Chrome 自带的开发者工具、Firebug、Fiddler,都会以树形结构展示 JSON 数据,非常友好。但也有些服务端语言还没有支持这种方式,例如,php 就无法通过 $_POST 对象从上面的请求中获得内容。这时候,需要自己动手处理下:在请求头中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json 时,从 php://input 里获得原始输入流,再 json_decode 成对象。一些 php 框架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当然 AngularJS 也可以配置为使用 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数据。
text/xml
XML-RPC(XML 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一种使用 HTTP 作为传输协议,XML 作为编码方式的远程调用规范。典型的 XML-RPC 请求是这样的:
POST
Content-Type: text/xml
<?xml version="1.0"?
<methodCall
<methodNameexamples.getStateName</methodName
<params
<param
<value<i441</i4</value
</param
</params
</methodCall
XML-RPC 协议简单、功能够用,各种语言的实现都有。它的使用也很广泛,如 WordPress 的 XML-RPC Api,搜索引擎的 ping 服务等等。JavaScript 中,也有现成的库支持以这种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能很好的支持已有的 XML-RPC 服务。不过,我个人觉得 XML 结构还是过于臃肿,一般场景用 JSON 会更灵活方便。
phpunit 怎么测试post过来的数据
通常的测试用例继承自PHPUnit_Framework_TestCase类,其中的每个测试都以test开头,而且声明为公共类型public。每个测试用例都有一个构建方法setUp()和拆除方法tearDown(),分别在每个测试执行之前和之后执行,这两个方法都声明为被保护类型 protected。
测试语句的类型包括断言、标记跳过、标记未完成。自动生成的测试类使用标记未完成来表示该测试未完成,在测试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要使用标记跳过,如测试Oracle数据库驱动时没有Oracle数据库环境、Linux下无法测试SQL Server数据库驱动等。
测试结果包括成功、失败和错误。出现错误的结果说明你的代码中有语法或运行时错误,这些错误要首先被解决。
“POST自检测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显卡”
1、加电:电源电压稳定后,将P-G信号反馈给CPU,CPU的reset信号撤走,CPU开始自检。
2、CPU:CPU自检,同时也对寄存器自检(寄存器不是内存,可以理解为CPU内部的储存空间,这部份储存空间一直被占用,一般用来存放指令集或者一些参数),检查CPU工作是否正常。
3、ROM-BIOS:这里的ROM指非易失性存储器(简而言之就是用来储存BIOS的CMOS芯片),主板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就是你开机按DEL键进入的那个蓝色的界面)自检,将BIOS中设定的各种参数加载到寄存器,执行BIOS中的POST程序,并开始检查各个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4、System Clock:CPU自检完成后,通过IC总线测试系统时钟。系统时钟由晶振和时钟发生器组成,提供基准频率(简单点说,可以理解为“外频”)。其他芯片内部包含了整频器(倍频发生器),将基准频率转化为工作频率。
5、DMA测试:主板南、北桥及I/O芯片等设备初始化一个DMA传输,校验与目标区域的内容是否匹配,DMA测试不需要CPU参与(CPU只是负责发起和终止DMA传输,校验在设备内部完成),用来测试芯片外围I/O通路是否OK。
6、64KB RAM:64KB?我记得应该是640KB。常规内存自检,简单点说,检查有没有安装内存条。
7、IRQ测试:主板南、北桥及I/O芯片等设备发起中断请求,输出数据,并在同一设备内部接收并校验数据,测试芯片是否OK。IRQ测试不检查数据通道(在同一设备内发送及接收数据),需要CPU参与。
8、显卡:BIOS找到显卡的ROM(即显卡BIOS),对显卡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后有视频信号输出。
然后再是其他设备(声卡、网卡)的初始化、RAM Match内存读写自检、其他设备的检测(硬盘、光驱、USB设备)、DMA、IRQ资源分配、ESCD硬件数据信息交换、引导操作系统等几个步骤。
另,系统访问硬件的4种方式:
CPU直接控制:CPU直接控制硬件设备,需要占用大量CPU资源;
IRQ:CPU暂停现有工作,响应设备,处理完毕之后再返回到原工作的中断点继续工作;
DMA:直接内存访问,设备可以直接访问内存,CPU只负责发出起始与终止指令;
通道:设备通过专属通道与内存访问,CPU只负责发出起始指令。
至于更具体的...像加电时电源+5vsb在多少秒内降到多少伏,+5v在多少秒内上升至多少伏,CPU自检的起始地址、显卡的I/O地址之类的数据...确实记不清...baidu一下应该能搜到。
关于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post测试数据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