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部接口设计,以及内部接口需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部接口设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部接口需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接口设计怎么写?
接口设计包括三个方面
内部接口设计:一、用户接口用来说明将向用户提供
内部接口设计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
内部接口设计,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二、外部接口用来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三、内部接口用来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软件的功能由什么表示
接口设计
分类
模块间的接口设计(内部接口)
软件与其他软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外部接口)
软件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设计
系统的接口设计是由穿过系统边界的数据流定义的
在最终的系统中,数据流将成为用户界面中的表单、报表或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的文件或通信
人机交互界面
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需求把交互细节加入到用户界面设计中,包括人机交互所必须的实际显示和输入
用户界面应具备的特性
可使用性:是用户界面设计最重要的目标。包括使用简单、界面一致、充分提示、快速响应、低运行成本、健壮性等
灵活性:考虑到用户特点。应该使用户接口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对不同的用户,应有不同的界面形式,但不同的界面不应该影响功能
可靠性:用户界面的可靠性是指无故障使用的间隔时间。用户界面应能保证用户正确、可靠地使用系统,保证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性
界面设计类型
外行型
初学型:需要很多界面支持
熟练型:需要较少的界面支持,但不能处理意外错误
专家型:需要为他们提供能够修改和扩充系统能力的复杂界面
选用界面形式(表格,图形,菜单,对话,窗口等)的时候,应该考虑每种类型的优点和限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
使用的难易度
学习的难易度
操作速度
复杂程度
控制:人机交互时,由计算机还是由人发起和控制接口
开发的难易程度:该界面设计是否有难度,工作量多大
一个界面的设计通常使用一种以上的设计类型,每种类型与一个或一组任务相匹配
设计原则
一致性
操作步骤少
不要“哑播放”,指使用进度条,加载条等能够证明系统正在运行的标志。
提供Undo功能
减少用户记忆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设计
在设计阶段必须对要存储的数据及其格式进行设计
文件设计
适合选择文件存储的情况:
数据量较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多媒体)
数据量大,信息松散(历史记录、档案)
非关系层次化数据(系统配置文件)
对数据的存取速度要求极高的情况
临时存放的数据
文件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的信息量、数据的活动性以及所提供的设备条件等确定文件类型,选择文件媒体,决定文件组织方法,设计文件记录格式,并估算文件的容量
数据库设计
在结构化设计中,很容易将结构化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字典和 实体-关系 模型映射到关系数据库中
数据对象的映射
关系的映射
电脑主板接口知识
CPU接口
首先是CPU接口部分内部接口设计,目前PC上只有Intel和AMD两个公司生产的CPU,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接口,而且同品牌CPU也有不同的接口类型。
Intel芯片组主板分为:Intel的LGA 775接口;IntelLGA 1366和LGA 1156接口
Intel的CPU采用的是LGA 775、LGA 1366和LGA 1156这三种接口。除了酷睿i7系列采用的是LGA 1366接口,酷睿i5和i3采用的是LGA 1156,市面上其内部接口设计他型号的CPU都是采用LGA 775接口,可以说LGA 775仍是主流,各种接口都不兼容。在安装CPU时,注意CPU上的一个角上有箭头,把该箭头对着图中黄色圆圈的方向装即可。
AMD芯片组主板分为:
2009年2月中,AMD发布了采用Socket AM3接口封装的Phenom II CPU和AM3接口的主板,而AM3接口相比AM2+接口最大的改进是同时提供DDR2和DDR3内存的支持。换句话说,以后推出的AM3接口CPU均兼容现有的AM2+平台,通过刷写最新主板BIOS,即可用在当前主流的AM2+主板(如AMD 770、780G、790GX/FX等)上,而用户也不必担心升级问题。
AM2+接口(左)与AM3接口(右)对比
内部接口设计我们来比较一下AM3与AM2+两种接口的区别,上图左是Socket AM2+接口,拥有940个针脚;上图右是Socket AM3接口。红色圈的位置就是针脚不同的部分,可看到AM3比AM2+少两个针脚,也就是938针。
AMD的AM2+接口
AMD的CPU主要采用的是AM2+和AM3接口,AM2与AM2+都是940针,且AM2+向下兼容,所以现在基本没有AM2的主板了。由于针脚数目不同,Socket AM3插座没法安装Socket AM2+或更早的处理器。另一方面Socket AM3接口封装的CPU仍然可以在Socket AM2+/AM2插座上安装。因为Socket AM3在性能方面和AM2+几乎没有区别,所以目前采用真正AM3插座的主板几乎没有。
内存插槽、扩展插槽及磁盘接口:
DDR2内存插槽
DDR3内存插槽
内存规范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SDRAM到DDR SDRAM,发展到现在的DDR2与DDR3,每次升级接口都会有所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在外型上不容易发现,如上图第一副为DDR2,第二幅为DDR3,在外观上的区别主要是防呆接口的位置,很明显,DDR2与DDR3是不能兼容的,因为根本就插不下。内存槽有不同的颜色区分,如果要组建双通道,您必须使用同样颜色的内存插槽。
目前,DDR3正在逐渐替代DDR2的主流地位,在这新旧接替的时候,有一些主板厂商也推出了Combo主板,兼有DDR2和DDR3插槽。
主板的扩展接口,上图中蓝色的为PCI-E X16接口,目前主流的显卡都使用该接口。白色长槽为传统的PCI接口,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接口了,拥有10多年的历史,接如电视卡之类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最短的接口为PCI-E X1接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基于该接口的设备还不多,常见的有外置声卡。
有些主板还会提供迷你PCI-E接口,用于接无线网卡等设备
SATA2与IDE接口
横向设计的IDE接口,只是为了方便理线和插拔
SATA与IDE是存储器接口,也就是传统的硬盘与光驱的接口。现在主流的Intel主板都不提供原生的IDE接口支持,但主板厂商为照顾老用户,通过第三方芯片提供支持。新装机的用户不必考虑IDE设备了,硬盘与光驱都有SATA版本,能提供更高的性能。
SATA3接口
SATA已经成为主流的接口,取代了传统的IDE,目前主流的规范还是SATA 3.0Gb/s,但已有很多高端主板开始提供最新的SATA3接口,速度达到6.0Gb/s。如上图,SATA3接口用白色与SATA2接口区分。
主板其他内部接口介绍:
4PIN CPU供电接口
8PIN CPU供电接口
随着CPU的功耗的升高,单靠CPU接口的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早在Pentium 4时代就引入了一个4PIN的12V接口,给CPU提供辅助供电。在服务器平台,由于对供电要求更高,所以很早就引入更强的8PIN 12V接口,而现在一些主流的主板也使用了8PIN CPU供电接口,提供更大的电流,更好保证CPU的稳定性。
这就产生疑问了,一些电源只提供4PIN接口,没提供8PIN,两者能兼容吗?答案是可以的,如果电源上只有4PIN 12V接口,接在8PIN的主板上是完全没问题的,该接口使用放呆设计,只有一边可以接入。另外虽然有4PIN转8PIN的转接线,但由于是同一条线路输出,转接与否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CPU风扇接口
Intel从915主板芯片就开始引入了4PIN风扇接口,比起传统的3PIN,该接口最大的改进是支持PWM温度控制,可根据CPU的温度对风扇进行调速,用户可以在BIOS设置这个温度的范围,使散热效能和风扇噪音处于一个平衡点。
机箱接线位
上图彩色的针脚位是机箱接线部分。接线时注意正负位,一般黑色/白色为负,其他颜色为正。其中PW表示电源开关,RES表示重启键,HD表示硬盘指示灯、PWR_LED表示电源灯,speak表示PC喇叭。MSG表示信息指示灯,与机箱的HD_LED相连来表现IDE,或SATA总线是否有数据通过。
24pin主板供电接口及其他
目前ATX主板的最新规范是ATX 12V 2.31,从ATX 12V 2.0开始,采用了双12V供电设计,主板的电源接口就从传统的20PIN升级为24PIN,兼容传统的20PIN电源。因为显卡的功耗越来越大,需要外接12V电源供电,为避免大功耗显卡和CPU抢电压而设计12V供电方案,多出的4PIN主要是为PCI-E显卡供电的。如果不是用大功耗显卡,只接20PIN也是没问题的。另外LPT与FDD接口基本已经淘汰,普通用户不需要用到。
前/后置接口接线处
图中的黄色接口是前/后置USB接口的接线处,在高端的主板上还提供了人性化的设计,能避免接错线而烧毁主板,一般用户在接该线时,可以参考主板说明书。两端白色的是COM口和IEEE 1394接口。
电源的主板供电接口设计
你的电源没问题,空着的是-5V线(白色),如phoenix723所说,现在主板没它也可,但有些老P4以前的主板或有ISA插槽的特殊主板还需要。接了两根线的是+3.3V(橙色),不少电源是这样设计的,这两根线接在电源内部两个不同电路上,不能断开的,断开后电源启动不了,我试过在电源内部将这两个焊点短接上,电源同样能正常使用,目前还没清楚为何这样设计。这个电源是24针的,你的主板如果同样是24针的就放心使用。
产品人员如何理解数据结构和接口
最近一个小妹妹说去面试产品,面试官,有些问什么是数据结构,有些问接口之类的东西,一脸懵逼。找我这边倾诉,我想着其实很好理解,但是她不大理解的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她没有学过技术,非技术科班出身,所以会被这些技术“说法”吓蒙。
其实只要说清楚了,就很好理解的,并不需要在意面试的人那一套套的专业名词,因此,我简单花了几分钟,屡了一个例子给她。现在也把这个例子记录下来,有和她有相似的理解难题的人,都可以花几分钟理解一下。
针对这两个名词的解释,我们还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切入,带入场景进行理解。
一、业务需求
假设有下面的一个小业务需求,我们需要进行产品设计:
实现对一个学校的学生,老师,和班级的管理。管理需要满足:
1.针对学生,老师,班级,可以增删改查
2.查询老师,可以看到老师教了哪些学生,以及教哪些班级
3.查询班级,可以看到班级有哪些学生
二、实体对象识别
我们定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实体对象,那么学生,老师,班级,就是实体对象。
三、数据结构设计
步骤1:设计数据字典
学生:姓名、年龄、班级,举例如下:
班级:班级、名称,举例如下:
老师:姓名,教授课程,举例如下:
步骤2:建立数据关系
数据关系描述:
1.一个班级包含多个学生,一个学生只会在一个班级【一对多关系】
2.一个学生由多个老师教授,一个老师教授多个学生【多对多关系】
3.一个班级会有多个老师上课,一个老师会去多个班级上课【多对多关系】
(图里面的1,和n,通过上面的举例,代表的就是关系类型,如班级和学生,就是1对多的关系)
为什么第二步要定义实体对象,我们可以看到第三步是和实体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数据结构,就是描述实体对象的数据字典,以及描述实体对象之间的关系。如果实体对象不存在,则数据结构也不会存在。
四、功能设计
老师管理包含功能如下:
【增加,删除,查看,列表查询,修改,删除,同时可看其教授的班级,班级的学生】
学生管理包含功能如下:
【增加,删除,查看,列表查询,修改,删除,同时可看其所在的班级,教他的各个学科的老师是哪些】
班级管理包含功能如下:
【查看班级的学生,以及班级各学科由哪些老师教授的】
五、接口提取
关于功能,我们可以理解成,用户需要做的每一个操作的集合。如查看某个老师教授的学生,这个操作的过程就是:
在用户这个操作过程中,系统就是通过调用“查看某个老师教授的学生”接口,来提供用户最终看到的“学生集合”。
这个接口的设计,和用户操作过程是一致的,不过就是以机器能读懂的方式来写输入和输出而已。
可以讲,用户的每一项业务操作,都需要调用一个或多个接口来完成。
举例列表项的删除操作,就是调用两次接口,一次删除操作接口,一次刷新列表操作接口。最终达到让用户连贯地进行删除,并使页面保持最新的状态,符合用户的操作预期过程。
六、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的定义
举例某个学校“华南可爱小学”有教务系统,学校所在教育局有县在校生管理系统。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县教育局,希望各个学校能提供学生的名单,并定时更新到在校生管理系统中。
那么这里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各个学校提供“查询学生列表”的接口给在校生管理系统。
站在“华南可爱小学”教务系统的角度,“查询学生列表”这个接口的调用有分内部和外部
1.如果是在教务系统上面,用户操作查询学生的时候,调用“查询学生列表”接口,那么这个接口就是内部接口。
2.如果是在校生管理系统,定期查询“华南可爱小学”教务系统,调用“查询学生列表”的接口,那么这个接口就是外部接口。
在这里,所谓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明确的某个接口就是内部,或者是外部的,主要还是看调用方,和接口产出的系统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于内部接口设计和内部接口需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内部接口设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内部接口需求、内部接口设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