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usb接口技术的开发,以及usb接口发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usb接口技术的开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usb接口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USB接口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USB
usb接口技术的开发,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
usb接口技术的开发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
usb接口技术的开发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
USB接口的发展历程
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强主机控制器接口”(EHCI)定义了一个与USB 1.1相兼容的架构。它可以用USB 2.0的驱动程序驱动USB 1.1设备。也就是说,所有支持USB 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像USB 线、插头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使用USB为打印机应用带来的变化则是速度的大幅度提升,USB接口提供了12Mbps的连接速度,相比并口速度提高达到10倍以上,在这个速度之下打印文件传输时间大大缩减。USB 2.0标准进一步将接口速度提高到480Mbps,是普通USB速度的20倍,更大幅度降低了打印文件的传输时间。 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成的USB 3.0Promoter Group宣布,该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0标准已经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USB 3.0的理论速度为5.0Gb/s,其实只能达到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SB 2.0的10倍了。USB3.0的物理层采用8b/10b编码方式,这样算下来的理论速度也就4Gb/s,实际速度还要扣除协议开销,在4Gb/s基础上要再少点。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USB 3.0在实际设备应用中将被称为“USB SuperSpeed”,顺应此前的USB 1.1 FullSpeed和USB 2.0 HighSpeed。预计支持新规范的商用控制器将在2009年下半年面世,消费级产品已经上市。
USB接口技术是谁发明的?
USB : USB发展到今天,总共有三种标准:1996年发布的USB1.0,1998年发布的USB1.1以及刚刚发布的最新标准USB2.0,此三种标准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数据传输率方面,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总体来说,就目前的USB2.0而言,已经十分完善了,速度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下表为大家列出了USB各种标准的技术参数以及与IEEE1394的对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USB的全称是Universal Serial Bus,最多可连接127台外设,由于USB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优点,所以USB接口已经成为扫描仪的标准接口。USB有两个规范,即USB1.1和USB2.0。 USB1.1是目前较为普遍的USB规范,其高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2Mbps,低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5Mbps。注意:这里的b是Bit的意思,1MB/s(兆字节/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目前,家用低端扫描仪主要为USB接口类型。 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强主机控制器接口”(EHCI)定义了一个与USB 1.1相兼容的架构。它可以用USB 2.0的驱动程序驱动USB 1.1设备。也就是说,所有支持USB 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像USB 线、插头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现在主机均带有USB接口,因此USB光储应用极其方便,作为外置式光储设备的接口,应用相当灵活,而且不必再为接口增加额外的设备,减少投入。 详细请看下文 PC外设接口的革命——IEEE1394与USB 在数据交换量越大的今天,传统的外设接口EPP、ECP逐渐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撑持,为了缓解此种矛盾,各厂家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其中以VIA威盛电子倡导的 IEEE1394与INTEL公司推崇的USB最有竞争实力;在目前看来似乎USB略占上风。因此我们的视线自然也就瞄准了它们,今天就由笔者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1 、技术基本资料与发展历史 USB,是 Universal Serial Bus 的缩写,如果按中文直接翻译就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它是一种串行总线系统,带有5V电压,支持即插即用功能,支持热拔插功能,最多能同时连入127个USB设备,由各个设备均分带宽。它诞生于1994年,当时是由 PC 界的几位“巨人”——康柏、IBM、Intel和Microsoft共同推出的,旨在统一外设如打印机、外置Modem、扫描仪、鼠标等的接口,以便于安装使用,取代以往的串口、并口和PS/2接口,可是 USB 标准真正颁已经是1996年了,当时的标准是 USB1.0,不过我们清楚一种接口的普及必须三个条件:统一的标准、流行操作平台的良好支持以及支持该标准的大量产品,要知道Win95是不支持USB的。因此,96年颁布的USB标准也就成了一张废纸。因此,虽然98年以前的不少主板芯片组也能对USB提供支持,但是主板厂家无一例外都没有提供USB接口,连主板上都没有USB口,那么USB产品就更是找不到了。直到1998年,USB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首先是业界巨头们坐下来制定了USB1.1标准,使USB技术更加成熟可靠;接着Win98发布,宣布正式对USB接口提供支持,USB才真正发展起来(注:在Win98之前,Win97(Win95 OS/2 )也能支持USB,不过没有广泛使用。) IEEE1394,又称作“ Firewire ”即“火线”。早在1985年,苹果公司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火线”技术,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这个标准正式确立,却是10年之后了。它是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于1995年正式制定的总线标准。IEEE组织曾经成功的制定了业界的许多重要的标准,IEEE1394也是其中之一。由于IEEE1394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当快,因此有时又叫它“高速串行总线”。比之USB总线,IEEE1394的速度显然要高出一大截,可是目前在PC方面尚未形成气候;在操作系统方面,Win98已经提供了对它的支持,效果不错;但是IEEE1394推广的最大障碍在于产品,因为主板芯片组直接对IEEE1394提供支持的几乎没有,要实现它必须靠外接控制芯片,这样无疑大大提高了产品成本,这是厂家与顾客都不希望看到的;如此一来,市场上支持IEEE1394接口的主板便是十分稀少了。主板不支持,IEEE1394接口的产品即使买回来也是当摆设,自然是无人问津;当然也就没几个厂家肯动它了。所以目前看来,IEEE1394似乎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是IEEE1394在其它方面却比USB更受青睐,例如信息家电和高端服务器等领域,IEEE1394就以其超快的速度成为该领域的唯一选择。 2 、详细技术资料 USB : USB发展到今天,总共有三种标准:1996年发布的USB1.0,1998年发布的USB1.1以及刚刚发布的最新标准USB2.0,此三种标准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数据传输率方面,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总体来说,就目前的USB2.0而言,已经十分完善了,速度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下表为大家列出了USB各种标准的技术参数以及与IEEE1394的对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USB1.1 USB2.0 IEEE1394(1995版) 传输速度 1.5Mbps 480Mbps 400Mbps 支持长度 5米 5米(Hub30米) 4.5米 支持系统 Win95 OS/2及Win98 Win98 Win98 支持特性 PnP、热拔插 PnP、热拔插 PnP、热拔插 支持设备 127个 127个 63个
USB接口是谁发明的?什么来历?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技术的开发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通用串行总线”,也称通用串联接口。也许对于这个称呼你并不熟悉,直接称呼“USB”你就应该听说过吧。那么USB又什么功能
usb接口技术的开发?它为什么现在能为人们所青睐呢?
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要真有了这么多的设备,该接到计算机的哪儿?USB就是基于此产生的。USB是一个使计算机周边设备连接标准化、单一化的接口。USB的规格是由Intel、NEC、Compaq、DEC、IBM、Microsoft、NorthernTelecom联系制定的。
USB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但是请读者注意,一个USB设备最多只可以得到6Mbps的传输频宽。因此若要外接光驱,至多能接六倍速光驱而已,无法再高。而若要即时播放MPEG-1的VCD影片,至少要1.5Mbps的传输频宽,这点USB办得到,但是要完成数据量大四倍的MPEG-2的DVD影片播放,USB可能就很吃力了,若再加上AC-3音频数据,USB设备就很难实现即时播放了。
一个USB接口理论上可以支持127个装置,但是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对于一台计算机,所接的周边外设很少有超过10个的,因此这个数字是足够我们使用的。
USB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安全地连接或断开USB设备,达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不过,并非所有的Windows系统都支持USB。目前,Windows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只有Windows98以上版本的系统对USB的支持较好,而其他的Windows版本并不能完整支持USB。例如Windows95的零售版是不支持USB的,只有后来与PC捆绑销售的Windows95版本才支持USB。
目前USB设备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比较普遍的却是USB1.1接口,它的传输速度仅为12Mbps。举个例子说,当你用USB1.1的扫描仪扫一张大小为40M的图片,需要4分钟之久。 这样的速度,让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如果有好几张图片要扫的话,就得要有很好的耐心来等待了。
用户的需求,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厂商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个瓶颈。这时, 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厂商联合制定了USB 2.0接口标准。USB 2.0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增加到了480Mbps,比USB 1.1标准快40倍左右,速度的提高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设备,而且具有多种速度的周边设备都可以被连接到USB 2.0的线路上,而且无需担心数据传输时发生瓶颈效应。
所以,如果你用USB 2.0的扫描仪,就完全不同了,扫一张40M的图片只需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USB2.0可以使用原来USB定义中同样规格的电缆,接头的规格也完全相同,在高速的前提下一样保持了USB 1.1的优秀特色,并且,USB 2.0的设备不会和USB 1.X设备在共同使用的时候发生任何冲突。
另外,在软件方面,Windows是完整的支持USB 1.X,对于USB 2.0,系统可以认出,而且能够正常工作,但是USB 2.0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系统检测到USB 2.0的设备后,会提示说你的USB设备需要优化。现在还没有完全支持USB 2.0的WINDOWS系统,而LINUX、MACOS、BEOS到是走到了前面,都有了相关的软件支持或者系统程序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带有USB 2.0规格的产品出现的时候,Windows会非常快的跟上的。现在WINDOWS XP已经会完全支持USB 2.0设备,不过当系统主板一旦支持USB 2.0的时候微软将会很快推出USB 2.0的补丁。所以我们可以说,由于得到INTEL和微软的支持,USB2.0标准已成为下一代周边设备接口的重要趋势。
USB2.0兼容USB1.1,也就是说USB1.1设备可以和USB2.0设备通用,但是这时USB2.0设备只能工作在全速状态下(12Mbit/s)
USB2.0有高速、全速和低速三种工作速度,高速是480Mbit/s,全速是12Mbit/s,低速是1.5Mbit/s
其中全速和低速是为兼容USB1.1而设计的
因此选购USB产品时不能只听商家宣传USB2.0,还要搞清楚是高速、全速还是低速设备
USB总线是一种单向总线,主控制器在PC机上,USB设备不能主动与PC机通信
为解决USB设备互通信问题,有关厂商又开发了USB OTG标准,允许嵌入式系统通过USB接口互相通信,从而甩掉了PC机
USB应用开发宝典的接口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接口技术。随着USB 3.0规范的公布,USB的应用更加普及。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USB的基础知识和USB设备开发,通过丰富完整的实例,使读者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USB接口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本书分为4篇,共30章,全面详细地讲述了USB接口的原理、编程方法、应用实例和USB 3.0规范。第1篇介绍了USB开发基础,包括USB设备配置、数据传输、设备请求以及元器件和电路制板布局。第2篇介绍了USB的编程,包括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USB接口开发环境,以及USB固件编程、驱动开发和上位机程序开发。第3篇通过17个完整实例,详细介绍了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下USB接口设备的设计,包括了完整的电路图和程序设计。第4篇USB 3.0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从2.0规范进入3.0的应用领域。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紧凑、实例丰富。USB接口的初学者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快速入门。同时,本书对具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设计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于usb接口技术的开发和usb接口发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usb接口技术的开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usb接口发展、usb接口技术的开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