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统一管理软件接口,如何实现多平台统一管理软件接口
774
2023-03-10
本文目录一览:
UserService
这种写法每次都要在controller层传入BindingResult,很不方便,接下来用自动抛出异常的方式去进一步优化
这时候后端已经引发了 MethodArgumentNotValidException 异常,并且前端收到的数据如下
后端直接将整个错误对象相关信息都响应给前端了,这是因为虽然引发了异常,但是我们没有去对其进行处理,所以走了SpringBoot默认的异常处理流程,现在开始进行全局异常处理
自定义异常的好处
还能在全局异常处理中处理Exception异常,这样无论遇到什么Exception都能够统一返回给前端,不过这种一般建议是在项目上线之前才这样做,开发的时候为了方便调试还是不太建议这样做
写一个新的api,返回的类型不再是ResultVo,而是直接返回实体类对象,这样就会走beforeBodyWrite方法去包装,然后真正返回给前端的还是ResultVO,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可以省去我们自己手动封装数据到ResultVO的过程
效果
上面实体类中,id字段没有加上自定义注解,所以会走统一的VALIDATE_FAILED封装的响应体,而其他字段都加上了自定义注解,所以遇到字段校验出错时就会用自定义注解中的errcode和errmsg去封装返回
假设实现一个注册用户的功能,在controller 层,他会先进行校验参数,如下:
以上代码有什么问题嘛? 其实没什么问题,就是校验有点辣眼睛 。正常的添加用户业务还没写,参数校验就一大堆啦。假设后来,又接了一个需求:编辑用户信息。实现编辑用户信息前,也是先校验信息,如下:
我们可以使用注解的方式,来进行参数校验,这样代码更加简洁,也方便统一管理。实际上, spring boot 有个 validation 的组件,我们可以拿来即用。引入这个包即可:
引入包后,参数校验就非常简洁啦,如下:
然后在 UserParam 参数对象中,加入 @Validated 注解哈,把错误信息接收到 BindingResult 对象,代码如下:
如果你在你们项目代码中,看到controller 层报文返回结果,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显然,如果接口返回结果不统一,前端处理就不方便,我们代码也不好维护。再比如有的人喜欢用 Result 处理结果, 有点人 喜欢用 Response 处理结果,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代码有多乱。
所以作为后端开发,我们项目的响应结果,需要 统一标准的返回格式 。一般一个标准的响应报文对象,都有哪些属性呢?
响应状态码一般用枚举表示哈:
因为返回的数据类型不是确定的,我们可以使用泛型,如下:
有了统一的响应体,我们就可以优化一下controller 层的代码啦:
日常开发中,我们一般都是自定义统一的异常类,如下:
在controller 层,很可能会有类似代码:
这块代码,没什么问题哈,但是如果 try...catch 太多,不是很优雅。
可以借助注解 @RestControllerAdvice ,让代码更优雅。 @RestControllerAdvice 是一个应用于 Controller 层的切面注解,它一般配合 @ExceptionHandler 注解一起使用,作为项目的全局异常处理。我们来看下demo代码哈。
还是原来的 UserController ,和一个会抛出异常的userService的方法,如下:
我们再定义一个全局异常处理器,用 @RestControllerAdvice 注解,如下:
我们有想要拦截的异常类型,比如想拦截 BizException 类型,就新增一个方法,使用 @ExceptionHandler 注解修饰,如下:
从spring2.5之后,spring注解驱动开发慢慢取代了Spring的xml配置文件的作用,而且目前流行的SpringBoot开发也是基于spring注解驱动做扩展的,所以想要理解好SpringBoot,就必须掌握一些spring的注解驱动。
以前xml的做法是
现在使用spring注解的做法是
java8之后ComponentScan注册加了@Repeatable(ComponentScans.class),可以直接在配置类上标注多个@Componentscan,在java8之前想配置多个@Componentscan扫描,需要用@ComponentScans
给容器注册组件(bean)的几种方式
1.包扫描+组件标注注解(@Service、@Controller、@Repository、@Componet),这种方式用于导入自己写的类
2.@Bean方式导入,常用入导入第三方包里面的类 默认bean id为导入执行的方法名
3.@Import方式导入(有三种用法),默认的bean id为全类名
4.通过FactoryBean(工厂bean)
-bean创建-初始化-销毁
applicationContextAeare和EmbeddedValueResolverAeare都是通过ApplicationContextAwareProcessor后置处理器来实现的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是在bean定义信息加载完成后调用
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是在bean定义信息将要加载时调用
先执行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的实现类再执行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实现类
创建bean的源码位置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Factory#getBean(java.lang.String, java.lang.Class<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BeanFactory#createBean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doCreateBean
执行bean对象的实例化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BeanFactory#createBean
给bean的属性赋值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populateBean
initializeBean方法主要做了三个操作1.循环执行后置处理器的的前置方法(applyBeanPostProcessorsBeforeInitialization)、2.再执行初始化方法(invokeInitMethods),3.再执行后置处理器的的后置方法(applyBeanPostProcessorsAfterInitialization)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initializeBean(java.lang.String, java.lang.Objec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RootBeanDefinitio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