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接口签名sign原理与实例代码浅析
335
2023-04-15
微信小程序实现表单校验功能
小程序SDK版本 1.4
表单校验之难
如果要问微信小程序最难实现的公共业务是什么?应该是表单校验,没有之一。原因如下:
表单组件在数量上达到11个,居各类组件之首。当然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都需要校验。
而这些组件操作方式多样,可分为滑动、(多行)输入、点击、点击+滑动。
即使是同一个组件,因为业务场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校验规则。
更麻烦的是,这些组件之间经常还会联动或者关联校验。
…
但是,作为一个非简单静态页面,有着较多用户交互的小程序,表单校验又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功能:登录、注册、新增、编辑…
总而言之:表单组件的多样性 X 校验规则的多样性 = 复杂的公共业务
这么棘手的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它呢?
尝试组件化
如果你关注近年前端发展趋势,一定会想到“组件化”来实现:
把每个表单组件的视图、样式、校验逻辑封装成单独的业务组件,然后直接调用。
可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
如果考虑把n个原生组件抽象出来,配上n个校验规则,再乘以组件之间的关系n(的全排列),复杂度至少达到n³。
而且每个组件的校验失败或成功都要通知父组件,以便显示错误信息或者进行下一步操作。
这样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得这些公用的表单组件过于复杂,耦合混乱。
尝试非组件化
既然原先的思路行http://不通,再来回到出发点,看看我们最核心的需要被抽象出来的是什么。
无非是两样东西:视图层的元素样式和逻辑层的校验规则。
上面说到封装原生表单组件会极大的增加复杂度,索性放弃它,复杂度瞬间可以下降到n²。
但同时我们又要保持样式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一致。
比如输入框该多高,错误提示怎么显示,字体大小颜色…之类的。
这个好办,我们把样式类写入一个公共样式文件form.wxss,然后需要的时候引入,甚至可以全局引入。
// form.wxss
.form {
display: block;
font-size: 28rpx;
position: relative;
}
.form-line {
background-color: #fff;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5e5e5;
font-size: 34rpx;
height: 96rpx;
line-height: 96rpx;
display: flex;
padding: 0 31rpx;
}
.form-title {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color: #efefef;
color: #838383;
font-size: 28rpx;
padding: 31rpx;
min-height: 90rpx;
}
...
我们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在对应的元素上添加相应的样式即可。比如:
// xxx.wxml
...
那么接下来我们只剩下校验规则和组件关联关系之间这两个难题了。
校验规则理想的状态是可扩展和可配置。
可扩展。随着业务的增长,在不修改已有规则情况可以新增校验规则。
可配置。可单独为每个表单组件配置不同的单个或多个校验规则。
如何做到可定义?用统一的形式即可。比如:
/*
统一的格式:
[规则名]: {
rule: [校验方式]
msg: [错误信息]
}
*/
const validators = {
// 简单的校验用正则
required: {
rule: /.+/,
msg: '必填项不能为空'
},
// 复杂的校验用函数
same: {
rule (val='', sVal='') {
return val===this.data[sVal]
},
msg: '密码不一致'
}
...
}
如何做到可配置?配置上支持类似数组的形式,然后用统一的函数依次读取这些校验规则,逐个校验。
配置的规则肯定是在原生表单组件上,至于组件的值也只能通过事件对象获取。
如果直接绑定事件进行校验会阻碍父页面获取值,所以最好由父页面绑定事件传值,并且传入事件对象和执行环境进行处理:
/*
校验函数部分代码
e 事件对象
context 页面对象函数执行的上下文环境
*/
let validate = (e, context) => {
// 从事件对象中获取组件的值
let value = (e.detail.value || '').trim()
// 从事件中获取校验规则名称
let validator = e.currentTargeCntjRXjavjt.dataset.validator ? e.currentTarget.dataset.validator .split(',') : []
// 遍历规则进行校验
for (let i = 0; i < validator.length; i++) {
let ruleName = validator[i].split('=')[0]
let ruleValue = validator[i].split('=')[1]
let rule = validators[ruleName].rule || /.*/
if ('function' === typeof rule) {
rule.call(context, value, ruleValue) ? '' : validators[ruleName].msg
} else {
rule.test(value) ? '' : validators[ruleName].msg
}
}
...
}
调用起来也非常简单,按照固定的格式加上对应的样式,配置校验规则,然后调用校验函数。
// 部分代码示例
// page.wxml
...
// page.js
valid(e) {
this.setData({
[e.currentTarget.dataset.name]: e.detail.value
})
validate(e, this)
}
上面的代码中省略了校验错误提示和非空校验。详细代码请查看github仓库:
https://github.com/yalishizhude/miniprogram-seed.git
总结
写代码最然总是要抱着最美好的想法,但同时也要做着最坏的打算。尤其是面对一些底层框架限制的时候。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从核心需求出发,把能抽出公用的东西都出来,同时保证可配置、可扩展。
好的的架构师不但喜欢未开垦的处女地,也应不惧布满杂石乱草的荒野~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交流:https://github.com/yalishizhude/webclub-discuss/issues/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