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营销到底该怎么玩?(借势营销策划)

网友投稿 290 2022-07-04


借势营销,说白了就是“蹭热点”,是将热点的势能快速转移到自身,让用户增加对你的品牌或者产品的印象,让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到巨大的用户流量。当然,不能为了蹭而蹭,也不能为了追求及时性而盲目的蹭。那么如何判断这个热点是适合蹭还是不适合蹭,该怎样蹭呢?考虑自身产品是否匹配。很多情况下热点与自身产品都是没有关系的,讨论人群更是隔着十万八千里。此时要考虑的就是能否将热点事件结合导入并影响精准用户,能否为品牌带来实质性的价值,以及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考虑自身品牌形象与理念是否匹配。一旦选择蹭这个热点,就相当于把自己与该热点捆绑在一起了,那么大众怎么看待这个热点就会怎么去看待你的品牌形象与品牌理念。因此,热点本身的性质就很重要了。蹭热点的要点。一是要快,做到快速了解、快速融合、快速传播;二是要强,在表达传播自身产品价值的同时,能够产生较强的话题感,充分考虑用户的参与感,这样一来产品与大众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大众对于产品的亲切度也就更高了;三是要深,就是内容要有深度,一定要具有感染力与影响力,要经得起大众对产品价值的推敲,要考虑产品传播后会留下来怎样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借势营销易操作、热度高,成功则一本万利,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营销方式。那么,借势营销到底有多少种玩法呢?借势营销的典型玩法万物皆可借势,借势营销的玩法很多,今天就简单地挑几种经典玩法来讲一讲。1、借时营销最常见的借时营销就是节日营销,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春节……都是品牌们的营销狂欢日。卡位节日,玩出新意,营销热度就手到擒来。比如,B站在五四青年节的保留节目“后浪系列”,每年都吸引了一波关注;还有妇女节珀莱雅的《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类似的经典案例数不胜数。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时间节点,也值得品牌们关注。比如,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沙漠和干旱日等,品牌在此时站出来表达正确的态度,对于正面形象的塑造十分有利。2、借事营销应该说,借事营销是借势营销中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喷涌式出现,消费者大多走马观花,不能产生深刻印象。品牌想要依靠自身,制造出“热点”,难度不低,但借热点事件,就相对简单了。3、借物营销此处的“物”是广义上的物,既包括竞品,也包括品牌、人物等。比如最常见的代言人营销,实际上就是品牌借势明星的影响力,提高产品销量或者实现自身品牌形象的转变。还有借势竞品,蒙牛在这方面堪称行家。蒙牛起步之时,伊利已经是毫无争议的行业龙头,想要直接跟其掰一掰手腕实在有些自不量力。所以蒙牛在雪糕包装上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看似甘当老二,实际上既麻痹了对手,也借着对手的名气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此外,常见的联名营销,也属于借势营销范畴。借势营销的玩法多样,成功则一本万利,可一旦借错“势”,同样损失不小。最近借着河南暴雨“抖机灵”的康桥集团,就触怒了所有人。借势营销如何做?从成功借势的韩束、鸿星尔克、胖东来,以及翻车的康桥、永威城和亚星集团等例子中,归纳出了借势营销应当注意的几个点:1、谨慎选择借势对象,评估传播影响首先,拿天灾、人害等重大事件做文章是个很容易“触雷”的操作。在同胞受难的同时,还有品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借此牟利,必然会遭到舆论谴责,法律惩戒。此次河南暴雨,康桥等地产公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还有一些侮辱特殊群体的蹭“热梗”行为,也要不得。品牌是公众组织,负有引导正面舆论风向的社会责任,选择借势对象时应该更谨慎一些,不能拿低俗当玩笑,把冷漠当智慧。2、找准借势方式,防止生拉硬靠没有不能借势的热点,只有用错的借势方式。之前提到的灾难营销,虽然确实容易为人诟病,但如果用对了方式,也能收获消费者的认可。比如,捐款5000万的鸿星尔克,老板亲自赶赴灾区的胖东来,有诚意,做实事,即便消费者明知有营销助推,也会回报以热忱。还有部分联名营销,只把品牌LOGO简单相加,就推出了所谓的联名产品。这种玩法显然粗制滥造,毫无新意,难以打动消费者。因此,玩借势营销,一方面要有诚意,用真心换真心,另一方面要有新意,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做沟通。两者兼备,为传播出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规模化传播矩阵,占据舆论高地酒香也怕巷子深,借势营销成功与否,内容只占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品牌的推广规模。大部分现象级的营销都离不开背后庞大的推广资源,比如B站的《后浪》,从双微一抖到B站,从人民日报到乌兰察布日报,甚至在《新闻联播》前播出《后浪》,这种资源加持下,《后浪》想不红都难。推广规模很重要,但它的重要点不止在于制造高曝光,还在于占据了舆论高地。在羊群效应下,大部分人会跟风称赞,传播相关内容。总而言之,热点虽然千变万化,但品牌只要仔细洞察,找准品牌和热点之间的强关联属性,用有诚意、有创意、有规模的方式营销,就能俘获消费者的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知乎的内容营销逻辑!(知乎营销的概念)
下一篇:赛道热度持续五年后,MarTech打败营销的玄学魔咒了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